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桂雄
【摘要】本文分别从班主任控制、学生心理健康、个性化教育三个方面分析了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困境,并分析了其解决方法,以期为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初中 班主任 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72-01
初中生一方面的身体和心理正处于发育与发展的阶段,但是,同时逆反心理和独立思想也在不断地增长,在初中生开始了解世界、启蒙思想的起跑点上,班主任是他们最重要的领航者。所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需要仔细了解学生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困难,采用正确的方式来解决初中生出现的问题。班主任的工作不仅仅直接关系着中学教学的质量,同时也关系着学生的身心健康,本人结合初中班主任工作实际,分析了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困境,并分析了其解决方法。
一、中学班级管理存在的困境
(一)班主任绝对权利,主导班级工作
班主任对班级的绝对权力主要表现在对学生强调绝对服从和控制,表面上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平时以批判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长此以往,此种教育方式,容易造成学生的心理上的依赖,抹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影响他们心理上的独立;甚至造成师生关系恶化、激发学生的叛逆心理,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
目前而言,很多学校并没有明确标准限定班主任任免,很多班主任缺少相应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有些班主任受到旧观念的影响,认为“严师出高徒”,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关爱。在现代的教学理念中,教育不单单是班主任个人的任务,更需要利用班级组织、学校的力量。所以,班主任的绝对权力的管理是与现代教学理念相违背的,当然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现在心理学认为:人们在从事某项活动的时候,心理因素为人们提供了动力,良好的心态可以充分调动人们的活力,提高工作的效率。反之,消极的心态往往给人们的能力带来负面的影响。
在应试教育的大方向下,升学率成为了衡量一个学校和教师水准的重要指标,很多班主任过多的强调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一味增加课时,减少课余时间,压缩休息时间。往往忽视了中学生的兴趣与创新思维,这给正处在心理叛逆期的中学生带来了过多的压力,必然会影响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甚至会造成学生逃避学习教育这样相反的结果。所以,班主任要开始重视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思想教育的手段下,辅助与情感教育与人文关爱。同时,在制定评价学生的标准时候,也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综合指数。
(三)忽视学生个性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在不同的社会阶层,交往着不同的社会群体,文化背景也不尽相同。所以,在班级里,每个学生都是唯一的,班主任如果对班级里面一个学生都采用同样的教育方式的话,那么会造成学生灵性的磨灭,缺乏相应的创新力与独立思想。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在进行制定班级的教学与管理规划中往往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在评价体系里面,习惯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缺少关于学生的综合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另外,班主任缺少与学生家长沟通的双向渠道,往往是学生家长通过班主任了解到学生在校的表现,而班主任却很少意识到应当注意学生在家的表现。
二、相应困境的解决策略
(一)公平化、制度化、民主化的班级管理
每个班级由于学生的基础、文化、社会来源的不同,都具有不同的特点。所以,班主任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的时候,一方面需要遵守学校管理制度的大原则,一方面也要适应本班的实际状况。除了制度之外,学生干部是班级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往往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到班级同学的生活、学习状况与思想上的波动。所以,班主任应该打造一支得力的班干部管理核心,在公平公开的原则下,实行班干部的提名与投票普选,使得班干部能够以德服人,做到学生的民主科学治理。同时,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应做到一视同仁,首先,应该做到“有教无类”,一视同仁,班主任应该主动关心学生,无论其家庭状况,学习成绩,都不应歧视。努力营造出一个和谐温馨的班级氛围。其次,应该做到奖罚分明,在班级管理事务上坚持做到一碗水端平,公平、公正、公开。
(二)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注重与学生家长的联系
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变化最大的青春期,在学生的心理成长历程中,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是最深远的,父母关系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将产生巨大的影响。虽然学校的环境对学生的心理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但是也不能忽视其家庭因素对其造成的影响。作为班主任,要积极建立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对于学生的全面教育情况进行了解。班主任可以通过家访等手段定期拜访学生家庭,了解其家庭状况,也可以通过电话、短信息、即时通讯工具等建立与家长的交流平台,同时也向家长反映其在校的心理情况,对于心理出现问题的中学生,要联合家长对学生一起开展心理教导。
2.充分利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班主任和学校心理健康中心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两大主要力量,密不可分,班主任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应该充分借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专业指导。班主任可以针对个别学生的心理困惑,向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提供相关的生活学习与家庭资料,建立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也应该主动与班主任合作,向班主任提出问题学生的心理干预建议。
3.实现个性化教育
所谓个性化教学,是指教师按照学生每个人不同的差异和需求,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法进行调整的,以适应学生的发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班级里,由于不同的家庭背景与社会经验,而每个同学在学习认知方式、学习感知通道和背景知识也不一样,通过差异化教学,可以满足不同阶层的学习要求。因此,个性化教学的目的在于,配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强化每一个学生的自己的优势,将优势智能迁移到劣势智能中去,而不是强迫学生来调整自己适应课程。
在实施个性化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该了解学生的认知差异与学习风格;其次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活动(比如: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头脑风暴法等);在测评学习效果的时候,需要采用多元的测评方式,来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
总而言之,在初中班主任不仅要把班級的管理工作当作一门工作,更要认清楚自己身上的责任,班主任必须在工作中不断的进行总结与创新,积极提升自己,完善自己的经验,探索班级管理的奥秘,激励学生成为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谢玉松.新时期下如何创新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J].考试与评价,2014(10).
[2]韦必坛.关于初中班主任如何管理好班级的探讨[J].中文信息,2014(11).
[3]李会云.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管理好班级[J].学周刊C版,2014(10):134, 135.
[4]旦增曲扎.浅谈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策略[J].新课程(下),2013(02):182.
[5]龙闯.浅谈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教育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3(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