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高地

2015-05-30 10:48周鹏
求知 2015年5期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周鹏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的发展着眼于“双目标”,即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促进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保持经济中高速需要新的增长点,促进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需要新兴产业支撑。为此,李克强总理进一步指出“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产业

迈向中高端的竞争高地

1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抢占产业结构的高端形态。按照现代产业理论,产业升级有三种形式,依据升级的程度,由低到高分别是产业内升级,主要是由于生产工艺或生产流程改进,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产业间升级,是指该产业的企业沿着价值链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即向研发设计和售后服务两端延伸,从而获取较高的附加值;由于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而形成的产业。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产业升级的第三种形式,是以需求的重大发展和技术的重大突破为基础的,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具有引领带动作用,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因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就是抢占产业结构的高端形态。

2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抢占科技制高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之初,必须要以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为基础,通过技术上的不断突破,来抢占科技制高点。科技攻关与突破并非易事,正是基于利益驱动机制、竞争机制和国家的大力支持,才能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抢占科技制高点。

3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抢占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随着我国劳动力人口占比长期增长态势出现拐点,土地价格和资金价格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传统红利开始消失,需要寻找新的红利。在扩大再生产理论中,马克思认为内涵式扩大再生产,主要是得益于资本使用效率的提高。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不仅取决于劳动、资本和土地要素的投入,还取决于技术进步、结构因素和制度因素的改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为基础的,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必将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目前的产业竞争态势,我国重点部署了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这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目的就是借此抢占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践中

暴露的问题

1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认识存在误区。一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认识存在扩大化现象。从产业特质来看,要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首先要以重大技术突破为基础,其次要对经济、社会、生活等的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现阶段我国重点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产业,但是,在经济发展实践中,各级统计与宣传部门的口径或者大于上述范围,或者将与上述行业相关的数据也合并计算,由此得出的数据极易使决策部门产生误解。二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存在重“增速”轻“增量”的现象。对于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速”问题,我们应客观地看待。目前,形成较高增速的原因,固然与各级政府的鼓励和支持是分不开的,更重要的是由于该产业起步迟,目前的基数不大,“增速”虽高,但“增量”普遍不是很大,而且又与其他经济指标增速下滑形成对比,所以比较抢眼,这将导致无法正视当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状况。三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平台的“众创空间”存在轻视。今年年初,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众创空间”将激发亿万群众创造活力,有利于培育各类青年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将为经济发展打造新的“发动机”。当前,“众创空间”散落于各大区域,大城市、发达地区相对多些,中小城市、欠发达地区相对较少。无论是地方政府工作人员还是广大群众,都没有充分认识这一新生事物,从而对这一新生力量的发展形成障碍。

2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推进机制不够顺畅。一是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学研脱节。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多部门联动,发挥整体的合力加以推进,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存在着产学研脱节的现象。一方面,当前我们确立的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归口于不同部门管理,行业之间的产学研难以有效沟通;另一方面,同一行业内部的产学研三大环节也存在脱节。二是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缺乏整体规划。《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实施以后,全国各地发展该类产业的积极性高涨,“八仙过海”,各想各的招。但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方面,全国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很多,但是产业集群度不高;另一方面,各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选择方面,大多是相互模仿,容易形成新的产业过剩。

3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要素存在结构性供求矛盾。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要素存在结构性供求矛盾。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的是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但是在国内技术市场上或企业内部,大量存在的是普通技术和一般技术,结构性供求矛盾突出。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金要素存在结构性供求矛盾。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之初,存在高投资、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因而,该产业对资金的需求非常大。但是,由于该产业起步之初,主要是无形资产,难以从银行获得大量资金支持;再加上该行业在技术产业化、产品市场推广的过程中,具有高风险性,而国内的风险投资又相对比较落后,因而,从资本市场获得资金支持的难度也是很大的。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要素存在结构性供求矛盾。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实践中,一方面,大量缺乏高尖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另一方面,我国每年培养的大量人才存在就业的压力。这一现象的出现,与我国人才培养部门没能按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专业和研究方向有很大关系。

三、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

高地的对策措施

1以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激活“万众创新”活力,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一是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合理选择技术发展路径,提高创新效率。构建统一的科技管理平台,改革财政科技管理方式;探索对于大型科研仪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设备、各类研发平台等的共享机制;根据每种创新方式的特点,结合所需科研成果的复杂程度,灵活选择合适的创新方式,缩短技术创新的时间。二是改革科技成果的受益管理和使用处置方式,提高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完善科技成果入股、分红的方式方法;优化科技成果作为无形资产进行抵押的程序;扩展孵化器的功能,优化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途径;发展产权交易市场,完善知识产权的评估交易机制;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三是发展众创空间,推进“万众创新”。通过倡导“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客文化,宣传报道“大众创新”的先进事迹、典型人物,营造“大众创新”氛围;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学科技园、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区域嵌入创业咖啡、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等创新元素;探索方式方法,为“万众创新”提供财务、知识产权、咨询、法律、检验检测认证、技术转移等公共服务;通过办好国内常规创新大赛、丰富新的创新赛事、积极参加国际创新大赛等方式,围绕“万众创新”开展公益活动。

2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能力。一是树立互联网思维。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重新审视对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对市场和用户的反应、对产品的设计等传统经济活动。其核心理念包括体验为王、用户至上、颠覆创新等。我们在推动“互联网+战略性新兴产业”行动中,首先要树立互联网思维,抢抓新机遇。二是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要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与产业化,促进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广泛运用。三是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全产业链与互联网的融合。一方面,要实现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各种互联网发展形态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另一方面,还要实现互联网的各种形态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环节的全方位融合。

3更好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导与支持。一是加大资金的支持与引导作用。建议在稳定财政常态投资机制的基础上,加大对该类研发的投入,充分发挥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的引导作用;设计不同的税率、税基,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的出口退税力度;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作用,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拓展筹资渠道;鼓励银行类金融机构设立开展知识产权质押、科技融资担保、股权质押等形式的金融服务。二是统筹产业的布局与发展。选定各具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行业,打造产业集群;引导科研资金和科研力量向该领域转移,确保科研成果的供求均衡;细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统计调查;动态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指导目录。三是构建产学研联合攻关体制。一方面,建立高校和研究院所与产业间的科研工作关联机制。让研究院所的研究工作直接服务于产业发展,使得研究成果尽快产业化;同时开放研究院所的实验室。另一方面,建立高校和研究院所与产业间的人才培养工作关联机制。建议人才培养机构除了要培养学术型人才之外,还要加大力度培养智能制造人才。

注:本文系2014年安徽省党校系统立项重点课题(AHDXKT2014040)的阶段性成果;2014年安徽省社科联立项课题(A201406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共马鞍山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朱 健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我国将24种矿产确定为战略性矿产
再造战略性大单品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新兴产业市场绩效提升的现状及建议
在新兴产业看小元件如何发挥大作用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新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