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叙事思想研究

2015-05-30 21:02解玲洁周艳王亚南
华夏地理中文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叙事学文学作品

解玲洁 周艳 王亚南

摘 要:中国古代的叙事思想十分丰富,运用当代叙事学原理,对其进行挖掘、整理、研究,不仅对于继承中国古代文艺思想,而且对于发展、完善中国当代叙事理论都有重要意义。文章从中国古代叙事文论中蕴含的叙事思想,来对中国古代叙事思想进行梳理。

关键词:叙事学;古代文论;文学作品

20世纪八十年代,叙事学理论在中国被译介,形成了自觉的中国古代叙事理论研究。就中国古代文论而言,其绝大部分都是诗论,而且由于受“诗言志”、“文以载道”等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文论一直注重表达的内容,而不注重表达的方式。因此,叙事本身一直不是文艺理论家们关注的中心,在中国古代文艺思想中,有意识的纯理论形态的叙事理论并不多。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中国古代叙事文学同样是源远流长,问题的关键不在中国古代有无叙事理论,而在于我们怎样挖掘。

中国古代叙事理论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一、第一时期从先秦到两汉,这是中国古代叙事理论的萌芽时期

在先秦叙事中,叙事诸要素由朦胧走向清晰,其中记言能力的迅速成长尤为令人瞩目。在《尚书·金滕》、《诗经·卫风·氓》等优秀的叙事篇章中,开始出现连贯的事件与完整的故事,也可以看到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再如《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叙事文学的成熟,开启了中国叙事文学的传统。先秦叙事散文的体例、思想、写作艺术等对后世史传文学的创作有直接启发。因此,这一时期已经出现叙事思想的端倪,是可以肯定的。举例来说,《左传》中的“君子曰”在《左传》中频繁地现身文本,明白无误地表明自己的立场与评价,显示出一种出乎其外的姿态。“君子曰”是叙事学中 “介入叙述者”,“君子曰”的深层影响表现在开创了“卒章显志”的叙事程式,它在作者与读者之间布下了一种思维定势:在讲述完故事后倘若不安排有形无形的“君子”出来议论一番,这种叙事似乎便不完整。

二、第二时期从魏晋到唐宋,这是中国古代叙事理论的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无论是叙事作品还是文学理论中的叙事思想都日见丰富,且具有一定的集中性。如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创作也强调实录,主张“考验真怪”所以他们往往毫不讳言他们所搜集的资料是有证可查的,是有来源的。魏晋文人对叙事主体多有论述,叙事主体在心境上要能通达万事而不乱,周旋天地而宁静,能动能静,能放能收。魏晋文人受道家的影响较大,在主体的心态建构上大多使用本末之说。魏晋文论家不但对叙事主体,而且对叙事模式也进行了探讨。他们都认为文章学是一个宏大的结构,各种文体都是这个结构的不同方面,这主要体现在文学自觉的“文笔之辨”上。曹丕说认为不同的文体虽然有各自的规则,但都有一个共同的本源,这个本源是各种文体追求的叙事目标。

作为体大精深的集大成之作,刘勰的《文心雕龙》已经或多或少地述及了以前的叙事文学作品,刘勰确立了实录的叙事规范,刘勰的叙事思想中还包含有叙述手法和谋略的内容。刘勰的叙事规范注重实录,反对虚构。他看到了史传叙事中存在着大量想象、虚构的成份,“传闻而欲伟其事,……穿凿傍说”,但同时刘勰也无奈地意识到一些神话传说“无益经典而有助文章”(《正纬》),吸收到创作中确实能增加作品“事丰奇伟”的色彩。正是刘勰这种对神话传说取舍不定的暖昧心态,启迪了后世小说虚构意识的自觉。刘勰的一些主观行为客观上产生了相反效果,惟其如此才显出《文心雕龙》在中国古代叙事史上的多层意义。

三、第三时期即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叙事思想的兴旺时期

这一时期以小说评点、古文评点、《史记》评点为主,形成了中国叙事理论的框架及主体。文艺思想中的叙事因素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形成一个小的高潮。虽然古人所云“小说”的概念与我们今日不同,但直到明清评点家,都毫无例外地指出中国小说的源头之一是史传文学。而且由此还引发了围绕历史演义审美素质问题的论争,焦点是历史小说允许不允许虚构。这已经涉及到叙事思想的深层结构,即叙事主体的作用。也就是叙事主体对叙事材料的消化与掌握,以及对叙事方式的调度与控制问题。不过,这些思想既散见在零碎的点评上,又没有得到系统和规范的整理。清代评点家金圣叹指出:“《水浒传》方法,都从《史记》出来,却有许多胜似《史记》处。若《史记》妙处,《水浒》已是件件有。”金圣叹还有一段话为历代研究家解读时所重视。他说:“某尝道《水浒》胜似《史记》,人都不肯信,殊不知某却不是乱说。其实《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是因文生事。以文运事,是先有事生成如此如此,却要算计出一篇文字来,虽是史公高才,也毕竟是吃苦事。因文生事即不然,只是顺着笔性去,削高补低都由我。”金圣叹第一次明确地划分了二者的区别,把虚构作为古代叙事思想的重要方面,使中国小说叙事艺术脱离了史传文学“征实”的观念。不仅小说评点方面有金圣叹、张竹坡、脂砚斋等评点大家出现;古文评点上有吴楚材、吴调侯评点的《古文观止》等,《史记》评点是这一阶段的热点。评点家主要是采用评与点的方式对叙事文本进行鉴赏,其间有精辟深刻的叙事思想、理论,需要进一步挖掘、整理。另外清代还有两部涉及中国古代叙事理论的专著,即刘熙载的《艺概》和章学诚的《文史通义》,也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浦安迪.中国叙事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 戴衛·赫尔曼,马海良译.新叙事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解玲洁(1990.11- ),女,蒙古族,内蒙古锡盟人,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文艺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学理论;周艳(1991.02- ),女,汉族,湖北武汉人,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硕士,研究方向:财务管理;王亚南(1989.02- ),女,汉族,河南周口人,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猜你喜欢
叙事学文学作品
一部女性成长与救赎的见证录——《证言》的女性主义叙事学阐释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后经典叙事学在国内的传播研究
初探文学作品诵读中意蕴表达构建路径
叙事学经典/后经典划分争议20年考辨:后经典叙事学存在合法性论略
商业精神在唐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多丽丝·莱辛《野草在歌唱》的叙事学研究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