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泓
《字体设计》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重要的必修课,在新形势下,课程内容设置应该更具有拓展性,强调设计视野的维度,注重对传统文字的学习研究,通过练习训练学生的多元设计思路。本文就《字体设计》课程改革中所涉及到的几点内容进行思考,提出个人的一些观点。
学习历史脉络中的经典
文字的发展,记录着人类文明的推进,是人类沟通的重要传播载体。文字,作为记录信息的符号,记载着不同区域人类活动的发展历程。随着人类的进化、文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文字呈现出不断被革新、被丰富、被衍生的发展趋势,逐渐形成具有典型特征的文字语系,并带有相对独立的审美倾向。不同的文字语系又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相互交融,彼此影响,派生出新的文字体系。宗教、科学、艺术、技术等外在因素,都影响着文字语系的发展。因此,文字形态在不同的文字语系中存在明显差异,并在各自的文化体系中不断自我完善。然而,信息技术的革新、多元文化的碰撞、社会形态的变革等多方面因素,使得不同文字体系交织共生,在越发密集地交流、沟通与碰撞之下,文字开始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与多变性。文字的未来发展引人深思,是坚守传统?还是融合拓展?值得学生不断探究。
1.对字体精神气韵的理解
字体可理解为文字的形象、形态、形式,是文字的视觉呈现。不同的文字依据各异的文化土壤成长,与使用者密切相关。人作为文明的中心,创造和改变着文字的历史,有的文字字体是功能所需,有的是权利的依附,有的是宗教信仰的传诵,字体既要满足使用者的需要,更要适应于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质。所以,人的精神会融入字体,字体形态也同样呈现着人的气质和文化韵味。
2.把握字体的形态美感
字体可理解为文字的形象、形态、形式,是文字的视觉呈现。不同的文字依据各异的文化土壤成长,与使用者密切相关。人作为文明的中心,创造和改变着文字的历史,有的文字字体是功能所需,有的是权利的依附,有的是宗教信仰的传诵,字体既要满足使用者的需要,更要适应于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质。所以,人的精神会融入字体,字体形态也同样呈现着人的气质和文化韵味。
对字体的阅读与识别功能的讲解
1.关于字体的阅读功能
人类需要记录事与物,因而产生文字;文字因阅读方式不同而形成字体。文字以符合时代、文化、信仰、美学的形态呈现。字体也应该符合特定主题、载体、人群的阅读习惯传达信息。因此,字体的阅读性既是文字信息传播的关键,又是文字形成字体的视觉意义。除了在字型设计上需要发挥必要的识别性外,字体应用在不同场合中还要讲求阅读性。字型设计上的可读性代表字体是否在视觉上均称、均衡,让阅读者以特定的方式阅读,涉及到载体材质、版面安排、信息层级分布等实际运用问题。
不同观者有不同的阅读环境、阅读意图和阅读习惯,会呈现出不同的阅读行为。或扫视或凝视,相应的文字排印也不尽相同,对于字号大小、字体选择、行长、行距、字间距、排版中的对比与和谐、恰好的留白等排印学问题,都影响着观者对信息的理解,如何做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持续引导阅读,成为排印中需要思考的问题。西方字体,大小写呈现出不同的文字形状和节奏感,对于字体的阅读性会造成不同的影响,观者的阅读感受也不尽相同。而中文字体因笔画结构不同,展现出不同的对比度,因而对字号和字体的选择也成为调节和均衡的中介。
2.关于字体的识别功能
文字语言具有描述性功能,能够表述复杂的信息内容;而图形语言具备视觉感知功能,能够有意味的转述文字语言信息。设计中,文字与图形时常互换兼容、图文并茂的表达内容。当文字以特定视觉化形态表现时,其设计形态投射出文字的内在意义。在视觉转换中,字体讲求形意统一,“形”是“意”的生动表现,可以加强文字意念的视觉表现力。文字和图形相互渗透,但又互为依据。图形自身有语言承载功能,观者在阅读图形符号时,可以用文字语言进行描述,具有文字的表意特征;相反,文字也可以描绘形象,可以将图像抽象化表述,保留图像的生动和直接。因此,强调文字的形态创意,推敲字体的视觉美感,可以实现更有效的信息传达,
文字用于阅读,字体更需要识别。字体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即是对文字进行视觉化的设计,以达到合适的视觉呈现。如果将字比作人,高矮胖瘦形态不一,形态结构就如同视觉表现的骨架。字体视觉化设计可以使字体的“面孔”更加图形化,易于记忆。也可以对字型进行精细化改造,从细节识别中强化字体的唯一性。
字体的阅读性功能和识别性功能就好比天平的两端,若是倾向字体的阅读性,则是强调文字的阅读功能;若是倾向字体的识别性,则是强调文字的视觉表现。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平衡与相互制约的微妙联系,依照阅读需求之间的差异性,而有所侧重,这就需要设计师寻求最恰当的平衡度。
回归传统的中文字体设计的重要性
字体设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影随形,无处不在。作为设计师,需要具有敏锐的解析能力,对信息进行准确地分析、过滤和整合。不同的字体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或内敛、或张扬、或强调功能、或追求品位、或依附于品牌,针对不同的设计语境,需要准确把握字体设计的“度”,这个平衡点即是设计策略与视觉表现的有效对接。
字体设计的素材来源具有两端性。一方面,传统的文化基因在文化关联上与设计师紧密相连,需要深入认知与解构提炼,另一方面,前沿的设计方法论以及设计理念,指引着未来设计的趋势。设计师需要从自身文化根系中汲取营养,形成独立的设计语言,不断破旧立新,在两端性中探索出路。
字体设计的创新离不开形式语言的探索,设计语言一方面可以根据已有的语言方式重新架构、组织,另一方面可以在现有的语言基础上改良、创新。中文字体形式语言的再造与革新实质上无法摒弃中文的传统基因,这类创新始终依托于时代语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在新时代,语言沟通的维度和效率都随着载体的改良而得到放大,字体的语言形式作为沟通的重要依托,其形式表现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同的文化交流愈加频繁,文化与文化间相互借鉴、学习、影响得更多。这种影响也表现在分属不同语系的文字字体形态上,字体的结构、笔画、轮廓都在发生着改变,融入多元文化的字体正以超越语系界限的形式发展,文字的属性也逐渐变得更加多元。汉字字体虽然不如拉丁字型单一、规范,但是由于汉字的象形造字特征,使之更具多变的字型空间,其中就包括将异国字体融合其中的手法,如常有汉字字体设计结合英文元素的作法。设计中,不同的字体相融、相接、相构,极大地丰富了汉字字型的创新语境。
将多元的字体设计思路纳入教学
在当下,海量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带给我们新颖的理念、创新的科技、多元的媒介。由于庞杂的信息未经过滤,因而需要阅读者选择性观看,所以筛选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文字作为信息传递的符号,它的涵义越来越丰富,文字转化为字体的样式也更加多样。在新时代下,字体不再是阅读功能的单一载体,设计师往往希望借助字体承载更多的内容,字体视觉化成为主要的趋势。实验性字体设计是探索字体视觉语言的一种有效途径,相较传统意义的字体设计,实验性字体设计更趋于理想化,具有颠覆性,鼓励学生通过对设计语言的尝试,探索未来设计的潜在可能,多元、开放、包容的设计理念是其指导思想,“剑走偏锋”是其形式特征。
学生需要突破传统的设计观念,融合或借鉴外来文化语言表现形式,改变文字的固有形态,革新文字的视觉形象。因此,字体表现甚至会呈现趋于“同化”的现象。文字形态的新面貌是指字体超越其固有属性、文化基因、视觉样式的新形态。也就是说,设计师需要扎根于自身文化土壤中,并融入新营养,而这类“营养”则可在跨文化、跨语言、跨媒介中获取。
文字编排是文字形成版面风格的基本途径,编排风格塑造着字体的情绪,恰当的编排形式拿捏着信息传达的有效度。字体的编排设计绝不是简单的摆放、罗列,它需要学生始终站在观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无论是字型、字号、字距、行距,还是综合的视觉表现形式,都要求与主题充分“沟通”。
多维创意在于设计的维度和广度。在当下,所谓“创意”就是找到主流以外的创意间隙,而这类创意的缝隙空间又需要符合主流的设计动向。因而创意并非天马行空,也不单是简单追求个性。集成当代创新文化、设计观念、技术手段及媒介组合,进行视觉的转化,达成传播的共鸣,才是创新的标准。
字体设计作为平面设计的重要领域,具有相对的严谨性和技术性,同时字体设计又是视觉形态的表述方式,在系统学习了基本标准规范之后,需要对常规形态不断突破,创造富于多变性的视觉形态。
如果将字体比作容器,那么它承载着文化与信息的交融,设计师需要具有足够的解析力,从不同的字体形态中分解出营养。字体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在大设计理念下对设计进行融会贯通的综合应用,强调设计方式的创新性。在学习字体的过程中更需要对字体设计产生共鸣,突破常规的设计思路,独立创新,才是字体设计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作者单位:四川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