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随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加,市场人才供给大于求的严峻形势。从就业现状、就业存在问题等方面分析给出加强实践、调整就业心态、调整就业指导工作等建议。往届毕业生的择业观中也看到了变化,一方面部分人群倾向于自己独立创业,但他们最渴望是在创业过程中得到政府或相关部门的扶持;另一方面认识到基层是年轻人经受锻炼、接受考验、磨练成才的重要场所,到基层是当代大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增长才干、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往届毕业生;就业;择业观
1 调查情况说明
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年,伴随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加,市场人才供给大于求的严峻形势。我们特展开此次调查,以分析我校相关专业大学生就业的主要优势与不足,了解企业对人才的所需,以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微薄之力。
①调查人:陈曦、郭慧荣
②调查时间:2015年1月16日至2015年2月22日
③调查方式:主要采取电话、短信、网络、微信等通讯方式
④调查对象:2012届、2013届、2014届室内设计专业毕业生
⑤调查目的:掌握最真实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了解未来几年大学生的就业趋势,为在校大学生顺利就业,为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就业指导工作提供相关有价值的信息,亦或能给予一点帮助。
2 调查内容
2.1 就业现状及分析
根据我们历年统计,从2012年到2014年,室内设计专业本科大学生毕业人数、就业人数、未就业人数如下表显示:
表1 2012年至2014年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室内设计专业就业情况
2.2 就业存在问题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
①社会大环境,我国高等教育处在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的过程中,但很多家庭、大学生本人对就业期望值并未适应这个转变;另一方面也受社会风气的影响,许多人过于渴求成功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
②专业实践少,缺乏胜任力。
③就业心态,不愿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踏踏实实去成就自己的一份事业
2.3 给出的建议
①加强实践,培养灰领,实行学业文凭和职业资格双证书制度
②调整就业心态
③调整就业指导工作,从调查中发现就业指导工作已不仅仅是停留在招聘信息发布、政策宣传、协议办理等服务性工作,就业工作应考虑覆盖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亟待从毕业班向低年级学生辐射,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如:
对专业知识技能导航,企业是非常现实经济实体,需要的人就是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绩效的人,而纸上谈兵的大学生并不能马上给企业带来绩效,还要搭上老员工给为其指导,从而影响企业整体绩效,没能受到企业青睐,不具备相关工作胜任能力。
法律导航,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法制意识,学会保护自身合法利益不受侵害,同时引导诚信意识,唤起契约精神。
健康心理导航,通过心理指南对大学生就业求职和个人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扰,排忧解难。
表2 2012年至2014年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就业情况比较
我们除了通过图表看到的一些信息外,就目前往届毕业生与应届毕业生在就业情况中存在一些这样的差异:
往届毕业生的择业观也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往届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较应届毕业生人数多,部分人群倾向于自己独立创业。如果有足够的资金,如果国家在这方面给予更多关注,如果院校能在这一方面多为毕业生提供一些渠道,将很大程度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在2015年的两会上孙维代表关注的就是大学就业问题,主要围绕的就是大学生创业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最渴望在创业过程中得到政府或相关部门的资金扶持和简化相关审批手续。她介绍,针对3万多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59.96%的在校大学生有创业想法,但还没开始;有4.89%的在校大学生已在创业;20.73%目前没有创业想法,还有14.4%的人仍在犹豫不决。根据调查,大学生创业的困难主要是缺乏创业经验和资金匮乏、个人能力不足及缺乏有效创业指导等。孙维代表将在人大会上提交建议,建议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开设大学生创业免费人工咨询平台和大学生创业交流平台,让能力欠缺缺乏指导的大学生创业者们互相探讨学习,从成功者身上找差距,在失败者面前吸取教训避免走弯路。
另外一方面,往届毕业生的择业观变得理智、冷静,已不再把工作理想化。看到了中小企业具有更多的创新和个人成功的机会,而且这些企业的就业岗位成本比大企业低的多,发展空间广阔,求贤若渴,对人才需求量大。他们能去这片广阔天地开拓事业是明智的选择,利于自己更好地发挥聪明才智。另外,还响应国家的政策,参加“三支一扶”,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认识到基层是年轻人经受锻炼、接受考验、磨练成才的重要场所,到基层是当代大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增长才干、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从后期与毕业生的接触中了解到在工资待遇方面处于薄弱环节的主要集中在企业用人单位,月薪基本在2500元左右,能够签订劳动保障合同的单位少之又少,这样的薪酬待遇只能解决他们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也成为他们频繁调换工作单位、人员流动性大的主要原因所在,这也将是我们后续工作重点关注的问题。另一个工作重点则是少数自主创业的学生,虽然学院特别聘请专业老师、组织开展多期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培训班,以实战演习的形式结束课程并聘请专家进行点评指导,但他们所面对的生存压力相比较而言是最大的,所经受的挫折也是最多的,所以对他们心理上承受力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对我们面对的工作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挑战。
通过做了两届毕业生的毕业工作,现对下一步工作开展的思路提出以下几点想法:在紧抓就业率的同时,应更加关注就业分布、层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有无竞争力、竞争力如何、社会的需求量如何等。尤其是在就业收尾期是否可以邀请往届的优秀毕业生回到母校有针对性的为这个时期心情焦虑的毕业生开设报告,让他们零距离、无障碍的沟通,疏通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