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景观”在居住区环境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2015-05-30 13:03文佳曹先贵
中国市场 2015年52期

文佳 曹先贵

[摘要]以昆明市“中天城”7-3号地块居住区景观设计为研究载体,通过对项目背景剖析、项目认知分析,提出核心理念、项目整体设计、项目分区设计、项目特色设计研究论证,诠释“回到土地”,感知“丰产之美”和“野草之美”的设计理念与途径,旨在探讨“寻常景观”在居住区环境设计中的运用。并且倡导在平民化时代的今天,为寻常人而设计,设计立足于大众,服务于全民。

[关键词]居住区环境设计;寻常景观;平民化设计

[DOI]1013939/jcnkizgsc201552164

1项目研究背景

居住区是居民每天生活、相互交流的重要场所,其环境品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幸福指数和身心健康。随着城市进程化加剧、社会阶层分化,居住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人们对美的理解与喜好也呈现多元化特征。挖掘寻常事物的景观价值,探讨寻常景观的设计新视角。以实际项目为研究载体,寻找如何拉近景观环境与居民的距离,追求设计为平民化时代而设计,挖掘景观的可参与性,而非普遍意义上的观赏性、纯美化性景观的设计途径。

2项目认知分析

21区位认知

昆明市五华区“岗头村”城中村改造项目的7-3号地块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东经102°10′~103°40',北纬24°23'~26°22';昆明市五华区龙泉路北三环外,由项目地经高速可北至成都、重庆,东达昆明长水机场,南通缅甸、越南,西至拉萨等地;“中天城”7-3号地块,居住区总用地面积612183平方米,背倚地块9长虫山森林公园,主入口紧接昆明市区主干道——龙泉路。

22项目规划条件及现状分析

221规划文件分析

“中天城”7-3号地块净用地面积6020416平方米,居住用地面积6020416平方米,居住户数920户,居住人数2944人,绿地面積2746909平方米,绿地率4563%,容积率171,建筑高度60米;建筑定位为原居民回迁用房。

222场地现状认知分析

车库顶板绿化多;场地原有地形遭到严重破坏:场地已全部做“三通一平”工程;建筑朝向:场地建筑朝向统一为坐西南朝东北。

23项目地理信息调研分析

231高程、坡向分析

场地高差变化大:西高东低、北高南低,总高程差约455米;整体倚靠西北长虫山,向东、东南放坡接龙泉路;台地式地形:场地整体呈梯台状地势;中央绿地平坦:中央三块绿地呈三块平坦绿地;整体坡向:以东向、东南坡向为主。

232日照分析

场地夏季中心景观区和东面、东南面光照强——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场地遮阳;场地冬季西南面和南面光照充足——该地应充分加以利用,设置康体活动场所。

24项目使用主体分析

昆明市五华区“岗头村”城中村改造项目的7-3号地块为原城中村居民回迁用房。基于居住主体——原城中村居民组成成员的复杂性,其文化层次的参差性、职业构成的多样性、普遍城中村居民无专业职业技能、无稳定工作等特点,如何营造出一个能使居民充分参与其中的环境景观,成为本次设计的一大挑战。

3项目设计

31总体景观定位

通过对设计市场现状之辨析,项目规划信息之认知,居住主体人群心理需求之定位,我们总结出本项目的总体景观定位,即需要营造一个平民化的、寻常化的、体验与参与性极强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居住主体之特殊性,使之能在该环境中很好地生活,而非纯观赏、展示、游玩场所。设计上应体现出:寻常之景观、参与性之景观、生产性之景观。

32设计理念

人文需求:自然、健康、绿色、田园等。磨平浮夸的线脚,剔除烦琐的装饰,倡导“寻常景观”之诗意,在整体定位上突出独特性及唯一性,以提升本案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以场地地理信息系统为设计依据,设计遵循场地适宜性分析成果。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思想,用科学手段分析、利用场地自然资源,与土地建立友好关系,倡导“丰产之美”、“野草之美”。反对庆宴式之奢华、城市化装舞会式之浮夸。

4总体景观设计

41景观结构说明

由景观构筑物层+场所空间层+水景系统层+路网系统层+田网系统层构成了整体景观一个景观主轴、三个一级景观节点、三个二级景观节点、四个三级景观节点(如下图)。

景观结构分析与道路组织设计

42景观道路组织设计

依托小区规划道路,设置三级景观游步道和主轴景观桥将居民从每个单元入户口与小区主干道串联起来,方便出行与游览。

43景观总平面图设计

在总体设计中通过十七个节点景观设计来体现寻常景观的价值:居住区主入口、居住区次入口、入口商业广场、康体广场、跌瀑水田、油菜花梯田、索桥栈道、交换广场、彩虹桥、中心水景、雨水花园、体验田、种植示范田、果林田、野草梯田、儿童娱乐、宅间交互空间。

5分区设计(重要节点设计分析)

51入口商业区和康体广场

巷口生活:该区域方案设计应充分体现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体现设计为平民化时代而设计。瓦爿故事:巷口文化展示,勾起场地之文脉故事,提取华夏五千年农耕文化之元素载体,体现设计为文化传承、为教育展示、为寻常生活而设计。芳草萋萋:解放脚下之土地,尊重场地自发生长之芳草,倡导野草之美、自然之美。康体健身:把人吸引到户外来,交流、健身、休憩。

52跌瀑花草梯田

临跌瀑,听水之潺潺。为消耗此区域近8m高程,效仿云贵高原梯田,顺着等高线做台地景观处理,加以流水跌瀑,使之形成很好的跌水爆氧效果;同时加以原木栈道搭建起居住区快速进入通道,缩短景观与居民的距离。尽量保持场地之原有地形,顺着等高线建挡土墙,形成油菜花梯田,为居民提供美丽田园风景的同时,又具有高回报、高产值,与消费型景观彻底说再见。倡导如乾隆帝诗句所言“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

53中心景观区生产性景观设计

倡导回到土地、回到生产、“丰产之美”的人地关系理念,叩问华夏五千年农耕文化的积淀,进行生产性机理设计。萃取大理方田、洞天湖圩田、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之田制机理,融入现代人之生活交流习惯,对雨水进行收集再利用,发展生产、娱乐、休闲、康体活动等人地环境行为。使之形成由雨水花园、种植体验田、种植观景田、果林田、康体广场、儿童游乐、观景盒等单元组成的居住区中心景观区。此中心景观区有别于传统中心景观设计做法,它将充分带动居民参与其间,具有极高的生态意义、教育示范意义、增强人文关怀意义、邻里交互意义等。

54二十四节气种植体验田设计

打造开心农场、亲子体验农场、生态蔬菜种植园等新都市乡土体验景观。把租赁体验庄园搬到家门口,使居民能体验耕作过程、管养过程、体味收获之喜,搭建邻里关系。

55交易与交流广场

以物易物、以钱易物之生态种植成果交易、交流互动场所,增强区内居民间的交流互动,搭建起邻里交流平台。此区域之小商铺间管理用房构筑物设计,提取云贵高原传统民居建筑形式,营造“屋舍俨然”的居住环境效果。

56彩虹桥设计

思考解决三块中心景观区间13m的高程差,加强三块景观区之间的联系,搭建起主轴景观的快速游览观光通道。彩虹桥自由穿梭于果林中、田野间,自然成趣。

6项目特色设计分析

根据该项目设计出发点:发掘寻常景观文化价值、拉近景观环境与居民的距离,回到土地,让居民完全参与其中,伴随二十四节气的更替,居住区环境景观也将随之更替变化。因此,在中心公共景观区的植物设计与水体设计方面提出特殊设计策略。

61植物规划设计策略

充分遵循核心设计理念,提出设计原则:①适地适树;②植配遵循养护零成本、低成本——有回报、高回报原则;③发动居民参与到居住区景观植物设计中来。总结、分析、整理出二十四节气作物轮作循环表,以此作为参考来进行种植设计。

62中心景观雨水花园设计

珍惜自然馈赠之资源——雨水,对建筑屋顶雨水、道路雨水等进行收集,汇入雨水花园,进行水生植物过滤进化作用,溢出管接景观用水补给管,使雨水慢下来,取代传统市政管网快速排空雨水的做法,为虫鸟、水生植物提供生长空间,扩大生物圈模式。

7结论

如今,在我们的人居环境中,依然存在诸如景观过于形式化、景观可参与性低、人文关怀缺失、本土文化缺失等问题,探索景观设计新思路,挖掘寻常景观之价值、注重景观的人为可参与性,不断尝试与创新,才能不断为景观设计注入新生命。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李迪华反规划途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巴里·W斯塔克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3]俞孔堅生存的艺术:定位当代景观设计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