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与韦注词组结构对比分析

2015-05-30 05:02刘亚男
北方文学·中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国语

摘 要:本文通过对《国语》原文与韦注词组结构的对比分析,揭示了从先秦到中古汉语语言的变化趋势,表明了古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这是汉语进步的一大标志。

关键词:《国语》;韦注;词组结构

先秦汉语文约辞简,许多词组结构在后人看来比较晦涩,不好理解,容易对文意产生错误理解。到了三国时期,人类的逻辑思维得到很大的发展,语言表现能力提高,词组结构趋于合理化,更加容易理解。韦昭在为《国语》原文作注中(简称韦注),在原词组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动词、助词、介词和代词等辅助性词语,使《国语》中隐性的偏正结构、主谓结构、并列结构、动宾结构和动补结构明晰化。

一、词组结构对比

(一)韦注偏正结构的明晰化

1.《周語上》:“荣公为卿士,诸侯不享,王流于彘。”

韦注:“卿士,卿之有事者。”

2.《周语上》:“先时五月,瞽告有协风至,王即斋宫,百官御事,各即其斋三日。”

韦注:“所斋之宫也。”

以上是韦注对原文偏正结构的揭示。例 1 中,韦注在原文“卿士”之间加入助词“之”,使原来的隐性定语结构显示出来。例 2 中,“斋宫”在原文中的词组结构不明确,韦注在原文基础上,用“所+斋”组成名词性结构,再加助词“之”来修饰中心语“宫”,使原文的定中结构从隐性变成显性。

(二)韦注主谓结构的明晰化

1.《鲁语下》:“吴伐越,堕会稽,获骨焉,节专车。”

韦注:“骨一节,其长专车。”

2.《周语上》:“天地百物,皆将取焉,胡可专也?”

韦注:“天地成百物,民皆将取用之,何可专其利也?”

以上是韦注对原文主谓结构的揭示。例 1 中,原文“节专车”的意义不明确,韦注中将“节”解释为“骨一节”,即一节骨头,“其长专车”指一节骨头有一辆车那么长,韦注将原文中的主谓结构揭示了出来。例 2 中,原文“天地百物”容易被理解为并列结构,韦注在注释中,在“天地”和“百物”中加入“成”字,即“天地生成百物”之义,主谓关系一目了然。

(三)韦注并列结构的明晰化

1.《晋语七》:“始合诸侯与虚 以救赵宋,使张老延君誉于四方,且观道逆者。”

韦注:“延,陈也,陈君之称誉于四方,且观察诸侯之有德者与逆乱者。”

2.《周语中》:“国有郊牧,疆有寓望, 有圃草,囿有林池,所以御灾也。”

韦注:“境界之上,有寄寓之所,候望之人也。”

以上是韦注对原文并列结构的揭示。例 1 中,从原文“观道逆者”中很难看出来“道”和“逆”之间的关系,韦昭在作注中,将“道”释为“有德”,将“逆”释为“逆乱”,后面都加“者”,构成者字结构,表示……的人,中间加有“与”,表示并列关系。例 2 中,从原文“寓望”中无法看出二者的关系,韦注用“寄寓之所”解释“寄”,用“候望之人”来解释“望”,而且共同作了动词“有”的宾语,不难看出来二者是并列关系。

(四)韦注动宾结构的明晰化

1.《越语下》:“对曰:‘卑辞尊礼,玩好女乐,尊之以名。”

韦注: “言当卑约其辞,尊重其礼以求平。”

2.《周语中》:“服物昭庸,采饰显明,文章比象,周旋序顺,容貌有崇,威仪有则,五味

实气,五色精心,五声昭德,饮食可飨,和同可观,财用可嘉,则顺而德建。”

韦注:“五色之章所以异贤不孝,精其心也。”

以上是韦注对原文动宾结构的揭示。例 1 中,韦注在原文“卑辞尊礼”的基础上,用复音词“卑约”代替“卑”,用“尊重”代替“尊”,在“辞”和“礼”前加上代词“其”,说明了“辞”和 “礼”是名词词性,“卑辞” 和“尊礼”是动宾结构。例 2 中,原文“精心”根据上下文来看,应该是动宾结构,韦注在“精”和“心”之间加入代词“其”,更加昭示了“精心”之间的动宾关系。

(五)韦注动补结构的明晰化

《周语下》:“柯陵之会,单襄公见晋厉公视远步高。”

韦注:“视远,望视远;步高,举足高也。”

以上是韦注对原文动补结构的揭示。原文“视远步高”容易被理解成为主谓结构,韦注将“视”和“足”分别解释为 “望视”和“举足”,说明“视”和“步”在原文中是动词,形容词“远”和“高”作了“视”和“步”的补语。

二、结语

综上所述,韦注通过添加动词、助词、介词和代词等词语,让《国语》艰涩难懂的原文在语言发展的道路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这表明到了中古汉语这里,古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这是汉语进步的一大标志,也是语言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者简介:刘亚男(1985–),女,硕士,山西省图书馆助理馆员,主要从事古籍编目工作。

猜你喜欢
国语
《左传》《国语》所见旧有繇辞及临时自撰繇辞考辨
卷首
《国语·周语》“奉礼义成”辨析
《国语》故训与古文字
怎样提高少数民族初中学生学习国语的积极性
朱希祖在国语运动中的贡献
论“国语骑射”政策在清朝教育中的推行
近三十年来《国语》研究综述
あたらずといえどもとおから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