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觉明 张李通 肖瑶 吴金珠 江梅萍
[摘 要]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要大学生对自己毕业后的职业进行规划。要加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正确处理专业与就业的关系,把握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加强课程改革力度,调整学生的就业态度,做好就业前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全面认识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情商智商、组织协调能力等。着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创业胆识和能力,促进学生实现自我。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 就业 专业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47.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6-0011-03
职业是人们谋生的手段。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要在职场中度过,除了少部分自由职业者外,大多数人都要在各自的职业环境中拼搏。一个人在还没有就业之前,都会憧憬自己未来的职业,在校大学生更是如此。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要大学生规划毕业后自己职业的安排或打算。
近年来,各高校都很重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我们通过对部分在校大学生的调查,了解到大学生们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想法,包括职业生涯与目前专业、学习成绩、就业心态等之间的关系,并据此提出一些有利于提高就业率的建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福州地区5所高校,其中包括本科院校3所,专科学校两所,涉及4万多名在校大学生,抽样调查2000多人。调查对象中涉及如下一些专业: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会计、英语、美术、物流管理专业等。调查内容:在校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
调查采用的方法: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和网络调查,其中问卷250份,收回208份,有效率83.2%。访谈50人,主要访谈对象是在校大学生。网络调查采用网络投票的方式,参与网络调查的学生人数约2000人。
二、现状调查
(一)调查问题:您认为,目前所学的专业对未来的就业有影响吗?如果目前所学专业不理想,将来怎么办?
调查表明,有67%的学生都认为专业好坏对未来就业有直接影响。但有近49%的学生认为,专业的好坏已经成为事实,没有办法,就这样上吧。另外也有28%左右的学生认为,“毕业后不从事本专业的工作”。有13%和10%的学生表示要换专业或是再修一门自己喜欢的专业。(见图1)
■
图1 专业不理想怎么办
近年来,经常有公开的资料表明各个专业的“冷”“热”情况和就业率情况。但为什么明明知道就业压力大,许多学生还是要涌入这些专业,扎堆这些专业呢?大多数学生认为,这是目前国家的高考录取制度所致。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不少考生对所选专业并不熟悉,专业选择基本上是盲目的;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为了能够被录取,随便填写学校和专业,并没有特别注意选择专业,结果就造成了现在的这种局面。
(二)调查问题:您如何理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为什么现在的大学生难就业?
在问卷调查中,有73%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确实很难就业,甚至认为“大学毕业就是失业”。在访谈调查和网络调查中也有将近70%的学生这样认为。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很多,有国家宏观层面上的原因,也有社会、家庭和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我们调查某省属师范大学,有近65%的学生认为,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期望值过高、与现实落差太大,是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传统观念认为,大学生是社会的娇子,至今还有相当多人总说,大学毕业了,分配在哪里?这种“分配就业”的观念还没有转变。实际情况是,大学毕业后需要自己找工作,不存在“分配”,于是有了“拼爹”“拼关系”等各种社会乱象。
在访谈调查中,我们特地访谈了一位农林专业现为大四但已经出去实习的小吴同学。他认为:福州作为沿海发达地区,汤少僧多的形势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在就业岗位上,许多公司优先招募有长期工作经验或者高学历的人员,这也使得人才高消费现象严重,同时这也打击了普通本科毕业生就业的积极性。许多用人单位只看中人才的短期使用,没有长远考虑。
目前,学校中学生的就业择业观有如下五个特征:第一,大学生就业期望值偏高;第二,大学生择业目标存在短期行为;第三,大学生的角色换转存在障碍;第四,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具有多元化、复杂化、动态化趋势;第五,大学生就业受外界因素影响严重,自己缺乏主见。正是由于这些主观、客观的因素,导致大学生就业越发困难。
(三)调查问题:在校专业成绩重要吗?成绩对未来就业是否有比较重要的影响?
在问卷调查中,有近62%的学生认为大学成绩“重要”。而在访谈调查和网络调查中,超过50%的学生认为“在校成绩非常重要”。
专业成绩反映了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程度。对于应用型学科来说,专业成绩也能反映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虽然目前学校中有些专业课程的设置还存在一些问题,但这些专业成绩,从一定程度上还是反映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反映了学生的专业素质。
专业成绩还能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应用力、自觉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等。这些与将来在职场上拼搏有着密切的关系,也直接影响学生未来就业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这里的专业成绩,既包括理论成绩,也包括实践、实训技能成绩。
(四)调查问题:您希望将来获得什么样的就业岗位?
在访谈调查中,38.94%的学生认为将来要找一个专业对口的工作,将“专业对口”作为就业的一个出发点。他们喜欢“专业对口”的工作,是想到社会上锻炼,通过一段时间磨炼自己,以增加自己的社会阅历。而大约有59.62%的学生希望有一份稳定的职业;有50.48%的学生仍然选择有较高“待遇”的工作。“职业稳定”,“待遇较高”,“专业对口”这三个问题是调查中回答最多的问题,同时回答这三项的学生数占149.04%。(见图2)
■
图2 因素与就业
高校录取率的逐年扩大,经济结构转型,加上就业政策的不够完善,使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大社会问题。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700万大关,达到727万。许多原先的“热门”专业变成了“就业难”专业,专业人员趋于饱和,专业学生大量涌出。在这样一种就业压力下,“稳定”、“高待遇”以及“专业对口”可能都是不够现实的。
(五)调查问题:为了未来好就业,目前在校应做好哪些准备?
调查表明,18%的学生对于这一问题比较迷茫,没有规划。25%的学生会经常看一些招聘广告,了解相关招聘信息。43%的学生希望能按自己的兴趣到相关企业单位实习,掌握技能。也有近14%的同学希望能够自己创业(见图3)。总体上,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对自己的未来做过多的准备。一般来说,作为职业规划,需要比较准确地评估自己未来需求和职业能力,准确为自己定位,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发展计划和教育计划,并为自己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作一定的准备。比如,通过课程学习,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通过各类活动,掌握社交能力、演说能力、处事能力,有意识地锻炼自己某方面的能力等。
调查表明,专业技能是最具竞争力的。在校期间,努力提高专业技能,学好真实本领,将来能提高就业竞争力。(见图3)
■
图3 就业准备
(六)调查问题:目前您是否有比较明确的就业目标?
调查发现,大约有41%的学生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就业目标,但近30%的学生没有目标,另外超29%的学生对就业目标感到很迷茫,这也实际上是一种没有目标的情况。在福州某高校里,我们碰到了一位张姓同学,并对她进行了访谈调查。她说:“我们班里80%的同学都没有就业目标,大部分同学还认为大学要好好‘修身养性。此时不玩,以后就再也没机会了。”这种其实是一种典型的“无目标”的状态。
在有比较明确就业目标的学生中,多数是“热门”专业的学生,比如会计学专业或财务管理学专业的学生,他们的就业取向比较明确。
三、分析与思考
由于本文调查的对象是普通在校大学生,并没有涉及重点高校的大学生,因此所得的结论不够全面,但确实可以反映目前省属高校学生的一种就业心态。通过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态度和准备的调查,我们认为,造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冷热因素
包括教育部在内以各种专业就业率为导向的“冷”“热”专业公布,直接影响着社会对大学专业设置的看法,也导致大学生对今后就业的担忧。对于比较“热门”的专业,大学生们相对能够“安心”学习,在学习期间通过学习专业技能、专业理论,设定自己的就业去向,规划职业生涯。对于相对“冷门”的专业,学生们基本上没有明确的就业去向和职业规划,以无所谓或混日子的心态对待学习。
(二)就业观念因素
对于就业或择业,许多大学生对此不够重视,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有的认为到时自有办法,有的认为父母、朋友们到时会帮忙,有的不知道该如何规划职业生涯,有的对未来充满乐观,也有的对未来悲观,没有信心。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可以创业,“等”、“靠”或者“不去想”的现象非常普遍。
(三)课程改革滞后
目前,一些高校的课程设置过于陈旧,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不能很好地满足现代青年人的兴趣爱好。对于那些原本高考成绩就不理想的学生来说,如果课程设置过于侧重理论,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对以后的就业感到迷惘。
鉴于上述原因,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调整学生的就业态度,做好大学生就业前的职业生涯规划。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全面认识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情商智商等。
2.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解社会需求和应聘需求,增强学生就业的自信心。
3.正确对待“冷”专业“热”专业。“冷”与“热”不是一成不变的,专业本身更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自己。
4.坚持课程改革,加强理论与实际联系,让学生不但在理论上有所建树,在实践能力上也有更大提升。
5.着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创业胆识和能力,促进学生实现自我。
[ 参 考 文 献 ]
[1] 卢明.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辩证关系探索[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71-84.
[责任编辑:陈 明]
职业是人们谋生的手段。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要在职场中度过,除了少部分自由职业者外,大多数人都要在各自的职业环境中拼搏。一个人在还没有就业之前,都会憧憬自己未来的职业,在校大学生更是如此。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要大学生规划毕业后自己职业的安排或打算。
近年来,各高校都很重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我们通过对部分在校大学生的调查,了解到大学生们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想法,包括职业生涯与目前专业、学习成绩、就业心态等之间的关系,并据此提出一些有利于提高就业率的建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福州地区5所高校,其中包括本科院校3所,专科学校两所,涉及4万多名在校大学生,抽样调查2000多人。调查对象中涉及如下一些专业: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会计、英语、美术、物流管理专业等。调查内容:在校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
调查采用的方法: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和网络调查,其中问卷250份,收回208份,有效率83.2%。访谈50人,主要访谈对象是在校大学生。网络调查采用网络投票的方式,参与网络调查的学生人数约2000人。
二、现状调查
(一)调查问题:您认为,目前所学的专业对未来的就业有影响吗?如果目前所学专业不理想,将来怎么办?
调查表明,有67%的学生都认为专业好坏对未来就业有直接影响。但有近49%的学生认为,专业的好坏已经成为事实,没有办法,就这样上吧。另外也有28%左右的学生认为,“毕业后不从事本专业的工作”。有13%和10%的学生表示要换专业或是再修一门自己喜欢的专业。(见图1)
■
图1 专业不理想怎么办
近年来,经常有公开的资料表明各个专业的“冷”“热”情况和就业率情况。但为什么明明知道就业压力大,许多学生还是要涌入这些专业,扎堆这些专业呢?大多数学生认为,这是目前国家的高考录取制度所致。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不少考生对所选专业并不熟悉,专业选择基本上是盲目的;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为了能够被录取,随便填写学校和专业,并没有特别注意选择专业,结果就造成了现在的这种局面。
(二)调查问题:您如何理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为什么现在的大学生难就业?
在问卷调查中,有73%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确实很难就业,甚至认为“大学毕业就是失业”。在访谈调查和网络调查中也有将近70%的学生这样认为。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很多,有国家宏观层面上的原因,也有社会、家庭和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我们调查某省属师范大学,有近65%的学生认为,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期望值过高、与现实落差太大,是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传统观念认为,大学生是社会的娇子,至今还有相当多人总说,大学毕业了,分配在哪里?这种“分配就业”的观念还没有转变。实际情况是,大学毕业后需要自己找工作,不存在“分配”,于是有了“拼爹”“拼关系”等各种社会乱象。
在访谈调查中,我们特地访谈了一位农林专业现为大四但已经出去实习的小吴同学。他认为:福州作为沿海发达地区,汤少僧多的形势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在就业岗位上,许多公司优先招募有长期工作经验或者高学历的人员,这也使得人才高消费现象严重,同时这也打击了普通本科毕业生就业的积极性。许多用人单位只看中人才的短期使用,没有长远考虑。
目前,学校中学生的就业择业观有如下五个特征:第一,大学生就业期望值偏高;第二,大学生择业目标存在短期行为;第三,大学生的角色换转存在障碍;第四,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具有多元化、复杂化、动态化趋势;第五,大学生就业受外界因素影响严重,自己缺乏主见。正是由于这些主观、客观的因素,导致大学生就业越发困难。
(三)调查问题:在校专业成绩重要吗?成绩对未来就业是否有比较重要的影响?
在问卷调查中,有近62%的学生认为大学成绩“重要”。而在访谈调查和网络调查中,超过50%的学生认为“在校成绩非常重要”。
专业成绩反映了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程度。对于应用型学科来说,专业成绩也能反映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虽然目前学校中有些专业课程的设置还存在一些问题,但这些专业成绩,从一定程度上还是反映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反映了学生的专业素质。
专业成绩还能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应用力、自觉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等。这些与将来在职场上拼搏有着密切的关系,也直接影响学生未来就业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这里的专业成绩,既包括理论成绩,也包括实践、实训技能成绩。
(四)调查问题:您希望将来获得什么样的就业岗位?
在访谈调查中,38.94%的学生认为将来要找一个专业对口的工作,将“专业对口”作为就业的一个出发点。他们喜欢“专业对口”的工作,是想到社会上锻炼,通过一段时间磨炼自己,以增加自己的社会阅历。而大约有59.62%的学生希望有一份稳定的职业;有50.48%的学生仍然选择有较高“待遇”的工作。“职业稳定”,“待遇较高”,“专业对口”这三个问题是调查中回答最多的问题,同时回答这三项的学生数占149.04%。(见图2)
■
图2 因素与就业
高校录取率的逐年扩大,经济结构转型,加上就业政策的不够完善,使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大社会问题。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700万大关,达到727万。许多原先的“热门”专业变成了“就业难”专业,专业人员趋于饱和,专业学生大量涌出。在这样一种就业压力下,“稳定”、“高待遇”以及“专业对口”可能都是不够现实的。
(五)调查问题:为了未来好就业,目前在校应做好哪些准备?
调查表明,18%的学生对于这一问题比较迷茫,没有规划。25%的学生会经常看一些招聘广告,了解相关招聘信息。43%的学生希望能按自己的兴趣到相关企业单位实习,掌握技能。也有近14%的同学希望能够自己创业(见图3)。总体上,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对自己的未来做过多的准备。一般来说,作为职业规划,需要比较准确地评估自己未来需求和职业能力,准确为自己定位,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发展计划和教育计划,并为自己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作一定的准备。比如,通过课程学习,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通过各类活动,掌握社交能力、演说能力、处事能力,有意识地锻炼自己某方面的能力等。
调查表明,专业技能是最具竞争力的。在校期间,努力提高专业技能,学好真实本领,将来能提高就业竞争力。(见图3)
图3 就业准备
(六)调查问题:目前您是否有比较明确的就业目标?
调查发现,大约有41%的学生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就业目标,但近30%的学生没有目标,另外超29%的学生对就业目标感到很迷茫,这也实际上是一种没有目标的情况。在福州某高校里,我们碰到了一位张姓同学,并对她进行了访谈调查。她说:“我们班里80%的同学都没有就业目标,大部分同学还认为大学要好好‘修身养性。此时不玩,以后就再也没机会了。”这种其实是一种典型的“无目标”的状态。
在有比较明确就业目标的学生中,多数是“热门”专业的学生,比如会计学专业或财务管理学专业的学生,他们的就业取向比较明确。
三、分析与思考
由于本文调查的对象是普通在校大学生,并没有涉及重点高校的大学生,因此所得的结论不够全面,但确实可以反映目前省属高校学生的一种就业心态。通过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态度和准备的调查,我们认为,造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冷热因素
包括教育部在内以各种专业就业率为导向的“冷”“热”专业公布,直接影响着社会对大学专业设置的看法,也导致大学生对今后就业的担忧。对于比较“热门”的专业,大学生们相对能够“安心”学习,在学习期间通过学习专业技能、专业理论,设定自己的就业去向,规划职业生涯。对于相对“冷门”的专业,学生们基本上没有明确的就业去向和职业规划,以无所谓或混日子的心态对待学习。
(二)就业观念因素
对于就业或择业,许多大学生对此不够重视,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有的认为到时自有办法,有的认为父母、朋友们到时会帮忙,有的不知道该如何规划职业生涯,有的对未来充满乐观,也有的对未来悲观,没有信心。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可以创业,“等”、“靠”或者“不去想”的现象非常普遍。
(三)课程改革滞后
目前,一些高校的课程设置过于陈旧,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不能很好地满足现代青年人的兴趣爱好。对于那些原本高考成绩就不理想的学生来说,如果课程设置过于侧重理论,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对以后的就业感到迷惘。
鉴于上述原因,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调整学生的就业态度,做好大学生就业前的职业生涯规划。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全面认识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情商智商等。
2.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解社会需求和应聘需求,增强学生就业的自信心。
3.正确对待“冷”专业“热”专业。“冷”与“热”不是一成不变的,专业本身更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自己。
4.坚持课程改革,加强理论与实际联系,让学生不但在理论上有所建树,在实践能力上也有更大提升。
5.着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创业胆识和能力,促进学生实现自我。
[ 参 考 文 献 ]
[1] 卢明.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辩证关系探索[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71-84.
[责任编辑:陈 明]
[收稿时间]2014-12-19
[基金项目]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编号:201313762019。
[作者简介]蔡觉明(1993-),男,福建福鼎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财务管理,会计,金融。指导教师:辛林,施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