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特色产业发展的农村城镇化研究

2015-05-30 22:33胡玮腾周楚君
中国市场 2015年52期
关键词:产业集聚特色产业

胡玮腾 周楚君

[摘要]农村城镇化的实质是产业和人口的空间聚集,发展特色产业是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就业结构调整优化、推动新型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首先对特色产业和农村城镇化的内涵进行阐述,继而对特色产业发展与农村城镇化的互动机理进行分析,结论显示:特色产业利用区域发展的比较优势形成产业集聚,通过扩大外部规模经济效益,增强中小微企业活力,实现农民就业非农化转移,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农村城镇化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加速劳动力空间集聚为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软硬性条件。以南丰县为例,政府应引导市场主体制定蜜橘产业发展规划,促进蜜橘产业组织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以及社会化服务,同时配套实施产业金融支持政策,注重特色品牌塑造和产品技术研发,最终促进产业和人口的空间集聚,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特色产业;产业集聚;江西南丰;蜜橘产业

[DOI]1013939/jcnkizgsc201552230

1前言

农村城镇化事关统筹城乡发展大局,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败,是确保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业健康发展、实现农村繁荣稳定的战略性举措。目前,关于农村城镇化的概念,学界还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但多数学者认为农村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镇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农村价值观念转化为城镇价值观念、农村生活方式转化为城镇生活方式等多层面、宽领域、纵深化的综合转换过程,农村城镇化的实质是产业和人口的空间聚集。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基础偏弱,農村经济增长相对偏慢,各种“空心村”频繁出现,农村城镇化的推动力普遍不足,迫切需要找到一条实际科学、快速有效、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城镇化路径。

特色产业是以区域内的特色产品或资源为基础,依托技术、区位、市场、政策等优势,形成具备地域性、独特性、优势性、可持续性等特征的产业体系,特色产业的产业特征能有效实现经济要素的迅速集聚,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迅速催生大量非农就业岗位,稳步提升区域居民的收入水平,最终实现产业和人口的空间集聚,推动农村城镇化的实现。本文通过运用规模经济、知识溢出、金融抑制、产业发展等理论,以江西南丰县为研究对象,对如何依托特色产业集聚发展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有助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找到符合地区实际情况的农村城镇化发展路径,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较强的现实意义。

2特色产业发展与农村城镇化的互动机理

21发展特色产业,有效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

211发挥区域发展的比较优势,扩大外部规模经济效应

众所周知,特色产业往往具备地方特色或技术特色,并充分利用区域发展的比较优势形成一个独立、完整、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体系。一般来说,特色产业的经济效益较好,可持续发展性强,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因此特色产业能有效吸引国内外资本的进驻,进而为区域特色产业的技术创新、管理优化、结构调整奠定基础,特色产业获得新的发展契机。随着特色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特色产业内部各个厂商的平均生产成本将会持续下降,从而出现区域内厂商规模收益递增现象。与此同时,极高的投资回报率又将进一步吸引外部资本的进入,最终形成一个经济要素自我累积机制。特色产业通过利用区域比较优势形成的自我累积机制将极大地促进经济要素的区域集聚,从而扩大了外部规模经济效应,为区域经济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最终实现产业和人口的空间集聚,即有效推动了农村城镇化进程。

212推动县域新型工业化进程,增强中小微企业活力

通常,县域经济中往往缺乏大型高技术性企业,县域工业的发展载体多为中小微企业,而小微企业都面临资金、技术、管理等要素的缺乏问题,最终导致县域工业化进程推进缓慢。合理发挥区域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促使资本、技术、劳动力、信息的空间集聚,将极大增强县域小微企业的活力,具体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首先,特色产业集聚将形成知识溢出效应,即外商投资、跨国贸易等对区域小微企业的生产研发技术、管理控制水平、市场营销能力的提升效应;其次,随着区域内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的完善,中小微企业的外部运营成本将大幅降低,从而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最后,信息流滞后、闭塞、不对称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症结之一,一旦特色产业形成规模,将极大地促进产业内信息共享机制形成,直接降低小微企业的信息成本,有效提高小微企业的应变决策能力和市场营销竞争力。中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为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奠定基础。

213提高非农化就业岗位容量,实现农民就业非农转移

一方面,在特色产业的形成期,随着特色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大,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会相应扩大,从而可以解决一部分富余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这一点与前文所述一致;另一方面,当特色产业进入成长期,产业内部分工将不断深化,产业链条也迅速延伸并逐步完整,这将直接催生大量非农就业岗位;这两种影响路径都增加了新的就业岗位,最终提高了县域就业总容量,能有效吸收从土地中释放出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提高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的同时保障县域居民的充分就业。特别要指出的是,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特征使得特色产业中的中小微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旺盛,且稳定性较强,此类农业人口非农化就业转化具备速度快、质量高、效果好等优点。特色产业的集聚发展促使农村劳动力投入到特色产业化生产的各个环节中,这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并从侧面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场化的发展进程,对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效果明显。

22推动农村城镇化,促进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

221完善县域基础设施建设,为特色产业集聚提供硬保障

当前,农村城镇化与壮大县域经济、发展乡镇企业、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紧密相连,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持续提高将获得国家固定资产投资支持,进一步规范城乡规划布局,大幅增强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辐射能力,最终形成良好的城乡联动发展机制。与此同时,农村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将直接推动区域电力系统、通信体系、交通运输、水利工程以及科教文卫等基础设施和服务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从而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这为特色产业集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硬件环境。

222加速各层次劳动力集聚,为特色产业升级创造软环境

人口的空间集聚是农村城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这将为特色产业的转型升级解决劳动力要素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农村城镇化加速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中释放出来,这为特色产业的迅速扩张和崛起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另一方面,随着各项基础设施和服务的完善,县域的交通条件、卫生条件、教育条件、居住环境都将逐步改善,这有利于吸引高素质人才到县镇落户,为特色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为特色产业从形成期迈入成长期提供前提和保证。

3基于特色产业发展的南丰县农村城镇化思路

31南丰县蜜橘产业发展概况

南丰县位于江西东南部,属抚州市辖县,总面积约为19092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为288万,南丰县素有“中国蜜橘之乡”、“世界橘都”的美誉,以“圆润秀小、色泽金黄、皮薄多汁、酸甜适口、少核化渣、清香独特、营养丰富”优良品质享誉古今中外的品牌形象已经让南丰蜜橘畅销海内外。近年来,随着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南丰蜜橘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蜜橘产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从1999的168万亩的种植面积扩大到2013年的70万亩,同期总产量由12亿斤增长到26亿斤(见下表)。与此同时,南丰蜜橘的销售范围也逐步拓展,由最初只在国内市场销售,到销售范围囊括东南亚、中东、北美、欧盟等38个国家和地区,蜜橘直接产值每年超过30亿元人民币,整个蜜橘产业综合产值已经超过80亿元,已成为南丰县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基于SWOT分析法,本文将对南丰蜜橘产业的发展优势、劣势、机遇、威胁进行逐一分析,南丰蜜橘产业的优势在于蜜橘种植历史悠久,产品蜚声海外,蜜橘品种优良,产量极大,已初步形成一条集产、运、销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南丰蜜橘产业的劣势在于当前蜜橘产品技术含量低,多为初级加工品和鲜果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不高,且生产、深加工以及贮存保鲜技术相对落后,产业受气候、市场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南丰蜜橘产业的机会在于交通运输日益发达,电子商务也得到迅猛发展,水果保鲜技术也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南丰蜜橘的威胁在于国内几大蜜橘主产地都得到迅猛发展,如浙江的“黄岩蜜橘”、湖北的“宜昌蜜橘”、四川的“资阳蜜柑”、湖南的“雪峰蜜橘”等。综合南丰蜜橘产业的发展现状,现存在扭转战略(WO)、扩展战略(SO)、保守战略(WT)以及转型战略(ST)四种发展战略(见图1),由于南丰蜜橘的优势十分明显,近年来蜜橘产业总产值连年上升,因此只要充分抓住发展机遇,可以摆脱其发展劣势,消除发展威胁,所以建议选择扩展战略(SO)或转型战略(ST)。

32基于特色蜜橘产业的南丰县农村城镇化发展对策

321制定特色蜜橘产业中长期规划,突出南丰县蜜橘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

近年來,虽然南丰蜜橘产业产量持续增加,产值高速增长,但仍存在不少问题。第一,品牌意识不强,品种纯度差异性大,且混合性品种布局现象普遍,严重降低了南丰蜜橘的质量;第二,分散化经营普遍,个体户果农为确保增产,农药、化肥、激素的使用量骤增,越来越多的蜜橘农残超标,绿色果品率低,且以次充好现象时有发生;第三,保鲜和加工技术条件落后,优质蜜橘的损坏率较高,劣质蜜橘的加工率偏低,不能及时依据国内外市规律和消费者需求做出应对策略。在理想市场环境中,蜜橘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图2中的D曲线),即蜜橘价格越低,蜜橘需求量越大。但是,供求理论存在隐含前提条件——商品同质。若商品同质的假设条件消失,那么需求曲线将不再完全向右下倾斜,转而向左弯曲(图2中D曲线的虚线部分)。这种情况下,即使蜜橘的价格再低,由于蜜橘质量偏低,蜜橘的需求量反而降低(见图2)。

图2南丰蜜橘供求分析

通过对南丰蜜橘的供求分析,我们知道南丰蜜橘产业应该要注意产品质量的提高,真正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因此制定特色蜜橘产业中长期规划是目前南丰蜜橘产业的当务之急。南丰特色蜜橘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主要包括3方面的内容。首先,推行组织化生产,由公司和合作社牵头制定以“绿色安全”为核心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并积极培育“果型均匀、肉质优良”的新品种,从品种上确保南丰蜜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不降低,突出自身的比较优势,实现由“名优产品”向“名优商品”的转变;其次,积极探索南丰蜜橘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并发展“果农+合作社+公司”三位一体的蜜橘“生产+协调+经营”的运作模式,切实做到龙头牵引、合作社沟通、农户联营,树立特色蜜橘产品品牌意识,不断提高蜜橘的产量和质量;最后,形成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服务,加快水果保鲜和加工技术研发,提高南丰蜜橘的商品化处理水平,提高南丰蜜橘产业的市场应变能力,以适应市场的供求变化。通过制定三管齐下的中长期规划,扶持企业不断壮大,扩大城乡居民就业容量,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确保果农持续增收,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确保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农村城镇化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322完善蜜橘产业的金融支持政策,加大对乡镇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

长期以来,我国金融二元结构特征显著,农村金融抑制现象较为严重,金融机构总体数量少,创新水平低,服务质量与效率不高,存在资本短缺与资本外流并存的怪象,这是制约特色产业有序、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瓶颈。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市场交易障碍多,加上金融中介(农村金融机构)的总体数量和服务质量均处于较低水平(见图3),所以南丰小微蜜橘企业大多面临金融支持不足的问题。截至2014年,南丰县注册成立的蜜橘专业合作社约130多家;自营出口企业30家;重新认定和新增市级龙头企业10家;但南丰的蜜橘产业仍缺乏集生产研发、加工保鲜、市场营销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蜜橘公司或组织,许多小微企业面临经营资金短缺而被迫改变市场发展战略的难题。

图3农村金融交易障碍简析

完善蜜橘产业的金融支持政策,加大对乡镇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具体来说可以分为3个方面。第一,县乡财政加大对蜜橘产业融资性担保业务发展的支持力度,县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对蜜橘产业融资性担保公司给予适当风险补偿,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乡镇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支持小额贷款担保机构稳健经营;第二,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税收优惠政策,对非营利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从事担保业务取得的收入,依据法规进行适当减免;第三,设立蜜橘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并尝试构建蜜橘产业保险体系,提高蜜橘产业的风险抵御能力。总而言之,政府要大力引进实力雄厚的金融机构,扶持地方商业金融机构,培育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小微融资担保机构,注重互联网金融业态,重点支持村镇银行合理延伸,探索发展供应链金融、金融保理等新兴金融业态,为蜜橘产业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最终促进农民非农化就业,确保农民稳步增收,实现农村城镇化快速发展。

323注重特色品牌和技术研发建设,提高南丰特色蜜橘产业的产品附加值

南丰蜜橘产业是南丰财政和农村居民的重要收入來源,2013年南丰县蜜橘产业综合产值已经超过80亿元,已成为南丰县三大主导产业之一,但南丰蜜橘产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目前,南丰蜜橘产业利润低、规模小,多数蜜橘种植基地配套设施不完善,不少果园靠天吃饭;与此同时,南丰蜜橘基本以鲜果出口为主,产品深加工能力不足,后商品化处理水平低,而鲜果上市时间短且集中,销售压力大;此外,蜜橘包装企业设备简陋,标准化程度低,分选水平低、包装水平粗糙、贮藏保鲜技术较差。结合目前南丰蜜橘产业的发展现状,可知其正处于产业微笑曲线的底部,即原材料销售和初加工产品阶段,属于低获利区间,产品附加值低,抵御市场风险和突破技术壁垒的能力不强(见图4)。

从图4中的产业微笑曲线图可知,通常产业的上游和下游属于获利高位区,而产业的中游属于获利低位区,南丰蜜橘产业要想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就必须向产业的上下游延伸。一方面,在政府扶持、公司引导、合作社协作、农户支持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南丰蜜橘品牌战略和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全面提升南丰柑橘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实施南丰蜜橘品牌战略,关键在于形成组织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统一化、立体化、品牌化销售,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所以培育蜜橘产业龙头企业显得十分重要,因此政府应该扶持一批集生产、运输、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蜜橘龙头企业。另一方面,要重视南丰蜜橘的技术研发建设,注重培育新型优良新品种,并逐步实现多元优质品种发展战略,不断改进生产加工技术,加快蜜橘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进程,引进并研发新的包装和贮存技术,着力提高南丰蜜橘产业的产品附加值,从而为带动南丰农村城镇化提供经济保障。

4结论

综上所述,特色产业发展与农村城镇化在农村“四化”建设进程中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特色产业发展是推动农村城镇化的有效途径,农村城镇化是促进特色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尤其是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城镇发展的产业基础薄弱,农村城镇化缺乏足够的牵引力,因此充分利用区域发展优势,借助地区特色产品、技术、文化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立足于区域农村特色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主导产业培育,是全面推进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农村城镇化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李克强论我国经济的三元结构[J].中国社会科学,1991(3)

[2]韩长赋中国农民工发展趋势与展望[J].经济研究,2006(12)

猜你喜欢
产业集聚特色产业
党建引领谋发展,特色产业促振兴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水土保持助力西峡县特色产业大发展
多个特色产业在全国领先
浅析中国麻涌镇粮油产业集聚跨越式发展
民族乡特色产业发展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