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重在引导

2015-05-30 10:48郑华军
关键词:沈石溪猎狗居里夫人

郑华军

苏霍姆林斯基说:“少年们往往不懂得所读的东西的含义,没有开动智慧的力量,不会欣赏作品的艺术价值。青少年精神空虚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真正的阅读。”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段话,让我眼前豁然开朗。原来,我的学生还不会真正的阅读。我找到了思考已久的问题的答案。苏霍姆林斯基还提到了“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我便开始引导学生怎样进行阅读。

一、和学生同读一本书

课下,我发现有学生在看沈石溪的小说《第七条猎狗》,暗想,沈石溪的动物小说脍炙人口,何不推荐学生一起看?可是,我以前推荐的书学生又看过多少?我想,不如换个方式推荐!于是,我把女儿的《第七条猎狗》拿到班级来看,课下时间看,晨读的时间也看,我还不时地和那位也看《第七条猎狗》的学生交流:“你看多少页了?你觉得哪个故事有意思?”那位学生看我和他同看一本书,看书的热情更高了。周围的同学也在悄悄起着变化:有的学生从别人那里借来了《第七条猎狗》,也有的学生从书店买来了这本书,还有的学生和同桌同看……我也不失时机地惊讶道:“原来,你也看这本书呢?这本书你爱看吗?”渐渐的,看这本书的学生越来越多。他们也在互相比着,你看到哪儿了?“我最爱看‘狼妻这个故事!”……我趁机说道:“等咱班同学看完这本书,咱们来一次读书交流会怎么样?”“太好了!”学生们欢呼道。我心中窃喜,这办法还真灵!原来,任凭我推荐书时说得天花乱坠,学生也不买我的账,现在看来,我忽视了早就知道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星期不到,很多学生读完了《第七条猎狗》。课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是我没想到的,一些平时不怎么发言的同学高高地举起了手,他们谈论着自己对狼、狗、豺等动物的认识,谈论着因为读这本书而改变了已有的看法;学生们也领悟了作者细致入微的描写,让他们如临其境;学生们还学到了很多写作方法:比如插叙的应用、倒叙的写法、前后照应等,课上,我把社会上对沈石溪小说的看法也拿到课堂上来,让学生进行思考,例如:“有许多人认为,书中对于动物之间搏斗的描写太过血腥,惨不忍睹,作者是不是在宣传暴力?”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各抒己见:“只有作者细致的描写,才能让我们了解这些自然界中的动物。”“我们看了这样的描写,我们才能知道自然界中的动物原来就是这样,适者生存。”还有的学生这样地回答:“也许,作者是为了让我们小孩认清这些动物,以后在动物园见到它们时,要注意保护自己,不要受到伤害。”学生的话让我释然,也让我欣慰,看来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分辨是非的能力,他们也有独到的见解。

课下,有的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到:“原本生性残忍的狼也有伟大无私的母爱,而且,它给予小狼崽的母爱绝对不比人类给予自己孩子的少。”还有的学生写到:“狗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尽管它们为人类献出了一切,但人们对狗仍颇有微词。什么‘狗胆包天‘狐朋狗友‘狼心狗肺‘狗眼看人低……而褒奖狗的几乎没有,这对狗是多不公平呀!”还有的学生写了自己的感悟“宽容是最伟大的报复”……

学生一篇篇有独特感悟的读后感,吸引我一篇一篇地读下去。我越来越感受到讀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聪慧,读书使人善思。

师生同读一本书,更有利于指导学生阅读,提高了阅读质量。师生同读一本书,能给学生一种榜样的力量。用教师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教师阅读的情激发学生阅读的情;学生们掀起了读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的高潮,有的学生在一个月内阅读了四五本。

二、创设读书的氛围

《孟母三迁》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孟母之所以三次搬家,是因为孟母充分认识到了环境对于学习是多么重要。所以,要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那就必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把学生置身于浓厚的读书氛围中。

学校的图书乐园向师生全天开放,这让每一个学生都兴奋不已,对于读书乐园中的新书、好书,学生们爱不释手,每次去后,都流连忘返。为了满足学生的读书欲望,我把书借到班级中来,让学生们利用晨读、阅读课的时间来读。每次,我抱着一摞新书走进教室时,室内都一片欢呼。学生们迫不及待、小心翼翼地捧着新书如饥似渴地阅读,那神情,让人感动。每次,看书快的同学读完整本书的时候就会问我:“老师,什么时候再给我们借书?”“老师,借《海底两万里》呗!”我笑着回答:“再等等,其他人看完咱们再借!”之后,我又补充一句:“只要你们爱看,老师愿意给你们借!”读书乐园开放以来,《八十天环游地球》《美德花园》《海底两万里》……所有学生已经阅读过了,我还不失时机地开展读书交流会,让学生交流读书感悟,分享阅读的快乐。我发现,读书确实是一剂良药,学生打架的少了,不写作业的少了,因为,他们担心,表现不好,就没有书看。

其次,我充分发挥班级图书架的作用,派学生专人管理,学生随时借阅;我还鼓励学生,同学之间可以互相换书看,这一经济又实惠的做法,大受学生欢迎,学生间增进了沟通与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三、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吕淑湘先生曾经说:“学习的成果百分之七十得于课外阅读。”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得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教学中,我注意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增进对文章的理解。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梁衡写的纪念居里夫人的散文,学生读起来有一定难度。我借来了《居里夫人传》,利用一晚上的时间我读完了整本书,我从书中选择了与课文有关的《发现“镭”的故事》《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暴风雨之后的彩虹》读给学生听。两个晨读的时间,我把这些内容都读完了,学生听得认真,我也读得动情。我的读书激发了他们要走进居里夫人的愿望。课下,有学生或借或买来了《居里夫人传》进行阅读。在学习《跨越百年的美丽》时,我稍加引导,学生使轻松地理解了课文内容,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都能旁征博引,感悟深刻。

教学中,我还依据教材特点,引导学生读书,例如六年级下册第四组教材,是围绕《外国名篇名著》编排的,我从本组的编排特点出发,课堂教学与组织课内外阅读活动相结合,引导学生阅读整部的《鲁宾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夏洛的网》《老人与海》《窗边的小豆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班上流传着,适合学生阅读的外国名篇名著已吸引了学生的眼球。阅读后,我开展了读书交流活动,通过阅读学生了解了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扩展了学生读书的视野,学生得到异域文化精华的滋养。

阅读使人沉静,阅读使人厚重,阅读使人善思。学生的读书变化让人欣慰。有人说:“爱书的孩子不一定是成绩最好的,但无疑是最有发展前途的。”余秋雨先生曾经说过:“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一个人如果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平庸,那么今后要摆脱平庸就十分困难。”让我们带领学生一起走进阅读,去感受思想的力量,感受文字的美。

猜你喜欢
沈石溪猎狗居里夫人
策划逃跑的羊
吴健雄孙女眼中的“东方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
策划逃跑的羊
猎人与猎狗
聊斋笑传——小猎狗
与作家面对面(五)——沈石溪讲座纪实
初见沈石溪
科学奇女居里夫人
我见到了沈石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