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偶之父”

2015-05-30 10:48许欢
生活PLUS 2015年6期
关键词:新周刊玩偶玩具

许欢

李国庆自己都不记得他到底有多少玩具了。如果谁要是向他提起某个玩具,他会立即对大脑进行一番搜索,然后发现这个玩具自己也有一个。朋友给他算命,说他天生就是个大玩家,想不玩都不行。但他挺讨厌自己玩啥最后都玩出了逼格。十多年前他玩过的黑胶唱片,现在都回潮当红了。后来迷上了玩具,也玩成了藏家级别的。他自认为一直在玩中成长。

这不是一个玩具

在他收藏玩具的盒子上,通常都会有一句英文,翻译过来的意思是:“这不是一个玩具”。李国庆始终觉得自己玩的不是玩具是“艺术”。

“玩具其实是艺术家的另类雕塑。对于艺术家的粉丝来说,它是可以用最少的钱拥有更接近于艺术品的、艺术家的作品。”李国庆说。

虽然不能像玩玩具那样玩,但作为一名资深玩家,李国庆却有自己的一套玩法一带上玩偶去旅行。在他看来,每个玩具都是独立存在的,它们没有故事,但在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故事的延伸。

带上玩偶旅行是他无意间促发的行为。李国庆经常出去旅行,以前每到一个地方,他会像其他人一样在地标性建筑前摆个剪刀手拍张照片。这样毫无创意的拍照,慢慢让他觉得厌倦,后来他想到带着玩具出去拍照。

自己有那么多玩具,光摆在家里看也不能互动终究意义不大。而且国外也有带着玩偶旅行的人,这样能拍出不一样的旅行照片。“最早我是和玩具一起拍照,后来就直接为玩具拍照,让玩具变成另一个我,但这个过程还是很辛苦的。”

一次,李国庆带上一个英国风的玩具出去旅行,他刚把玩具往江边一摆,玩具就被风吹掉在地上,把胳膊摔断了。他索性把断掉的胳膊摆放在玩具旁边,所以那次照片上的玩具是没胳膊的。之后这些照片被展出时,很多人都以为他是故意的。“那个感觉会更不一样,视觉冲击比较大,很多人就特别喜欢那一张。”

李国庆的朋友大多是和他一样的玩家,很多都生活在北京和上海,广州的朋友反而很少。一次他来北京出差,约了两个朋友把各自的玩具拿到三里屯一起拍照。由于那两个玩具都是巨型玩具,让游人一度以为是三里屯摆放的装饰品。

“我们经常把喜欢的玩具一起带出来分享。那两个玩具都很贵,每个差不多要十万块钱。玩具摆在那时,很多人都围过来看,这个过程很有意思。”他说。

李国庆在微信上写道:“有人问,如何保持年轻的心?我说买玩具吧。通常会有两种答案,一种是:这么幼稚,我没兴趣。嗯,那你要个毛线童心啊。还有一种是:没钱,这玩具太贵。嗯,到了你这个年纪,买个玩具还嫌贵,的确是该老啊。”玩具于他就是留住童心的秘密武器。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李国庆是江苏人,1999年来到广州。《新周刊》改版时,他进入那里工作。2002年,在《新周刊》工作了两年的他,因为实在太累就换到了《万家科学画报》一直做到现在。如今他是《万家科学画报》的主编。

这是一本男刊,以介绍新产品为主,却很好地对应了李国庆的爱好。李国庆逛街时会经常看看有没有新潮好玩的产品可以做。在做了一期有关玩具的专题后,他对玩具有了更深层的了解。

李国庆在国内算是比较早的玩家,那时并没有多少人玩在这个领域。用他的话说,“当时玩的都比较惆怅”。那个年代,有关玩具的知识还比较匮乏,又没有可以购买的渠道,只能借助到国外出差或出國旅行的时候购买。这也让他有了推广玩具文化的想法,他想让更多人去关注和了解玩具,“与其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他开始利用每一个渠道去推广。博客盛行时,他就写博客,后来又写微博,也接受一些媒体的采访。确实有些人受到他的影响开始喜欢玩具。聚会时,他经常会听到有人对他说,我就是看了你的什么什么,开始进入这个圈子的。

收藏玩具以后,李国庆变得更宅了,大多时他更愿意呆在家里。“回到家有这么多好玩的玩具,感觉世界都在你的周围了。”在他看来,这些玩具所产生的新鲜感是源源不断的。

“那么多玩具摆在那里,其实并没有时间每个都仔细看,看到的都是一堆堆一排排的。但偶尔因为看到一篇文章对某个设计师的介绍,再回过头看自己收藏的玩具,会有不同的发现,你就会重新去审视这个玩具。”

他早已打定主意做一辈子的玩家。他的梦想是有一天老了,不再做媒体,就开个和玩具有关的店或咖啡馆,然后每天呆在店里,和不同的人去聊这些玩具。

CR:玩具满足的是你哪些方面的需求?

它极大的满足了我的精神需求。我对艺术、潮流的东西很感兴趣,这些玩具都是和艺术、潮流密切相关的。收集这些东西很有乐趣,因为它是限量的,很不容易买到。而且对玩具背景的研究也很吸引我,这是一个长知识的过程,对我的价值观影响也比较大。

另外,它还延长了我的童趣。你来到了卡通的世界里,无形之中消解了许多压力。它还是分享的过程,你会经常和不同的藏友交流,它绝对能激发你的斗志。比如说一个玩具就我有,别人都买不到,是很有成就感的。

CR:对于这些玩具你有着怎样的理解?

艺术玩具的形成,需要艺术家从平面把它变成立体的,这个过程很复杂,对艺术家来说很刺激。就像作家的小说被拍成电影或电视剧,感觉是不一样的。最主要的是它满足了一些粉丝的需求,粉丝不一定都能买得起艺术家的画,但玩具可以是低价、量多一些的,对艺术家本身也是一种宣传和推广。

CR:你现在有了品牌和网店,是把兴趣过渡成生意了吗?

我没有全职去做这个事情。最早是因为好些玩具都买不到,而我因为采访认识一些品牌负责人,就联系他们希望把玩具引进过来,让大家更容易得到。要说它是生意,我的确付出了很多金钱和精力在里面,但现在来看,还算不上一门生意,还只是兴趣,也是整个玩具文化里的一部分,和我做展览、收藏、写博客是一样的。

猜你喜欢
新周刊玩偶玩具
杨亚州“玩偶”六十载
动一动,手指玩偶
当当心爱的玩偶不见了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新周刊》的编辑特色与问题浅析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新周刊》的盈利模式分析
《新周刊》的封面专题特点研究
杂 志 情 感 栏 目 的 美 学 思 考
——以《 新周刊》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