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华
大多数老师在上非语数科时,觉得只要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多弄些“花样”,在课堂上就会“如鱼得水”,上起来轻松自如,课堂氛围也不会那么枯燥乏味。学生学得愉快,老师教得也轻松,何乐不为呢?可一上语数科时,依照传统的教学手段——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节课下来,老师讲得很辛苦,学生也听得很费力。新课改倡导让学生快乐学习,我觉得,依照语文课程的新理念,我们不妨让语文课堂也来“娱乐一下”,化机械刻板的课堂教学为灵活生动的“娱乐教学”,让语文课堂也能充满生机与活力。
一、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让学生“笑”出来
苏霍母林斯基说过:“教师语言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精致的钥匙。”生动、幽默的语言,可让课堂更富有吸引力,是活化课堂的催化剂。教师的语言可能会成为诱导学生积极思考、学习的“兴奋剂”,也可能成为学生恹恹欲睡的“催眠曲”。要想让课堂活跃,让学生有较大的收获,教学语言相当重要。作为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的需要,时而讲个笑话、唱几句歌、一段单口相声,灵活运用变调、停顿、节奏等手段来活跃课堂气氛,牵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巧设轻松愉快的情境,让学生“活”起来
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动脑筋、想办法,利用教材创设一些激趣、启思的教学情境,学生就会学得如鱼得水,语文课堂就会真正活起来,拥有魅力,拥有真的生命。例如在教学复韵母《ao ou iu》一课时,我创设了到“拼音娱乐城”游玩的情境,把整堂课的教学环节都贯穿在这一游戏情境之中,使原本乏味的复韵母教学变得富有情趣、富于挑战。上课了,我让孩子们坐上“拼音专列”,带他们来到“娱乐城”,把复习巩固单韵母的环节设计成跟老朋友打招呼:“咱们的老朋友单韵母已经在门口迎接我们了,快跟它们打个招呼吧!”孩子们兴致很高,大声读了出来。孩子们丝毫不觉得这是在课堂上,一个个劲头十足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在新课教学中,我又把复韵母的发音及音节拼读教学分别创设成一个个游乐项目——“排队进城比高矮”“扳手腕比力气”“玩快乐大转盘”“对奖”等等,孩子们在游戏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学会了复韵母的发音,练习了与声母的拼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善用活动的魅力,使学生在喜爱的活动中,在一种宽松、宽容、民主、友善的教学环境里,人人参与,从僵化走向灵活,从被动学习走向变化过程的主动学习,从而让轻松愉快的情境教学来优化课堂节奏。
三、扮演各显神通的角色,让学生“演”起来
角色表演是最受儿童欢迎的表现形式。低年级的课文中童话很多,教师可引导学生将一些童话题材的课文进行分角色表演或改编为课本剧进行表演。让整个课堂变成一个舞台,师生在舞台上随机表演,让学生在角色的扮演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行语言运用。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也提升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合作能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四、运用变化多端的多媒体,让学生“动”起来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地不断推广,多媒体已广泛运用于教学中,教师单纯地用“语言”和“文字”设计教学情景,会使课堂感到枯燥无味。如果能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地教学,则有利于学生直接理解所学内容,提高兴趣。如教学课文《庐山的云雾》一课时,文中有些词句比较抽象,在描写庐山的云雾时既有静态描写,又有动态描写,如果单单依靠文中的两幅插图,很难让学生理解庐山云雾的美。于是我就从网上下载了一段庐山云雾的视频,运用多媒体进行播放,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比较清晰、生动的画面。顿时,当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云雾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时,学生由衷地赞叹庐山云雾“真美”啊!抽象的语言与直观的形象很快联系起来,感染了学生的情感,引发了学生的体验,启迪了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很自然地进入课文的意境中,让课堂一下子动了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顿时剧增。
五、妙用激励赏识的评价,让学生“乐”起来
苏霍母林斯基说过:“快樂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他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欲望。”学生的快乐就源于教师那一句句激励性的评价,虽简单,但意味深长。课堂上教师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理解的眼神、一句激力的话语,都能让学生感到温馨,感到信任,会使每一个学生都在这样平等的氛围中倾吐心灵的声音,无拘无束地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喜悦。俗话说得好: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课堂上,我常以激励性语言评价学生:“你回答得可真棒!”“你们组的设计真有创意,让大家佩服!”“你读得比老师还好!”孩子们的潜能在一句句赞扬声中,得到有效的发展。
六、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让学生“玩”起来
有句名言讲道:“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的更能学得好。”因此,在教学当中,我们尽可能地创设各种动手操作的情境,尽可能地让学生的眼、脑、手、口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知识的内化过程,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例如:在教学《吹泡泡》一文时,课文里详细介绍了肥皂泡的制作过程和怎样吹泡泡,并且运用了好多词句写了美丽、神奇的肥皂泡。为了让学生对课文理解和感悟得更深,我课前特地安排了学生按照书本上的制作方法也去动手制作肥皂泡,并拿到课堂上吹一吹,玩一玩。果然不出所料,这篇课文同学们学得很有趣,也玩得很开心,不仅理解和感悟到了美丽、神奇的肥皂泡,而且在玩中体会到了学习的兴趣。如教学《做灯笼》时,我们也可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合作做一个漂亮的灯笼来玩。这样通过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让学生在玩中学习、体验,既提高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石本无兴,相击而发灵光;水本无痕,相荡而生涟漪。”“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激活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有许多,只要我们努力去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滋润学生的心田,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充满活力,充满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