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培培
摘 要:“语音发声”课程小课教学是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从理论知识走向专业实践的重要一步。专业教师在小课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化繁为简”,注重尖子生的“带动效应”,丰富“互动式”教学环节,并适度注重培养学生参加普通话等级测试所需技能和即兴口语表达能力,不断强化教学反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取得较为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音发声 教学 “互动式”教学
在传媒领域的广阔舞台上,播音员、主持人是节目精髓的传递者,良好的语音面貌是对其最基本的要求。播音员、主持人需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因为用不规范的语音播读不但会导致表达缺少魅力,而且发音上的缺陷会给听众、观众的语音与思维发展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用标准而规范的普通话播音不但是播音员、主持人的职业素养,而且有关汉语语音的健康发展。“语音发声”课程是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具有“打牢基础”的重要意义,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效果直接影响“语言表达”“广播播音与主持”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并会对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自信心产生较大影响。“语音发声”课程开设在大一,任课教师往往是学生走入大学学习生活的第一启蒙者,对学生专业感悟力与兴趣培养作用重大,“语音发声”小课课堂教学需体现出“简、严、活、博”的特点,使其真正成为学生走好播音与主持之路的第一块铺路石。
一、教师需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化繁为简”
“语音发声”教学所用教材对声、韵母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声调,语流音变等内容的讲授往往很详尽,但是篇幅都很长,学生理解起来常常抓不住要领,这就要求教师要“化繁为简”,有以下几种方式可使教学内容简易、明晰:
(一)巧编口诀,启发学生
教师所编的口诀要朗朗上口,便于理解,如:“a”音编为“舌位央低不圆唇,标准音位要牢记”;“o”音编为“口腔略窄舌面卷,两唇收敛嘴角撮”;“ao”音编为“a音靠前舌位高,o音稍低唇略圆,后音前发记心间”。气息部分的学习可总结为“气下沉,收小腹,两肋开”,类似这样的短句既便于学生记忆,也可更好地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二)多用手势,引导学生
在语音发声教学过程中运用手势可使学生直观看到教师的讲述意图,如声调学习部分,当学生音值不到位时,运用“上扬下压”“弧形滑动”的手势可以较好地引导学生升降声音;气息讲授时,可以用“手掌伸缩”的方式模仿胸腹式呼吸的状态、用“抽拉提升”的手势引导气息流动的方向;口腔共鸣训练可以用“拳头开合”的变化来表示口腔动程,这些手势可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使学生更易理解。
(三)固定发声位置,简化学生思考过程
普通话韵母的学习是“语音发声”课的难点和重点,学好韵母发音要求学生仔细体会发音位置。夸张性的固定发声位置训练方法要求学生固定发声位置5到10秒钟的时间,这种方式往往可以使学生体会舌位的各种变化和口腔张合的限度,特别是中响复韵母的学习,由于每个音动程较大,学生容易吞音,用固定发声位置训练,可以简化学生的体会过程,这种练习方式还可以使学生尾音收音的准确度得以提高。
二、教师自身需严于律己,注重尖子生的带头作用
播音界的泰斗张颂老师曾说过:“我教学生的不是播音的技巧,而是如何做人。”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将成为公众人物,他们不但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还要拥有高尚的人格,作为讲授“语音发声”课的教师更需在教书中教学生做人,这就要求:
(一)教师要提升个人魅力,做道德楷模、语音模范
教师要严于律己,上课守时,做人诚信,注意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同时,学生的语言模仿性较强,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特别要做到在课堂内外的语言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做语音模范,有的教师下课和学生交流中方言味道浓厚,不注意自身的语音形象,必然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带来负面影响。
(二)教师要注重文学知识的拓展
“语音发声”课程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教学过程中要涉及很多古诗词、现代诗词、成语朗读训练,教师要注重拓展文学知识的宽度,多看文学方面的书籍,特别做到对汉语语音发展史、方言基础性知识等都成竹在胸,才能灵活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语音问题。
(三)要在课堂之外下工夫
教师可以建立学生的基础语音档案,一般课下补充整理,要对每个学生的籍贯、格言、爱好和常见语音问题做详细记录,力求让每个学生的语音问题在教师心中明晰清楚,使自己真正了解学生。
教师还要在课下对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分析,内向的给予鼓励,自负的给予劝导,使日常知识授课与学生个性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由于小课教学中学生对自身问题的修正还要时间去感悟,课下学生发现问题较多,教师应公布自己的电话、邮箱、QQ等,使学生课下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自己进行专业探讨,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感,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注重尖子生培养,突出“领头羊”效应
在播音教学中总会出现教师在问题少的学生身上用时少,而在问题多的学生用时多,往往忽视了尖子生的“领头羊”作用。“语音发声”小课教学中特别要注重对语音环境的营造,尖子生对全小组甚至全班的语音环境都会产生正面影响,这要求教师做到善于发现尖子生,对那些语音基础、音色、语感都较好的学生,教师应在本阶段不但让他们“吃饱吃好”,还要鼓励他们树立更高的职业追求目标,并动员他们在班级中、在寝室生活中帮助同学们建立良好的语言环境,以自己的专业钻研精神带动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真正突出他们的“领头羊”作用。
三、能力培养与考试方式力求创新
(一)注意调整语音课和发声课的关系
在目前普遍使用的教材中,基本都是先讲语音后讲发声,但是发声气息运用讲究“悟性”,有的学生到大二年级还找不到气息运用的正确状态。教师可在开学初抽出部分课时,简单讲授胸腹式联合呼吸的基本状态,使学生明白基础运用方法,让他们在声韵母课程学习中加以运用,在晨功中认真思考,拥有更多的时间去摸索实践,这样会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将普通话测试基础知识融入“语音发声”课程
播音员、主持人上岗的重要硬件之一是普通话等级证书,很多大一的学生对普通话测试并不了解,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将考试方法和用书介绍给学生,鼓励学生在晨功和课余时间练习普通话测试内容,这样可谓是“一箭双雕”,会对发声学习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特别是学生在练习声韵母时,可以结合普通话测试指导用书的附录1、2进行,这样可使学生有的放矢,尽快通过普通话等级测试考试。
(三)培养基本的即兴表达能力
播音专业学生往往是“有稿自如,无稿紧张,有稿坦然,无稿慌张”,即兴表达能力的提升,对学生专业素养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些大三学生在与笔者的交谈中提到,如果从入学开始对即兴表达能力培养引起重视,循序渐进,积沙成山,就不会在大三专业学习或普测考试中“难以开口”。教师可在“语音发声”课堂教学中结合普通话等级测试中的30个评述题目,让学生脱稿进行练习,提升学生即兴表达能力。
(四)语音发声课的教学考试方式需进行创新
缺乏理论指导,实践操作中也会问题百出,但是在笔者的“语音发声”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上讲授理论知识的大课往往兴趣不高,认为理论不重要,考试只需“开口念稿”,学生由于理论基础薄弱,就容易在播音员主持人上岗资格证理论考试中面临难题。在该门课程考试中可考虑加入开放式试题类型的笔试,以求达到理论学习灵活化的目的。通过笔试考试的锻炼,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更加明确,为他们日后顺利通过播音员主持人上岗资格证考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弘毅.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第一版)[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2] 杜青.普通话语音学教程(第一版)[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