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科技与艺术的不断创新与相互结合,新媒体艺术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在舞蹈领域,新媒体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舞蹈表演当中,而这种新的呈现形式也从更大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视听与审美需求,被越来越多的观众所认可和接受。
关键词:新媒体;舞蹈空间;背景;动作细节
1 新媒体技术在舞蹈表演中的参与形式
1.1 拓展舞台空间
在传统的舞蹈表演中,舞台空间基本是以表演场地加侧幕条的形式呈现,这样一成不变的舞台空间无法做到快速的变换和瞬间的移动,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演员的发挥,而新媒体技术就可以打破舞台对于空间的限制,甚至是虚拟抽象的舞台空间,使得整个舞台的空间感,立体感和整体性都得到了强化,比原来的平面化的舞台背景更加协调美观。
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舞台多媒体特效”和“公共空间内的交互表演”已经成为了当今新媒体舞蹈创作和表演的两个热点。在2007年央视春晚舞蹈《小城雨巷》中,舞美设计人员将舞台上的实体高墙与后方LED屏幕上的小巷高墙前后错落的融合在一起,并通过他们的运动体现出强烈的立体效果,再加上舞台上演员的运动,就将舞台上的舞美空间与表演空间巧妙地融合到了一起,同时在这些墙体上将小桥流水,细雨蒙蒙等独具特色的江南景象淋漓精致的展现出来,将音乐,舞蹈,画面高度结合,为观众营造出一片“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绝美景象。
1.2 构造华丽背景
作为被影像化了的舞蹈,虚拟性是新媒体舞蹈的特征之一。新媒体舞蹈作品的虚拟性源自于数字技术中的虚拟现实技术,这种技术赋予了舞蹈表演更加夸张,逼真,虚幻的视觉效果,这一点是在传统的舞蹈表演中仅仅依靠演员的肢体动作无法做到的。此外,3D全息影像技术的仿真能力和创造能力可以在虚拟的空间里创造出一个逼真的,立体的世界,同时结合影像技术中的非线性编辑技术把舞蹈与环境充分的融为一体。而且随着舞蹈内容与情感的变化,LED屏幕上的场景也会不断的变化,充分契合舞者的肢体动作。
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2009年春晚舞蹈《城市变奏曲》,试想这个舞蹈如果仅通过演员的表演来体现城市数十年的变迁,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而融入了新媒体技术的《城市变奏曲》则通过多个前后错落的LED屏幕创造出北京城繁华,热闹的都市生活的动态背景。通过LED屏幕上各种匀速运动的建筑配以演员们特定的动作,让观众感受到演员似乎正在穿梭于北京城中的大街小巷之间,他们看到一排排古建筑在瞬间变化为高楼大厦,那看似真实的墙砖看上去近在咫尺却可望而不可即,这就是通过虚拟的影像营造出生动逼真的背景环境,使整个舞蹈表演更加具有立体感和纵深感。除此之外,在2012年央视春晚舞蹈《雀之恋》中,3D全息技术与电脑灯营造出一个真实可感的森林景象。精美的花草,树木,蝴蝶等栩栩如生的展现在观众的眼前,舞美配合舞蹈,舞蹈融于舞台,如同一段优美的诗篇娓娓道来。尤其是节目最后的孔雀开屏堪称整个作品的点睛之笔,这样的新媒体技术营造出来的真实华丽场景不仅把舞蹈动作不能展现的画面补充完整,也给了观众前所未有的视觉享受。
2 新媒体技术在舞蹈表演中的主要作用
2.1 凸显肢体动作的更多细节
当下,新媒体技术的介入将整个舞蹈作品的视觉效果提升了一个台阶:电脑技术和光影效果的融入很大程度上帮助舞者更好的呈现每一个肢体语言的细节,将每一个动作所要传递的信息更加生动,准确的表现出来,使舞蹈表演更加充满张力,视觉效果更加饱满。在传统的舞蹈表演中,由于位置,角度,光线等多种原因,我们是难以看清楚演员每一个动作的细节以及每一个眼神的,这样就不利于观众更好的忙更加准确地把握演员的内心世界,而在北京舞蹈学院的新媒体舞剧《还魂记》中,男女舞者不仅有现场的舞蹈表演,同时舞台上的屏幕也会根据剧情的进展呈现出演员的其他表演,清楚的交代了演员的肢体动作的每一个细节,使观众们不仅能够看到演员的现场表演还能够通过视频的方式欣赏到演员的另一种方式的表演,这是作为传统的舞蹈表演无法带来的视觉效果,观众通过这样新颖的方式可以看到更多的动作细节和局部特征,对舞蹈剧情的理解自然也就更加深入了一步。尤其是男女舞者在屏幕前相互重叠时的那种虚实交错的状态,以及在实体舞台上与屏幕中人物的互动更加生动的展现了若离若即,如梦如幻的感情纠葛。尤其是对于现场观看的后排观众来说,这样的方式也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更加近距离的接触演员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
2.2 丰富舞蹈表演的整体效果
新媒体技术的融入可以从很大程度上强化舞蹈语汇的质感和张力,将某一时刻的舞蹈语汇的动势刻意放大,更加强烈和清晰的将该舞蹈语汇表现出来,其效果甚至可以超出单纯的舞蹈表演本身。
《扇舞丹青》是中国古典舞的一个经典作品,这个作品以一把折扇为道具,运用中国古典舞的身韵来演绎中华民族书法艺术的写意之神韵。而中央电视台将这个作品制作成电视舞蹈形式的时候在尊重和保留作品备审的基础上加入了大量的新媒体技术,如抠像,水墨背景,和调光调色等后期制作技术融入其中,通过舞者刚柔相济、快慢相宜的运动,将扇子与肢体动作的力度、幅度和速度与画面的流动充分相结合,将中国古典舞洒脱、轻灵、飘逸、宏放的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电视舞蹈的《扇舞丹青》的特点之一就是舞蹈空间的虚拟化,即将舞者的表演置于虚拟的水墨背景下。舞者表演时,肢体不断运动,背景的画面也会随着舞者肢体的运动而流动起来,远远望去就像舞者在一幅流动的山水长卷中自由自在的泼墨丹青,极好地阐述了“以神领形,以形传神”的中国古典舞的内在特征。
但是在这里,我们也要意识到,在舞蹈表演中,新媒体技术扮演的角色应当是一种外部的辅助手段,而并非表现一个舞蹈作品主题的核心要素。因为科技即便是在强大,也不能取代艺术的地位。新媒体技术与舞蹈交融,很大程度上是为舞蹈表演润色和添彩,亦或是来发掘舞蹈表演的更多潜能,而这种潜能的发挥则必须建立在編导精妙的编排与舞者精湛的舞蹈语汇为基础之上。一个糟糕的舞蹈作品,即便是通过新媒体技术的精雕细琢,也仍旧无法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品,反而会沦为高科技下的艺术残次品。
3 结语
当今社会,新媒体技术给舞蹈带来的生机与活力是有目共睹的,新媒体技术不仅在舞蹈创作中赋予编导和演员灵感,其对舞台的再加工也进一步丰富了舞蹈表演的整体视觉效果并且在舞蹈传播方面也提供了让强大的帮助与支持。因此,在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新媒体技术必将成为舞蹈作品进一步发展的强大动力,并以其独特的创作理念和设计方法推动整个舞蹈领域的创新。
参考文献:
[1] 许鹏,陆达,张浩达,张小夫,张朝霞.新媒体艺术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张朝霞.新媒体舞蹈概论[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3] 吴婷.新媒体舞蹈艺术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3.
[4] 王佳佳.代新媒体舞蹈发展概述[D].南京艺术学院,2012.
[5] 孙娇娇.新媒体在舞蹈艺术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1.
作者简介:许文馨,北京舞蹈学院在校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