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治思维养成的路径研究

2015-05-30 10:48刘恒
2015年50期
关键词:大学生

刘恒

摘要: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既是现时代环境下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也是大学生自觉提高自身素养的义务和觉悟。“观念是思维的基础,思维是行为的先导”,当前,我国大学生法治意识薄弱,对法治思维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清晰的定位,法治人才的缺失,使我国法制建设步履维艰,因此,只有加强大学生法治观念教育,培养其法治思维,才能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服务,才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键词:大学生;法治思维养成;路径

学界对于法治思维有一定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主要是针对法治思维的背景、内涵、内容等方面的研究,本文不做概念性的阐述,只对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养成路径做一个比较全面的分析,探讨怎么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才能有效推动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

一、革新教育观念,重视法律教育

我国的法律教育与西方国家相比,起步晚、底子薄、发展慢,差距很大,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我们法治教育观念的落后。迪伊.霍克曾说:“问题永远不在于如何使用大脑里产生崭新的、创造性的思想,而在于如何从头脑里淘汰旧观念”,观念一旦形成,就很难完全消除。在西方,人权教育在道德教育中占核心地位,并且他们的法治教育一环扣一环、层层深入,因此能够日久天长、深入人心;而在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还没有摒弃过去重思想、政治、道德教育而轻法律教育的思想和做法,致使法律教育有名无实。现如今,法律素质已经成为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法律教育作为国家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推行法治的基础,更是支持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要把法律教育列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制定政策和措施,加大资源投入,建立长效机制,实现法治教育的全程性、全面性。

二、以人为本,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结合

作为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实施主体,高校在大学生法治教育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一切工作要为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服务。在管理上,高校要完善自身的规章制度,更新管理观念和方法,摒弃过去命令式、家长式的管理方式,采取“以人为本、依法管理”的民主方式,既切实尊重和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又依法规范他们的行为和义务,营造依法治校的文化氛围。学生作为法治教育的对象,是知识的接受者和运用者,应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和学生不是上级和下级的隶属关系,而是良师益友型的平等关系。因此,法治教育要转变灌输式教育方式,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养成教育,改变法治教育活动中学生的消极被动地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结合。

三、深化教育改革,提高高校法治教育质量

(一)革新教育内容,紧跟时代步伐

目前,高校法治教育局限于法律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法治精神和法律信仰的培养。法意识是法器物能否发挥其价值的决定因素,仅给予大学生法器物层面上的传授并不是一个培养法律素养的完整过程,反而会影响法律教育的实效,因此,要改革教育内容,紧跟时代脉络,将两者结合起来。一方面,高校法治教育内容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和特点,与大学生成长成才、就业择业、日常生活相结合,使法律教育日常化、通俗化、大众化,切实解决困扰学生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法治的信任;另一方面,高校法治教育要更多的关注社会法治热点话题,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强学生的真实体验,提高他们运用法治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优化师资队伍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位好教师,胜过万卷书,教师在学生的人生中占据重要地位,要提高高校法治教育水平,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第一,提高法治教育入职资格,建立一支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专职教师队伍;二是加强对教师的培训,通过科研、进修等方式,增强个人法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法律实践经验,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三是建立公正合理的考核制度,实行规范化的管理,为教师的良性竞争创造和谐环境,在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同时,也培养高尚的职业情操。

(三)拓宽教育方式,重视实践环节

创新教育载体,拓展教育渠道。课堂作为传统的教学载体,缺乏灵活性,如今,在网络时代,通信的高效性与信息资源的共享性为法治教育提供更为便捷的渠道,高校可以通过开设网络课堂、网上资源共享区等多元平台,增进法治教育效率。此外,高校法治教育可与思想政治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大学生就业择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相结合,使法治教育方式更加灵活多样。

重视实践环节。法律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需要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既通过课堂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又通过生动直观的实践教学,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情感,坚定法治理想信念。如通过案例讨论、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到法院旁听、法治调查等方式开展实践教育,增强法治教育的感染力和震撼力,促使学生接受和认同法治教育,并最终将法治思维镌刻在脑海里。

(四)完善教育机制,构建合理的法律教育体系

高校领导要从战略角度高度重视法治教育,成立专门的法律部门,完善法治教育机制。高校要制定完备、合理的规章制度,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和校务信息公开制度,明确高校领导、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规范各自的权利义务,让权力在法治的阳光下运行,接受师生的监督。高校要根据学生的需要、特点、时间来设置教育课程,将教育内容、方式,教学管理等融入到一个法治教育系统中,构建独具自身特色的法律教育体系。

四、全社会配套改革、完善,形成合力

社会主义国家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养成和国家法治化建设的实现,不是单个人或单个机构能独立完成的,而是需要全社会凝聚共识,统筹合作,形成合力。对于国家来说,就是要在法治化建设中,加强对法治的宣传教育,深化立法、司法、行政体制的改革,改善社会法治环境,排除各种人治因素对人民群众的影响,维护其对法治的信心,对于高校,必须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国家法治建设的实际,深化教育改革,营造校园法治文化氛围,坚持依法治校;最后,我们高校大学生,要重新认识法的价值,端正法的态度,积极参加法治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践行法治理念,彰显法治价值。(作者单位:武汉大学)

参考文献:

[1]江必新.法治思维——社会转型时期治国理政的应然向度[J].法学评论,2013(5).

[2]王聪.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价值、内涵及养成[J].法治时评,2013(11).

[3]蔡晓卫.论高校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养成[J].中国高教研究,2008(2).

[4]韩春晖.社会管理的法治思维[M].法律出版社,2013(4).

[5]姜明安.法治、法治思维与法律手段——辩证关系及运用规则[J].人民论坛,2012(5).

[6]于浩.当代中国语境下的法治思维[J].博士生论坛,2014(3).

[7]陈.试论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实现途径[J].法制与社会,2009(3).

[8]刘同君,黄小军.法治思维:和谐校园的内涵、价值与路径选择[J].江苏高教,2009(3).

[9]魏丽婷.大学生法治意识及教育途径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

[10]张家宇,李子煊.大学生法治精神培养的困境与出路[J].华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11]苗连营.公民法律素质研究[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大学生实习“注水”谁之过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