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2015-05-30 10:48余静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6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培养小学语文

余静

【摘 要】培养人文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人文学科理应承担弘扬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责任。本文将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人文主义精神。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文精神;培养

人文主义是十四到十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先进思想家,为了摆脱经济哲学的教会思想的束缚而提出来的,作为反封建、反宗教统治的武器,提倡人文关怀、尊重人,以人为核心的世界观。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现代语言学告诉我们:“语言本身不仅是工具,还是人本身,是人的一部分,它不是一种外在于人的客体,而是主体,不仅仅是‘器用,还是‘道德;它满含主体感情,充满人生体验,因而人文精神是语言的基本属性”。(韩军《限制科学主义,张扬人文精神》)那么人文精神既然是语言的基本属性,当然也应该是作为书面语言“语文”的基本属性。因此,语文决不仅仅是“工具”,也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应该是人文精神的体现。人文精神是语文的核心和灵魂。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呢?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在拓展阅读中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底蕴

一个有人文精神的人,一个富有人文教养的人,必定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人文底蕴是人文精神的沃土。培养人文精神不可不从增加人文底蕴入手。所谓人文底蕴,是指一个人内在生命中文化积累的深度和厚度。这种积累只能在长期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完成。

小学阶段是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抓住这一“好雨时节”播种下种子,是语文教学的明确选择。遵循语文教育规律,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大量背诵优秀诗文和有关课外读物的建议,要求小学生背诵诗文160篇(段),课外阅读达150万左右,为语文教学指明了路子。

阅读的本质是人与文之间的对话,这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教师的责任在于教育学生要爱读书,指导学生会读书,培养学生好读书,引导学生善读书,不应当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课内的阅读代替课外阅读。

二、通过教学情境创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人文主义者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自我实现”的人,有“完善人性”的人或是“充分发挥作用的人”,这充分说明了人的发展不仅是在身体、精神、理智、情感各方面达到有机整体化,而且是在有机协调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联系方面达到和谐一致。教师创设情境,是让学生达到这一目的的最佳途径。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天鹅的故事》一文中有一段精彩片段,描写了老天鹅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动人画面,读了震撼人心。在教学时有一位老师首先提出这么一个问题:同学们都说老天鹅破冰是最令人感动的,为什么呢?而后通过读课文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找答案,但学生还是零零星星地谈一些个人感受,这是老师就将学生当做一只老天鹅,把双手当做翅膀,高高地举起,把课桌当冰面,双手重重地拍下去,一次,又一次……学生一个个疼得直哆嗦。此时,老师再让学生读书,说感受,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就如开闸之水奔涌而出。语文教学的过程成了学生主动体验,积极参与的探究过程,成了师生共同导演,共同提高的舞台。

三、以生活的辐射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人文素养

生活是个大课堂,它的教育效果和教育意义远远大于我们的课堂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如果有意识地把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活场景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也就是把社会生活辐射进课堂)。那么她的教育效果比单纯说教的效果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比如《小音乐家扬科》的教学,学生对小扬科的遭遇充满了同情,对那些残害小扬科的人充满了憎恨,怎样能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呢?我设计了一个小法庭,让学生们充当扬科的律师以及法庭的法官,还扬科一个公道,对那些残害扬科的人给与公正的判决。这样同学们不仅正确的表达了对扬科的同情,对旧社会的憎恨,同时受到了符合当代社会的法制教育。

四、注重体验,升华情感

语文课不是思想品德课,同样也不是自然常识课。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取语文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情感体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不仅课文如此,就连拼音也不再是一个个形状古怪、刻板生硬的字母,而是充满了人的情趣:比如,红红脸蛋羊角辫,张大嘴巴啊啊啊——一个多么可爱的女孩子啊!古诗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变得高雅起来。正是由于语文教材的内容具有其他学科(特别是自然学科)少见的人的情感,是非常感性的,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就应该从语文教材的这个特点出发,抓好学生的情感教育。应该看到,语文学好了,情感也必将得到升华。这是因为在语文学习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被文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所感染,心灵受到碰撞,品格得到陶冶,获得了美的熏陶,加深了对人类的情感的认识和理解,使我们感情变得更加细腻。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 ,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使学生在学习中陶冶了自己的情操,净化自己的心灵,使学生通过学习真正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我相信经我们当代教师的不懈努力,在教学实践中一定会更好的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更好的实现语文课程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韩军.限制科学主义,张扬人文精神

[2]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培养小学语文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