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指导 使学生朗读有滋有味

2015-05-30 18:01:37钟燕萍
关键词:韵文长句朗读课文

钟燕萍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明确规定:“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是,由于低年级的孩子刚接触语言文字,所以他们很难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就要求我们低年级的语文老师对学生的朗读多加指导。我认为在指导学生朗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下手。

一、读好词语,夯实朗读的基础

一年级学生在朗读时常常一字一顿地拖腔拖调地唱读,这是由于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朗读时把注意力集中在读准字音上,忽略了句子意思的表达。因而,指导学生读好词语是学生读好课文的开始。

1.读准轻声词语

我们的语文课文中有很多轻声词语,都没有标注声调,一部分生字本身就是词缀,没有声调,如“们”“么”“呢”等。但课文中也有一部分字,作为生字学的时候是有声调的,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就读轻声了。如苏教版一年级第二册《奶奶的白发》一课中有很多轻声词语需要学生读准。课题《奶奶的白发》中的“奶奶”就是一个轻声词,第二个“奶”要读得轻短一些。在这一课中,跟“发”有关的词语有:白发、黑发、头发,这些都是与“发(fà)”有关的词语,但是“头发(fɑ)”却是一个轻声词,如果教师不提醒、不指导,学生很容易就读成“头发(fà)”了。

2.注意强调儿化音

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儿”字作为生字出现在一年级上册第五课《家》一文中,生字表中的“儿”读第二声,但到了课文中的“鱼儿”这个词语中,就没有了声调,而且还是个儿化音。一年级的学生第一次碰到这样的词语,不知道怎样读才是正确的,学生都读成了“鱼-儿”,这时教师就要强调,这个不带声调的“儿”跟在其他字后面,就变成儿化音了,读的时候不读“儿”,而是发完前一个音,舌头跟着卷起来,发出的音就是儿化音了。教师多范读几次,学生自然会读好了。

3.注重词串的停顿

词串是以韵文的形式,围绕着一个中心串起来的有内在联系的一组词语。那么,一年级的学生怎样才能读出韵文的节奏和韵文的美呢?一年级第一册学完拼音之后的第一个单元就是识字课文,要想学生能读好课文是需要教师花功夫指导的。例如《识字2》,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通过范读使学生明白,读同一行词语时,词语与词语之间要稍作停顿,这样就能读出韵文的节奏了。经过练习和学习,学生通过想象画面以及加上自己的感情就能读出韵文的美了。

二、读好短语,搭建朗读的框架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正确地读好课文中的短语是相当困难的,他们在读书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唱读、拖读、断读的现象,为了让一年级的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生在读好词语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指导他们读好短语。短语中比较典型的学生容易拖读的是带有轻声“的”“地”“了”的短语。例如,一年级第一册教材中的《家》一课中就有很多带“的”的短语“白云的家、小鸟的家、祖国的花朵”;《冰花》一课中有“惊奇地喊着”,学生读书的时候就会读成“白云的-家”“惊奇地-喊着”,把“的”“地”这两个字的音读得很长。为了纠正他们的读法,我是这样做的:我告诉学生“的”“地”前面的词语读的时候要读得响亮,音要拖得稍长些;但是“的”“地”要读得轻轻的,音要发得短些,教师范读,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读,多练习几遍,学生就能把短语读好了。

在《北风和小鱼》一课中,有一个短语“落了叶”;《小河与青草》一课中也有一个短语“是你给了我”,学生在朗读的时候也会读成“落了-叶”“是你给了-我”,把“了”字的音拖得很长。要读好这一类型的短语,方法是一样的,“了”字前面的字或词语要读得响亮,速度稍慢;“了”要读得短而轻,按照这样的方法读,就能把这一类短语读好了。

三、读好句子,筑好朗读的城堡

一年级学生朗读课文时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一字一顿地读,读句子时没有停顿,不加理解地从头读到尾。要使学生读好课文,指导他们读好课文中的长句是关键。

1.读好句子的停顿

(1)标点符号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语言。不同的标点,停顿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朗读训练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标点符号读好句子中的停顿。一年级第二册《乌鸦喝水》一课中,很多学生把这句话“它看见一个瓶子,里面有半瓶水。”读成了“它看见一个瓶子里面,有半瓶水。”学生会这样读,原因就是没有把握好标点符号起到的停顿作用。针对这个情况,我告诉学生,这一句话中,“它看见一个瓶子,”是前半句话,“里面有半瓶水。”是后半句话,“瓶子”后面的逗号表示当你们读到“瓶子”时,要停顿一下,但是停顿的时间不能很长,然后再读后半句话“里面有半瓶水”。学生明白之后就能把这句话读正确了。

(2)长句中没有标点的地方有的也应该适当停顿,可以教学生用“/”画出停顿并正确朗读长句。一年级第一册《秋姑娘的信》一课中,有这句话“秋姑娘/摘下/片片枫叶,给/她的/好朋友们/写信。”学生读好了逗号的停顿,但是没有根据句子的意思读好没有标点的地方的停顿,读成了“秋姑娘摘下片片枫叶,给她的好朋友/们写信。”把“好朋友们”读得断开了。为了能让学生读好长句,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应该教会学生在难读的句子中用“/”画好停顿,这样,学生就能读好长句了。

2.读准句子不同的语气

读书要读出句子的节奏韵律和语感。对于“。”“?”“!”,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一年级的学生朗读很平淡,疑问和感叹的语气很难读好。例如,《我叫“神舟号”》一课中,“小弟弟,你从哪里来?以前怎么没见过你?”是一句疑问句,但是学生在朗读时,老师怎么也听不到有疑问的语气,而且学生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个标点符號,所以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句末是“?”的句子表示在问,朗读时要读出问的语气。接着教师通过范读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

如果教师能抓住以上几点,不厌其烦地指导学生朗读,那么我相信,学生的朗读水平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猜你喜欢
韵文长句朗读课文
赛牦牛(布面油画)
青海湖(2022年3期)2022-06-09 08:50:44
红色的风景(布面油画)
青海湖(2022年3期)2022-06-09 08:50:44
把“朗读课文”落到实处
明清拟话本小说征引韵文的嬗变轨迹
《青铜葵花》选段
《水滴的旅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简析
考试周刊(2017年77期)2018-01-30 12:53:50
这样分析含同位语的长句
吼唱在关中大地上的“秦腔”——论小说《白鹿原》中长句和排比句的秦腔韵味
现代语文(2016年21期)2016-05-25 13:13:46
花絮
Coco薇(2014年1期)2014-03-06 12:25:29
英语长句译法新探
——意群—动态对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