吴健 俞天秀
内容摘要:通过丝绸之路中国段文化遗产分类、调研、整理,结合文化旅游需求进行价值挖掘,利用文物数字化技术对丝绸之路中国段文化遗产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数据采集、处理和加工及成果梳理,探索出一种文化旅游展示与体验的方式。展览通过整体设计、精心的组织、合理的安排、主题的突显、完美的策划、巧妙的构思,以数字技术为支撑,全面展示了丝绸之路及敦煌石窟艺术精华,展览虚实结合、动静相依,使得科技与艺术高度融合并相得益彰,解决了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数量多、分布广,部分文化遗产所处的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通信不畅等因素所造成的游客无法亲临现场参观体验的困惑和遗憾。以兰州敦煌艺术馆“敦煌艺术走出莫高窟——数字敦煌展”为示范,营造了良好的数字文化展示环境,满足了观众多种需求和个性化的文化体验,形成了丝绸之路中国段文化旅游展示与体验创新服务模式,初步实现科技支撑、文化体验、时空旅游、服务引领的目的和宗旨。
关键词:丝绸之路;文化旅游;数字展陈;创新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K8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5)05-0111-04
Cultural Tourism of the Chinese Section of the Silk Road and a Discussion on Creating New Service Methods
WU Jian1,2,3,4,5 YU Tianxiu1,2,3,4
(1. Cultural Relics Digitization Institute, Dunhuang Academy, Dunhuang, Gansu 736200;
2.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for Conservation of Ancient Wall Paintings and Earthen Sites,
Dunhuang, Gansu 736200;
3. Key Scientific Research Base for Conservation of Ancient Wall Paintings of SACH,
Dunhuang, Gansu 736200;
4. Key Laboratory for Conservation of Ancient Wall Paintings and Earthen Sites, Gansu Province, Dunhuang, Gansu 736200;
5.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13)
Abstract: By classifying, investigating, and reorganizing the cultural heritages of the Chinese section of the Silk Road, by exploring their values based on cultural tourism requirements, and through comprehensive, multi-perspective data gathering and processing using digital technologies, a cultural tourism representation and experience has been explored. This exhibition based on digital technologies comprehensively show the essence of both the Silk Road and Dunhuang cave arts through its design, elaborate organization, reasonable arrangement, clear themes, perfect planning, and ingenious ideas. It presents a perfect combination of technologies and art through either virtual tours or real displays. Because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Silk Road is so widely distributed in such large quantity, including some out-of-the-way sites in harsh natural environments lacking communication signals, tourists cannot visit or experience them on the spot. Now this problem has been solved by digital technologies. For example, the“Dunhuang Art from the Mogao Grottoes-Digital Dunhuang Exhibition”in the Dunhuang Art Museum in Lanzhou produces a good environment for digital cultural exhibition, meets diverse tourist needs and personalized cultural experiences, forms an innovative service mode for cultural tourism on the Chinese section of the Silk Road, and accomplishes the fundamental aims of scientific support, cultural experience, space-time tourism and service-orientation.
Keywords: Silk Road; cultural tourism; digital representation; innovative service mode
1 引 言
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曾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从而打通了中国通往西域的陆路,学界称之为“凿空西域”[1]。丝绸之路起点长安(东汉洛阳),经陇右,入河西,出敦煌,分南、北、中三路绵延向西,穿越葱岭(帕米尔高原),最终到达大月氏、大宛、安息、大秦等。自丝绸之路开通以来,随着中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不断融合和频繁交流,在这5000公里的古道上,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传入到西方,西方的几大文明如埃及文化、希腊文化、印度文化等也源源不断地由这条陆路传入到中国,经过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西方文明交相辉映,源远流长。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这条闻名于世的陆上通道由此而衰落。丝绸之路历史悠久,绵延万里,几番兴衰,但却给我们留下了人类不可多得的文明。丝绸之路虽为商贸之路,但由于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中西方文明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故这条路又被世人称之为“文化之路”、“宗教之路”和“文明之路”。1877年德国的地理学家李希霍芬首次将此路命名为“丝绸之路”[2]。
21世纪,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战略的引领下,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尤为重要。就丝绸之路中国段而言,这里保存着众多的中西方文化的印迹,它们是人类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为我们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弘扬丝绸之路文化,推动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奠定了基石。2014年,在执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丝绸之路(中国段)文化遗产资源地理信息系统及文化旅游服务集成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2012BAH43F06)过程中,我们对丝绸之路中国段重要的文化遗产资源进行了深入的考察与研究,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数字化手段,解决在广袤的丝绸之路(中国段)上分布散、数量多、区域跨度大的文化遗产,突破时空、地域的限制,将文化遗产的价值展现给观众,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具有文化旅游特色的展示与体验的创新服务模式,如数字敦煌展示项目。
2 丝绸之路文化价值挖掘
丝绸之路中国段是整个丝绸之路的重要区域,中西方文化的交汇与碰撞,在这条古道上形成了多元异构的文化体系和数不胜数的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就物质文化遗产类别而言,根据文物属性可分为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经调研梳理可知,不可移动文物大致又可分为石窟、古遗址、寺庙和墓葬等。例如以新疆龟兹石窟、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洛阳龙门石窟等为代表的大型石窟群,以交河故城遗址、玉门关遗址、未央宫遗址、崤函古道遗址等为代表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古遗址,以洛阳白马寺、西安大慈恩寺、张掖大佛寺等为代表的古刹名寺,以吐鲁番阿斯塔纳古墓群、酒泉丁家闸魏晋墓、乾县乾陵等为代表的不同阶层和民族的古墓葬。可移动文物,例如波斯银币、马踏飞燕、铜车马、唐三彩、绢绣织品等重点文物,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形式独特,材质多样,工艺精湛,揭示了古代社会多彩的文化生活和高超的技术水平。这些举不胜举的文化遗存,在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当中交相辉映,构筑了独特的丝绸之路文化体系,见证了千年丝绸之路的发展史,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为我们全面了解和深入研究丝绸之路的政治、经济、历史、军事、文化和科技等方面提供了十分丰富的、非常珍贵的文明资源。
基于丝绸之路中国段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根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丝绸之路(中国段)文化遗产资源地理信息系统及文化旅游服务集成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2012BAH43F06)的整体规划,结合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的特点和多种需求,利用现有的数字化成熟技术,按照文化遗产种类和特性,项目组制定了各种文物数字化实施方案,集成研发了数字化专有装备,历时三个月,行程万余里,沿丝绸之路中国段实地采集可移动文物52件、不可移动文化遗产82处的信息,并进行了后期的数据处理,构建了可视的丝绸之路数字文化资源。
3 文化旅游展示与体验创新概念
丝绸之路中国段区域跨度大,历史悠久,绵延万里,文化遗产数量多,分布广,部分文化遗产所处的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通信不畅等,给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旅游开放造成了许多困难和不便,尤其使众多游客因无法亲临现场参观体验而倍感遗憾。如何让观众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能通过数字技术的多媒体手段,构建虚拟与现实场景,满足不同观众对丝绸之路中国段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精湛艺术等诸方面的沉浸体验和逼真感受的需求,这是本项目“丝绸之路(中国段)文化遗产资源地理信息系统及文化旅游服务集成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2012BAH43F06)着重探索与实施的一项重大难题。解决这一难题首先需要对文化遗产数字化,经过技术处理、艺术加工、文学描述策划制作适合不同观众需求的数字化作品与节目,例如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的主题电影与球幕节目;在文化遗产地之外举办的“敦煌艺术走出莫高窟——数字敦煌展”;基于地理信息系统通过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等多种手段的展示,客观地解决了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满足了观众了解和体验遗产本体以外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需求,解决了许多观众不能亲临现场参观游览的困惑和遗憾,达到了寓教于乐、传播文化价值的目的。
4 创新模式的实现
通过对丝绸之路(中国段)沿线文化遗产的数字化采集与加工处理,目前已获取了大量和丰富的图像、视频、虚拟漫游[3]、三维重建[4]等不同种类的数据。尤其针对丝绸之路中国段沿线佛教艺术代表性的石窟寺完成了深入、全面的数字化工程。丝绸之路著名的石窟有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龟兹石窟等,最有代表性的是敦煌莫高窟。如何将莫高窟的文化精髓高度提炼,使之走出敦煌,汇聚于一地展现给观众,让观众在较好的体验过程中获取更多的文化价值,利用已获得的数字化数据,进行深度加工形成可视化的数字化成果,展陈方式与内容需要整体的顶层设计、精心的组织、合理的安排、主题的突显、完美的策划、巧妙的构思、整体的布局与数字技术的全面支撑,使得展示科技与艺术高度融合而相得益彰。
(1)石窟高保真原型复制。利用三维重建技术,获取精准的洞窟三维空间结构数据,在计算中逆向重建洞窟的原尺寸虚拟模型,搭建1∶1原大的实体模型;将已有的数据经过处理加工,输出二维的高保真壁画复制品,分布有序地装裱在实体模型之中,最终完成洞窟的整体复制。复制的洞窟忠实于原作,使观众步入窟中,仿佛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在“敦煌艺术走出莫高窟——数字敦煌展”中复制了莫高窟初唐第220窟和元代第3窟。同时利用图像识别、二维码等技术,通过移动终端设备获取洞窟更多的文化内涵,灵活定制个人的文化体验。如莫高窟第220窟北壁的胡旋舞、乐队等场景利用视频的方式进行深入解读。
(2)彩塑的真实再现。敦煌彩塑是敦煌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数字化探索,获取了一种石窟雕塑三维重建的方法。对莫高窟第332窟佛与菩萨、第259窟禅定佛造像等彩塑三维重建,经过严谨的数据后期处理,利用先进的3D打印技术按等比例的原型输出作品,观众可以近距离地欣赏莫高窟北魏与唐代造像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雕塑艺术魅力。
(3)虚拟体验。通过360°全景虚拟漫游技术,集成视频、音频和高精度图像,对文化遗产资源进行编辑,制作成丰富多彩的虚拟漫游节目,现场制作了敦煌莫高窟每个时期的代表性洞窟共10个,观众可以自行点击交互体验与交互式问答,使观众在虚拟的世界中畅游丝绸之路。
(4)实景远程传输。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丝绸之路中国段沿线文化遗产地的自然景观、保存现状、景区特征、天气状况等信息传输至展区,并形成多种角度的直观画面,让观众在特定的场景中得到很好的体验和感受。例如敦煌莫高窟与瓜州榆林窟景区的天气及旅游状况等。
(5)石窟的沉浸式展示。敦煌莫高窟建筑形制大都属于覆斗形藻井,依据这种特点,基于洞窟建筑形制特征搭建覆斗形窟顶模型,利用计算机控制技术、背投影形式、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段,将莫高窟不同时代的精美窟顶与藻井有机编程、分时呈现。例如敦煌莫高窟第285窟、第407窟、第329窟等,置于其中,使观众深切感受到高科技技术支撑下的佛教艺术独特魅力。
“敦煌艺术走出莫高窟——数字敦煌展”展览通过沉浸式展示、洞窟高保真原型复制、虚拟交互体验、实景远程传输、彩塑真实再现等科技与艺术,以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形式,全方位、深层次、多视角充分展现博大精深的敦煌石窟艺术和古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形成丝绸之路中国段文化旅游展示与体验的示范点。
5 展 望
“敦煌艺术走出莫高窟——数字敦煌展”的成功举办,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为丝绸之路中国段文化旅游展示与体验创新服务模式奠定了基础,形成了运用数字技术呈现丝绸之路中国段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的新模式。为了培育更多的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品牌,应积极探索展现丝绸之路上多元文化的创新服务模式,不断加大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逐步实现科技支撑、文化体验、时空旅游、服务引领的目的和宗旨。
参考文献:
[1]荣新江.敦煌学十八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2]Ferdinand von Richthofen.China:Ergebnisse eige-
ner Reisen und darauf gegründeter Studien[M].Berlin, 1877.
[3]王海颍.基于图像的虚拟漫游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10.
[4]林育斌.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三维重建技术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