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金萍
[摘要]现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中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在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可以从巧设导入、巧设问题、抓住契机再创造等方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80011
现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应该让创新落实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在语文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都应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笔者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巧设导入,引发创新动机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情境教学具有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学生活动为途径等鲜明的特点,因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人格有着独特的作用。为此,语文教学中精心设计导入就显得很重要。例如笔者在教学《奇妙的克隆》一文时这样导入:“《西游记》大家都很熟悉,其中孙悟空有个绝活让我们羡慕不已——他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下一把猴毛变成一大群和他一模一样的猴子。当然这只是我国明代大作家吴承恩奇妙想象下的精彩描写。但这一想象却在今天成了可能,这就是克隆。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奇妙的克隆领域去探究一番。”这样,就一下子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从而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文的学习中来。
引发学生创新动机的关键就在于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因为好奇心是积极探求新奇事物的动力之一,对于形成动机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创设课堂情境时,应注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巧设问题,激发创新思维
我们的先辈说过“学贵有疑”。这就是说,“疑”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疑问,深入讨论,寻出答案。例如教学鲁迅先生的《社戏》一文,在学生读完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后,我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随后依次提问:“有没有同学看清楚那一夜戏台上到底演出了什么?”“那一夜的社戏总的来说好看吗?”在学生发表完看法后我紧跟着追问:“既然戏不好看,为什么课文结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这时学生沉默了,经过几分钟的思考后,学生纷纷举手回答:“作者怀念的不是社戏本身,他怀念的是和小伙伴们的友谊。”“他还怀念江南水乡优美的景色。”“还有这里可以免念难懂的古书。”……然后我进行总结再提问:“原来作者怀念的只是看戏的过程。那么这个过程中,哪些片断是他最难以忘怀的呢?”这样很自然地就将学生引入重点情节的赏读中了。
巧妙的问题设计,精当的分析点拨,同时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就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能准确把握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突出教学主线,科学地简化教学环节,定能改变教学中的刻板呆滞状态,促进学生思维的流畅。
三、抓住契机,尝试再创造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和我们国家渴望富强、文明、进步而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是相背离的。根据时代的要求和教学发展的需要,确立“创新教育”的全新学生观,找准教育与创新的结合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在自己的教学中实践创新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改进的目标。为此,笔者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例如在教学《斑羚飞渡》一文时,先让学生朗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再让他们概括故事内容。在学生讲述完斑羚飞渡的起因、经过、结果后让同座之间交流故事中最让他们感动的情节。紧跟着让各讨论小组展开想象,编一段老少斑羚飞渡前的对话上台表演。几组学生声情并茂的表演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这时让他们总结斑羚的可贵品质水到渠成。于是我适时地给学生布置了作业:展开想象,把凡是能体现斑羚精神品质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内容都加进来编写课本剧《第一次飞渡》。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给了学生极大的想象空间和一个创新的机会,我也感受到了学生们非凡的创造力。
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充分挖掘其中的创造性因素,着力给每一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建立自信心,充分地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嘴,动笔,让学生动态地去观察、体验和思考,从中发现并提出一些问题,进而积极主动地尝试解决问题。课堂中,教师须采用多种形式启发思维,展开想象。要引导学生反复品味课文的内容,达到感受和理解的有机统一,达到巩固知识、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教师如果过分强调“主导”作用而忽视“主体”性的发挥,带来的是学生没有求异的机会,没有思想驰骋,没有大胆幻想的时间和空间。那么这个学生就无法从老师和他人的评价中得到赞赏和鼓励,体验成功的喜悦,在他的心灵深处便不能激起再次创造的涟漪。
因此,语文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积极创造条件,充分挖掘出蕴含创新潜质的关节点。教学中做到精心设计,重点突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亮点。
(责任编辑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