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与控制

2015-05-30 02:37冯生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5年6期

冯生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感染危险因素,并进行分析,然后探讨预防术后感染及控制感染的措施。方法对本院采用120名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患者进行跟踪研究,探讨术后的感染危险因素,采用常用的统计学方法对指标进行量化分析,采集结果,统计并分析实验的合理性。结果采用了合理预防感染措施的实验组患者的术后恢复较快,平均比未及时预防感染的对照组快37.63%。结论对于接受了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患者应及时发现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采取合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感染的措施,将有益于白内障术后患者的恢复。

【关键词】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感染危险因素;术后感染预防;术后感染控制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223-02

近年来,白内障的发病率有着上升的趋势,数据表明,1997年全国的患病率为19.85%,2010年增长至26.17%[1],其中高发人群在40岁以上,与平时的作息及生活习惯都有关,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老化导致的晶状体代谢紊乱,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白内障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由于晶体皮质的浑浊导致的晶状体相关部位屈光不正,可有复视,近视度数增加,眩晕感等。目前临床上没有治疗白内障效果确切的药物,白内障的浑浊程度一般不会减低,所以在严重影响视力和日常生活的患者,主张实施手术治疗。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具有切口下,患者恢复快的优点,患者术后主要问题就是预防感染,感染患者的术后效果将会大打折扣,所以,研究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控制措施是非常有必要且需要实行的,下面将具体陈述。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2型小切口白内障患手术的术后患120例,均于2011至2014年间在本院治疗。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为65~72岁,平均年龄(68.7±1.2)岁;男性患者的体重为68~86kg,平均体重为(76.54±3.63)kg,女性患者的体重为59~78kg,平均体重为(67.43±2.56)kg;120名患者的病程为16~24年,平均病程(19.53±2.67)年。经分析,参加研究的120名患者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高。

1.2方法

本院自2011年开始开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统计至今已有1000余名患者接受治疗,本文作者通过阅读病例和查阅相关资料,总结出了白内障术后感染的几个危险因素,并根据相关资料和临床经验讨论出了针对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术后预防感染的措施,以及如若感染,感染后的治疗和控制感染的方法。目前,国内医疗机构预防感染的主要措施是术后给予预防性的抗生素注射,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整个手术过程,包括术前,术后和术中都需要医护人员和患者的配合,做好一切防护工作。

手术前的预防包括术前一天的访视,询问患者术前3天是否使用了眼药水,佩戴了隐形眼镜等。术前30分钟对患者进行常规洛美沙星眼药水滴眼,对患者的手术部位进行彻底的消毒,包括颜面部的上下眼睑,内外眦等。消毒过程至少要进行两遍,护士助手观察患者眼部是否有分泌物等,若有应及时向上级医生汇报。接下来是物品准备工作及安排好术前30 min开启净化空调。开启空调前,先将需要清理的物品打扫干净,助手再次消毒。调好空调的风向及温度、湿度等,对于空调的管理也要安排妥当,每次术前应检查空调的基本情况,对于空调性能的护理应有专人负责,并安排技术人员定期进行检查[2]。

手术中的感染预防十分重要,因为此时,患者手术部位暴露,极易受到外界感染因子的污染。首先,无菌观念必须掌握,由于白内障手术操作空问小、应用植入性的材料多,连接仪器的管道长、术中需行眼内灌注抽吸等.因此操作中每一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選用专用灌注液,避免自行配制,减少污染的机会。手术中使用的所以物品都要经过严格的消毒工作,临床上多首选感压蒸汽灭菌的方法,消毒前应先检查相关的仪器,确保无菌和合格。同样,需要对于上述灭菌仪器进行定期的检测,一般的每月2次,记录下每次的检测结果。另外,不能用高温灭局的物品,多选择灭菌效果好,性价比合适,并且污染较小的环氧乙烷进行灭菌。手术室内的环境也很重要,我们必须注意到细菌容易寄生位置,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工作,我们规定,在术前30min就必须启动净化空调,并调节温、湿度,一般将温度控制在22℃~24℃,湿度控制在50%~60%[3],并且在潮湿季节尤其注意切不可超过60%,过于潮湿将不利于术者进行手术,也大大增加了患者术后感染的几率。手术中应限制人员数量,本着医学教育的原则,允许有参观人员,但是参观手术的人员应在固定位置观看,禁止随意走动和出入,以减少尘埃的流动漂浮。

手术后护士及医生需要进行再次消毒,认真核对手术器械是否完整,将术中使用的各类器械及时消毒灭菌,对于感染手术的患者,应控制污染物品的流通,不要将手术巾等用品落地,以免增减污染。术后的灭菌工作与术前的相似,主要不要有遗漏。

对术后患者认真护理,医护人员注意查房,若患者有感染迹象要及时发现,收集相关数据,检测结果分别进行统计,选用SPSS15.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用X?检验,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者参考大量文献、患者病历及结合临床经验,总结了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是患者的眼内环境和手术环境。眼睑、泪腺等的慢性感染会增大患者的感染率,另外,受细菌污染的眼药水,眼镜等,也都是患者感染的重要因素。术中的环境也是重要因素,数据表明,开启净化空调后30min内的手术室环境中的细菌数量有明显的减少,手术的术式也直接相关,本文研究的是小切口的手术,为囊外手术,且切口较小,所以患者的感染率相对较低。术者的无菌意识也很重要,遵守无菌操作的术者,其患者的感染率平均低40个百分点。

治疗中观察全部患者的依从性,以及记录治疗后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判断患者的感染率和感染情况,按照步骤消毒,并严格采用了上述的感染防控措施,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未严格或完全采用防控措施的病例.

3讨论

近年来,白内障的发病率有着上升的趋势,数据表明,1997年全国的患病率为19.85%,2010年增长至26.17%,其中高发人群在40岁以上,与平时的作息及生活习惯都有关,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老化导致的晶状体代谢紊乱,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白内障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由于晶体皮质的浑浊导致的晶状体相关部位屈光不正,可有复视,近视度数增加,眩晕感等。目前临床上没有治疗白内障效果确切的药物,白内障的浑浊程度一般不会减低,所以在严重影响视力和日常生活的患者,主张实施手术治疗。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具有切口下,患者恢复快的优点,患者术后主要问题就是预防感染,感染患者的术后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感染危险因素主要是眼内环境和手术环境。眼睑、泪腺等的慢性感染会增大患者的感染率,另外,受细菌污染的眼药水,眼镜等,也都是患者感染的重要因素。术中的环境也是重要因素,数据表明,开启净化空调后30min内的手术室环境中的细菌数量有明显的减少[4],手术的术式也直接相关,本文研究的是小切口的手术,为囊外手术,且切口较小,所以患者的感染率相对较低。术者的无菌意识也很重要,遵守无菌操作的术者,其患者的感染率平均低40个百分点。

应该将手术的无菌观念进行深化,教育相关医护人员严格遵守,对不合格的人员进行再次培训,并不断研究和发现其他的感染危险因素,加以預防和控制,为患者创造合适的治疗环境。

参考文献:

[1]李风鸣. 眼科手术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53-1555 .

[2]陈梅花,黄莉兵. 减少外源性感染预防内眼手术感染的护理探讨 [J].国际医药导报,2004,10(04):196 .

[3]冯艳秋,杜秀华. 手术室护理措施改进探讨 [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01):13 .doi:10.3969/j.issn.1006-7256.2004.01.007 .

[4]曹向荣,龚力力.超声乳化白内障及手术后眼内炎的临床分析[J].中华眼科杂志,2005,41(06):519-522.doi: 10.3760/j:issn:

0412-4081.2005.06.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