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素质教育的工商管理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2015-05-30 10:48:04钮小萌
关键词: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素质教育

钮小萌

【摘要】由于近年来,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及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对新增劳动力需求减少,加剧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学生中“毕业就意味着失业”的说法广为流传。大学生创业不仅可以解决大学生自身的就业问题,而且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因此,创业型人才培养成为高校改革的关键。作为培养高水平技术人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依据自身特点培养理论上具有创新精神,实践上具有创业素质的人才,并利用专业学科优势和区域条件优势,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创业人才培养路径,进而才能真正缓解就业问题。

【关键词】创业 素质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职业院校学生网络创业现状调查与有效途径研究”(项目编号:2013zcj012);2014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网络创业现状调查与有效途径研究”(项目编号:201413006007);山东英才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改项目(基于创业素质培养的电子商务教学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本课题系山东省职称教课题”隐性制度丛”影响条件下山东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研究(课题编号:2013zcj015)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24-02

我国的创业教育已从借鉴别国经验的阶段向本土化方向发展。就目前国内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来看,基本是通过普适教育、以赛促创、创业孵化相结合的形式实现。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多半流于形式,真正落地的创业项目少之又少,反映出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种种缺陷。针对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应逐步探索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人才培养的路径。

一、工商管理专业创业教育现状

当前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很多缺陷,对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成效不明显。现阶段,各大高校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第一,在课程设置中加入创业管理、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及相关创业实训课程;第二,通过参加各级各类创业大赛,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第三,借助学校的创业孵化基地,让创业项目落地。从整体上看,这些形式对学生的创业能力有一定提高,但受益的学生覆盖面极少。而且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出现为大赛而创业的被动学习现象,导致学生未能建立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不能很好的选择创业项目,并进行生产、市场、财务等方面的正确分析,最终导致项目不可行,无法落地,使创业教育流于形式。因此当前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亟需改革。

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工商管理是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的学科,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课程覆盖面广,但始终缺乏专业特色。就业过程中,可谓“什么都可以管,什么又都管不了”,就业方向令人尴尬。但就创业来讲,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有着其他专业不可比拟的优势。因为任何一个创业项目,在实施之前都要写一份详尽的创业计划书,内容包括:管理团队与组织模式分析、产品分析、行业、市场与竞争分析、营销策略分析、生产运营分析、财务分析及风险管理等,很惊喜的发现,这些内容恰恰与工商管理的专业课程相契合。因此,学好专业课,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进行项目分析时更加游刃有余。一旦项目孵化成功,在运营管理的过程中,学生便可利用专业知识对项目进行高效管理。但遗憾的是,现在的创业教育仅是锦上添花,并未雪中送炭。学生按部就班的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课程进行学习的同时,接触了创业的相关课程,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并无实质帮助。當学生为参加创业大赛而写计划书时才发现自己的专业知识有多匮乏,根本无法独立完成一份完整的商业计划书。

不难看出,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缺少一条主线,如果打破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创业为导向,围绕创业教育开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搭建创业平台,便会形成工商管理专业的一大特色,可以将专业课通过创业计划贯穿起来,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更具针对性,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及能力。

二、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义

1.弥补高校创业教育的理念缺失

当前我国许多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许多高校的人才培养主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缺乏对大学生主体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没有明确的创业教育人才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以一些笼统的“就业教育”课程知识取代创业教育,高校创业教育流于形式,有名无实。

2.提高大学生创业的主体意识

受多年来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多数大学生认为各门课程考试合格,顺利拿到学位与毕业文凭,走出校门后能够找到一份工作,就算圆满完成了读大学的使命。大学生群体中的这种把自己定位为求职者,而不是工作岗位创造者的从众心态,导致学生缺乏强烈的主体创业意识和创业欲望。

3.完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培养需要通过创业课程来实现,创业课程的设计也应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许多高校将创业教育课程简单的理解为就业指导层面上,课程教学缺乏系统性、针对性。

4.寻求工商管理的专业特色

工商管理是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的学科,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课程覆盖面广,但始终缺乏专业特色。就业过程中,可谓“什么都可以管,什么又都管不了”,就业方向令人尴尬。

三、创业人才模式改革方案设计

(一)课程设置及培养目标

(二)改革方法

1.转变教育理念,确立提高创业素质的育人目标

让大学生从被动的就业观念向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首要的问题是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高校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确立以“育人”为目标的全新的创业教育定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新精神,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着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通过创业教育,挖掘大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培养创业能力,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

创业是一门实践性、技能性很强的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要通过各种途径,在校园里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在大学创业教育体系中首先要搭建校园创业实践活动平台,开展科技创新与创业教育等活动,举办创业讲堂,将创业教育与实践教学、创业竞赛相结合。

3.优化课程结构,科学构建创业教育课程

高校创业教育是一个以教学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是创业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因此,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以学生为主体,构建由浅入深的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学习,真正把大学生创业教育知识培养融入到大学教学规划中。

由于创业教育具有典型的跨学科性,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需要跨学科的课程设计和规划,不仅要把创新创业的理念融入教学之中,还应重视学科的互补和教学的综合性,注意把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引入其中。还要求研究者对相关政策规定和制度安排有一定的了解。

4.服务学生主体,完善创业支持体系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不高,与大学生创业环境和创业氛围的影响有着直接的联系。创业实践是学生创业理论与创业实务的具体应用。搭建创业平台,完善创业支持体系是最有效的途径。学生的创业实践载体一是充分利用原有的与专业建设相配套的学校实习基地,使教学、实习与创业结合起来,二是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刀真枪的创业实践平台。

四、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效果

1.满足了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素质的新要求

创业是一项综合技能和素质的展示,是高智慧的活动,需要一个人具有很强的运用和驾驭知識的能力。素质教育、创业教育都被赋予了深远的时代意义,反映了教育对社会和时代变革的回应与选择,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当前,高校探索和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人格,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了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2.指明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新方向

素质教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要求和市场发展变化从而能进行自主创业的教育,着重培养学生开创事业的能力。两者在整体的培养目标上是一致的,都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但传统教育把素质教育片面地定位为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而创业教育提出了“创造新的工作岗位”的目标,同时赋予“就业”以新的内涵。创业教育作为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昭示了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也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指明了新方向。

3.提出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新内容

创业素质是一种综合性、较高层次的素质,其构成除了一般素质教育中共同部分外,还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等。通过创业教育,发展大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大学生独立学习的品质、创新开拓的意识等,是促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举措。创业素质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拓展和延伸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涵和领域。

4.找到了解决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新举措

创业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素质教育功能体现的载体。从素质教育到创业教育,我们可以发现,大学生服务社会的使命感在增强,对开创性人才的培养更加重视,使素质教育不再停留在“口号”层面。同时,创业教育是实现“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方式。创业不但能创造就业机会,而且能创造出大量的企业和实体,并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徐丽娟.电子商务创业型人才培养途径的实践与研究[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10(02).

[2]肖红宇,崔晓军.基于实战平台的大学生网商创业模式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1).

[3]谷瑞军,庄玉良,姚娟.电子商务专业三创实践教学培养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01).

[4]闫艳红,潘雷,余伟.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电子商务,2014(01).

[5]吴自爱.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证研究——以池州学院为例[J].科技经济市场,2014(03).

猜你喜欢
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素质教育
在校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协调机制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20期)2016-11-05 19:14:42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3:45:34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43:02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42:56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19:55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7:57:56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0:56:58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