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恬
【摘要】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学习和教学效果有效与否已成为近年来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参照的重要依据之一。为了构建有效的大学英语课堂环境,本文首先对当前的大学英语课堂环境现状进行分析,总结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对构建有效的课堂环境提出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构建 有效 大学英语课堂环境
一、大学英语课堂环境的现状分析
如今的大学英语课堂有效与否很大程度上与课堂氛围密不可分,更进一步讲就是我们常说的课堂环境。那么,课堂作为英语学习与教学的主要场所和媒介,其环境是否得当对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的好坏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近年来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笔者通过观察发现仅少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和强烈的求知欲,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自主完成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对所学知识能够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反之,大部分同学则表现出被动地接受所讲授内容,很少自发地就所学知识提出问题、或发表见解,在思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方面表现较弱。其次,通过对部分学生访谈(这些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分布为75~125分之间,能够代表英语语言的平均水平),笔者了解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具备不同英语能力的学生普遍反映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收获较小。问题主要集中在词汇量没有增加;阅读和写作能力停留在入学前水平;不再进行继续学习与练习的口语水平呈明显下降趋势。另外,其中一部分同学还提及课堂所学不能满足实践要求,课堂教学过多地注重听力和阅读能力,忽而略了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即写作、口语、翻译)的培养。再次,通过对学生访谈和对部分英语课堂进行观察,笔者发现大多数英语教师仍旧采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学生的课堂反应不积极、对讲授内容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教学内容主要围绕课本所涉及的词汇、篇章、课后练习进行,长期不变的教学内容和模式使大多数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和积极性。此外,受母语和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封闭的课堂环境不利于英语学习,也不利于贯彻实施交际教学法。
二、影响大学英语课堂学习和教学的原因
从以上对目前的大学英语课堂环境现状的分析得出,大学英语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不是突发的、暂时,是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积累下来的。为了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方位的了解。
1.从学生的角度来看。(1)学习目标的转变。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大学英语学习与中学英语学习的转型。由于长期的高考压力使得学生在进入大学后的英语学习在行动和心理上都完全放松了下来。此外,英语课程安排由之前的每天学习减少为每周1–2次,周学时量减少了近三分之二。(2)培养目标的转变。中学时期的英语学习以高考为指南针,以应试教育为目的;而大学英语则是以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技能为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不会对学生进行强制性的学习要求,学校也不再施加频繁考试的压力,久而久之,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小,失去学习动力,产生倦怠心理。(3)大学英语学习更加强调和体现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教师不再对学生进行一天8小时的监督学习,学习内容不再由教师逐一传授,知识不再以任务的形式呈现。一切学习源于教师的启发、引导。此外,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若要对授课内容有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还需在课后自主地查阅资料。学习动力源于个体学习的兴趣;学习发展源于自我探究精神和意志导向下,对某一领域的问题进行自发的积极的探索。自主学习是大学生学习的主导型特点,能够达到这一点的学生,必然是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色的。
2.从教学的角度来看。首先,讲授法是大学英语教学采用的主要的教学方法。学生的任务主要在于按照教师的教学进度认真听讲,这样长期下去,学生认为学习内容枯燥、学习形式单一、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将日益缩减。其次,大多数教师授课时仅仅以课本为主,以黑板为辅助工具,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一一列举;一部分大学英语课堂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但在授课形式和内容上和传统课堂无异。其次,虽然大学英语课程按小班授课的要求安排,但是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则无法消除。而课堂教学在时间、教学进度、教学条件等方面有所限制,很难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特点。
此外,语言学习的特殊性决定了学习行为和学习活动最好在天然的语言环境下开展,而课堂条件在英语学习的环境要求方面远远达不到要求,不利于学生的英语语言习得,也不利于学生养成规范的语言习惯,培养英语思维模式。
三、如何构建有效的大学英语课堂环境
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一定词汇量的基础上,具备流利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能够理解英语国家人们的话语,能够用英语进行无障碍的交流。因此,我们以此培养目标为导向,改善当前的课堂环境中的不利因素,使其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发展。
1.教学方法的改进。(1)从“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形式转变。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育教学工作服务的主要对象。使学生真正掌握“怎么学”而不是“学什么”是一切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教学不是教师单向向学生传授知识,知识也不是通过传授得到,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教学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教学手段,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知识的引导者的角色,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对学生获取新知识起着建构和支撑性的作用。(2)从“灌输式”教学法向“启发式”教学法转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并非向学生解释词汇、语法、句法结构,而应该通过对英语学习的各个部分的学习方法的讲解。例如,以构词法使学生掌握词汇构成的规律;以联系性体现不同语法知识间的相似性,便于对比和理解;以文学著名中的章节为学习范例、或情景模拟的活动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句法结构。这样,在参与与互动中习得的语言更易于掌握与运用。
2.注重个体差异性的发展。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性在各个阶段、各个专业的学习中普遍存在,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无法忽视的问题。注重个体差异性的发展,有利于实施有效课堂教学。虽然对以大班为单位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来说,因材施教很难实施,但教师可以对学生发展的特点进行分组,适当地设置不同类别的课堂活动;对于极个别情况特殊的学生,可单独在课下与其交谈,了解他们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期望,帮助他们取得进步。
3.丰富课堂形式,培养学習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是取得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教师可以适当地跳出传统的以教材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内容,适当地辅以其他形式的课堂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课前演讲、就教材中某个话题在班级范围内组织辩论赛、让学生分享在课下搜集的有价值的英语新闻等等。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亲身体会学习的过程和乐趣,远胜于被动的接受他人传授的知识。
4.走进学生,了解学生。中国的传统教育观从小教育学生要尊师重教。学生把教师视为绝对的权威,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和观点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持赞成态度,即使部分同学的观点与教师有分歧,也很少有人直言。这样,久而久之,不利于学生独立思维模式的发展和培养。因此,教师应该适当地走进学生,与学生交谈,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对课堂教学的建议和期望。甚至可以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也可消除学生心中的顾虑。
四、结语
构建有效的大学英语课堂环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们任重而道远。身为高等教育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一员,我们应当时常关注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即学习风格、学习特点、学习要求)的同时,还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满足高校英语教学工作的要求,尽力达到有效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宁.浅析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J].现代交际,2013.
[2]张树光.大学英语有效教学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5).
[3]刘捷.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探索[J].中国外语,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