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少波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初中美术将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感知力、创造力为基础,注重学生对生活中美感的捕捉和体验为契机,提升学生的美学素养。因此提出强化操作,在实践中提升赏析水平;唤醒兴趣,在联想中提升想象能力;练后精讲,在探究中提升思维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关键词]强化操作唤醒兴趣练后精讲教师点拨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80082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初中美术将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感知力、创造力为基础,注重学生对生活中美感的捕捉和体验为契机,提升学生的美学素养。在课程改革中,全新的教学策略、全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美术学习锦上添花。但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起到的引领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一、强化操作,在实践中提升赏析水平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就曾经指出,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只有将双手与大脑合作运用起来,学生才能够真正调动自身的心灵意识,更好地走进美术作品之中。但事实上,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过于强调专业术语,学生只能在课堂中被动接受,他们大多兴趣索然。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试图唤起学生的聆听兴趣,常常会将画家的生平事迹、作品的拍卖行情作为教学内容。学生虽然听得津津有味,但这些无关于美术本体性的知识对于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却没有多大的作用,难以真正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务必应该将学生双手与大脑同时并用,提升学生的真正能力,实现思维与实践的双重作用,才能在实践中真正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
在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有源自教师讲解过程中的信息补给,更要有源于自身实践的操作体验与思考。学生的心灵得到了有效地释放,有了充足的自由,欣赏能力才有进一步提升。
二、唤醒兴趣,在联想中提升想象能力
初中生的思维认知正逐步摆脱小学生以形象性思维为主的阶段,但由于自身认知能力的限制,他们对于美术的感知离“成熟”还有一定的距离,一言以蔽之,初中生正处于“幼稚”与“成熟”的过渡期。正因为如此,初中生没了小学生独有的想象欲望和独特的心理体验,而对于专业认知的缺乏,使得其对作品的赏析和表现也存在较大的距离。这种矛盾使这一阶段的初中生在美术学习中无所适从,他们要么想象干瘪,毫无表现力;要么就是抄袭范画,人云亦云。长此以往,初中美术课堂毫无生机,学生也就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消沉,自身的学习兴趣和想象能力都将处于原生态之中,毫无进展的可能。而美术新课标指出,美术课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创造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认知潜能,提升学生的实践成效,转化为学生的认知能力。
例如在教学《生命之水》时,除了相关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之外,教师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创设了“谁的故事最精彩”环节,引导学生逐步深入课堂,唤醒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紧紧围绕着“水”为出发点,每次的联想都会与水相关,之后再次回到出发点“水”上;接着,教师要求学生以“水”为主题,进行故事的创编,可以表达水的作用,可以倡导呼吁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并将自己的故事画出来。
由于教师将想象、竞赛等元素融入教学过程之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有效驱动,想象力得以充分地发挥,内在的情感动力被充分激活,他们创编和绘画所呈现的故事也就得到了充分落实。
三、练后精讲,在探究中提升思维能力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先学后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已经成为当下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策略。此处的“先学”并不是要让学生随心所欲地乱学,而是要根据教师提出的相关学习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先学”中带着自己的问题和困惑走进课堂,达成学生的认知需求,这样教师的“后讲”才能具有针对性和认知性。而对初中美术提出的“先练后讲”则与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例如在教学《材料的新生命》这一内容时,教师进行了这样的设计,以期打开学生的思维认知:教师首先用一把剪刀随意将一张纸剪成某一个形状,引导学生想象并练习能将纸剪成怎样的形状?随后教师又将这样的纸张组合成为一个别样的笔筒,引导学生也发挥想象根据自己裁出的纸张形状,组合成为一个笔筒,并比比谁的笔筒更具有创意。
在这样的过程中,让学生“先练习”的目的并不是要学生立即掌握并做出完美的作品来,而是让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自主操作,明白自己的问题所在,发现自己的问题,感受别人的优势,从而为教师的后来讲述提供第一手反馈资源,提升教师讲解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总而言之,在初中这一独特的阶段,教师既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也要充分强化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美术学习进行点拨与引导,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责任编辑黄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