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玲玲 曹春娥
【摘要】高血压脑出血致残率高,正确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强患者急性期、稳定期及恢复期的护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145-02
高血压脑出血是常见的急重症,其致残率高,住院时间长,正确适当的护理是决定良好预后的重要因素。现将我科2009年至2014年收治的158例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58例,男96例,女62例,年龄38~75岁,平均61.12岁。均有高血压病史,并经CT证实脑内出血,入院时意识状态分级I~II级57例,三~四级81例,五级20例。本组经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42例,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103例,未经手术13例,术后功能恢复按ADL分级[1];I级21例,II级41例,三级42例,四级29例,五级8例,死亡17例。
2 护理
2.1 急性期护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急救的第一步。应立即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仔细清除口腔及鼻腔的呕吐物及分泌物。用开口气器或舌钳将舌拉出口腔外,可置入口咽通气道或气管内插管,必要时气管切开,并予持续低流量吸氧,以保持对呼吸中枢的有效刺激。(2)正确应用脱水剂:防止脑疝的形成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主要为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常用脱水剂及激素等,20%甘露醇每6~8小时一次滴入(30分钟内)。副作用常见为急性肾衰竭或电解质紊乱及心衰 ,肺水肿等。适时掌握脱水剂的应用指证是防止副作用反应的重点,对肾功能不全者将甘露醇减半量与速尿交替使用,对心功能不全者适当调慢滴数,以无胸闷,心悸及血压平稳为宜,并注意补钾钠等电解质。(3)迅速完成术前准备:对具备急诊手术指证的患者,超早期(6小时内)手术可显著提高治愈率。所以,争取时间尤为重要。我们在常规用药控制病情的同时,迅速完成血、尿常规,血生化及心电图的检查,并做好常规备皮和留置尿管,为手术做好准备。(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术后早期患者多未完全清醒,病情易反复。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治疗提供帮助。意识状态的变化是脑部病变的直接表现,应注意观察昏迷的深度对刺激的反应,以便判断病情的转归。瞳孔的变化是判断有无再出血及脑疝的主要体征,应注意双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光反射的情况例眼球活动度。呼吸、血压、脉搏等出现柯兴氏反应提示预后不良。体温升高明显提示下丘脑受损。
2.2 稳定期护理
(1)防止并发症发生:此期患者生命体征虽已平稳,但多数需卧床休养,加之肢体活动障碍,生活不能自理,极易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坚持合理有效的护理可明显减少并发症,促进恢复。(2)肺部感染的护理:因长时间卧床,活动不便,排痰不畅,加之易感因素,易发生坠积性肺炎,进而加重病情,针对其发生特点,在采用敏感抗菌素的同时,加强雾化、排痰、吸痰、气管内滴药,可有效排除痰液,防止肺炎的发生。(3)褥疮的护理:因脑功能受损,造成感觉运动功能缺失,加之大小便失禁造成污染,极易在骶尾部等骨突处形成褥疮,护理不当即可诱发局部感染。我们采用翻、拍、洗、揉、垫等措施,并加强营养尽量减少其发生的可能。(4)应激性溃疡的护理:脑出血多发生在基底节区,影响和破坏丘脑下部功能,易引起应激性溃疡。表现为嗝逆、呕血、黑便、腹胀、胃管抽出咖啡色液体等,应及时判断是否消化道出血,并采用相应的措施(留置胃管、胃肠减压、减少激素类药物、应用止血药、质子泵抑制剂)。(5)加强心理护理:脑出血病人完全清醒后,意识到自己偏瘫、失语或生活不能自理,多表现的情绪波动,从不相信、否认现实到极度消沉,情绪低落,丧失了对未来的 勇气和信心。针对其心理变化进行朋友式的交流、理解、宽慰、劝导其树立开始生活的信心和战胜疾病的决心。护理的关键在于护士的职业素质及心理护理的技巧,准确把握各类病人的心理变化是做好护理的基础。
2.3 恢复期的护理
(1)语言的训练:在安静、稳定的环境中使患者注意力集中,开始先练好一、二、三,再逐步引导练好单字、单词、短句。每次让患者重复数次,以巩固效果。要护理患者进行交流,阅图,叫物品的名称。即使有些回答不正确,也要当时指出,要增强其信心。每次练习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加重患者的负担,且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同时配合针灸选择百会、通理、金津等穴位协助治疗。(2)肢体功能的训练:第一步,改善肌力的训练,先进行健侧肢体的训练,通过健侧抗阻力促发引起的联合反射,诱发患者无力肌群的收缩。同时让健侧辅助患侧进行肌力的训练。第二步,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对全瘫的肢體应帮助患者做被动练习,轻瘫的肢体要鼓励患者做主动运动。第三步,以按摩、抚摸、揉捏为主,辅以理疗及器械训练,防止肌肉萎缩。第四步,平衡训练,先练习坐,再练习站立。注意起立时双下肢要同时放置。(3)家庭康复宣教:高血压脑出血预后差,合并症多,偏瘫、失语、自理能力缺陷。康复期的治疗、护理尤为重要。要给病人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及措施,教会家属、病人如何进行康复训练及饮食、治疗的指导,帮助患者、家属树立康复治疗的信心。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神经外科学.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