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玲
摘 要:对文化基础较为薄弱的中职生来说,中职语文更加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和综合能力的提升,这就要求站在一线的中职语文教师处理好中职语文中基础性、应用性和文学性的关系。它们相对独立,却又相辅相成,处理好“三性”的关系,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才能得心应手,效果良好。
关键词:中职语文 基础性 应用性 文学性 关系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在卸去了升学包袱后,中职语文以全新的姿态摆在教师面前,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更大了,如何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这是值得探讨的话题。本着中职语文课程标准为前提,结合自己十年的教学实践,我积累了一些独到的教学心得,总结起来就是中职语文教学应讲究三性,即基础性、应用性、文学性。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三性”的作用,处理好“三性”的关系,实现“三驾马车”的最佳合作,才有可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基础性:万丈高楼平地起,夯实基础是前提
中职学生的现状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语文基本功的训练,提高学生掌握语文工具的能力,培养基本的听、说、读、写的技能,并借此来提高文化素养。
目前来说,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语文功底较为薄弱,从写字上就能很明显地看出来。首先,写的字比较潦草,字迹也难看;其次是错别字较多,入学的时候填写新生登记表时,其中把“安徽”写成“安微”的同学有将近30%。给“安徽机械”四个字注音,竟然有一半同学只注对两个字。针对这种情况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把一部分精力投在这上面,当然在生字词上不能像小学那样把每个生字词抄写多少遍,实行强制性记忆,而是在上新课之前提醒学生自行解决,教师起到督促和检查的作用。
为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取了分组比赛的方法,即:每一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参与比赛,教师根据课文内容选出10个比较常见和重要的词语进行听写,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解决了这个重要的问题。通过在校的积累和原已掌握的词汇量,3500字常用汉字的学习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另外在报听写的同时强调书写的工整和字体的美观,不定期地举行一些书法比赛,对表现好的同学给予一定的精神奖励,这样日积月累书写问题迎刃而解了。
二、应用性:保驾护航作用大,应用生活是关键
中职语文还有一个重要的使命,那就是为学生的生活保驾护航。中职语文与普高语文的区别,前者在于应用性,后者在于学术性。中职语文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提升生活品质,提高工作效率。针对这方面的要求,我在语文教学中,着重加大了普通话口语交际训练和应用文写作训练的力度,另外有目的地搭建和专业课的联系,为专业课的学习服务。
第一,口语交际指人们运用连贯标准的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社会活动。在中职生的普通话口语交际训练方面,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加强口语交际活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加强人际沟通、业务洽谈包括打商务电话等实用技能的培养。争取让每个孩子都开口说话,无论说得好坏与否,开口是第一步。首先,把普通话的基础理论知识教授给学生,从声母、韵母和声调入手,读准21个声母和39个韵母,掌握每个音节的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读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的准确发音,按照55、35、214、51的调值严格区别每个字的读音。其次,加大朗读的强度,我在教学之外搜集了50篇精品文章,下载并给学生复印,每人一份,在上课时给学生示范朗读一次,严格把握字词的准确读音,然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大量朗读,采用学生互相监督、老师抽样检查的方式督促学生练习,并且在课堂上开展朗读比赛,让学生自己推选评委,评选出朗读得比较好的学生,给予精神奖励和一定的物质奖励。采用此法效果非常好,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得到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再次,开展大量的口语训练活动,学生在活动中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演讲比赛、朗诵比赛是家常便饭,模拟面试、晚会主持经常举行,目的就是在一个个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胆量、自信心。
第二,在应用文写作训练方面,要求学生必须务实地写好日常应用文和常用文体的作文。新《大纲》在基础、职业和拓展三大模块中共提出了17项应用文种,其中,与职业工作有关的专业应用文有11项,并有较为具体的教学要求。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选择和学生关系密切的一些应用文体,本着教一种必须保证学生会一种的态度,严把质量关,从最基本的请假条、留言条,到稍微有点难度的通知、报告、请示、启事、求职信,一直到预测学生工作后有可能用得着的述职报告、合同等,教师认真选择文体,精不在多,手把手教给学生。教学的主要模式则是教师讲授、学生写作、师生共改练习,其作用非常显著。
第三,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服务。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变换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架起语文课为专业服务的桥梁。通过深入剖析我校专业课特点,寻找语文课和专业课的联系,在教学中补充专业知识,拓展语文课的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学习专业课。在实际教学中本着“从专业课中来、到专业课中去”的原则。例如带领学生学习《景泰蓝的制作》这篇课文时,首先从专业课老师那借来一些小型设备来展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引导学生从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上进行介绍。刚开始的回答肯定是不尽如人意,在这个时候让学生打开课本从课文中去找思路。学生能带着问题去读阅读课文,实际教学任务已经完成三分之一了。最后再把学生带到实训现场,这次去不是去实习而是用“语文眼”去观察我们经常接触的实习场地和设备,用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写出一篇和自己专业相关的说明文,比如电子专业的学生可以写家用电铃的制作方法、幼师专业的学生可以写一个儿童玩具的制作过程、数控专业的学生可以写一个模型的加工过程、汽修专业的学生可以写一个简单汽车模型的组装过程等等。这样和学生的专业紧密相连,他们也就有话可说,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会提高。
三、 文学性:陶冶情操修养性,讲究文学是手段
文学性是语文根本属性之一,不能抛开文学性谈语文,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语文的教学是离不开情的。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的培养离不开语文课的熏陶,语文就是教会学生做人的学科。
中职生目前生活的氛围是课下上网、摆弄手机,课堂上睡觉、玩手机,好像离开了手机他们的生活就没有了着落,感情如何培养?情操如何陶冶?语文老师的责任真是任重而道远。在教学中教师秉持“文人语文”的观念,选择经典文章,结合语文中的意境美、结构美、构思美、语言美等有目的地创造情感氛围,使得语文课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情的感染,让学生用心去体会语文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第二,在语文教学过程时,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立情感体验,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审美创造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中职语文的课堂教学要讲究基础性、应用性和文学性,基础是前提,应用是关键,文学是手段,三性各有各的侧重点,如同“三驾马车”。所谓“三驾马车”,不是说三匹马拉的车,而是说三匹马一组一辕,分前、中、后三组来拉的车。这样基础性在前面,应用性在中间,文学性压轴在后,三性共同协作,齐心用力拉好中职语文教学这辆车,少了任何一方都会影响拉车的效果,正所谓中职语文教学中基础性、应用性、文学性三性协作成效大。
参考文献
[1] 刘淼.当代语文教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倪文锦.语文(上/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苏黎新.怎样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J].华夏教师,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