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新媒体平台上直播两会

2015-05-30 10:48马丽
北京电视周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葛亮委员

马丽

在刚刚结束的北京两会新闻报道中,北京网络广播电视台(BRTN)以其特有的全媒体优势参与其中,设置直播间、进行微访谈、与网友即时互动,让人感觉耳目一新。在这支报道队伍中,有三张年轻的面孔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便是BRTN三位年轻的主持人。让我们走近他们,走进他们的故事。

桂哲:背靠新媒体,直播有底气

在北京网络广播电视台(BRTN)现有的三位年轻主持人当中,桂哲年龄最大、资历也最深,身为80后的他在来到BRTN前曾经在电台电视台都工作过,为什么会到一个新媒体单位任职呢?他说,说来巧合,当他还在读研的时候,听了北京电视台新媒体中心的一个讲座,原本他对新媒体的了解还比较泛泛,以为新媒体就是通过网络进行传播,而听过这个讲座后他的认识有了变化,加之后来也参加了文博会,承担了现场主持的工作,那些天对桂哲未来的发展规划起了关键性的影响。在研究生毕业之后,桂哲便亳不犹豫地来到BRTN,参加新媒体的工作。

直播中遇到“意外”。感受到专注的重要

作为BRTN新闻主持人,桂哲从去年年初开始参加了很多重要会议的报道工作,包括2014年的北京两会、APEC会议等,虽然还谈不上经验丰富,但毕竟有过这种大会采访经历,所以在报道这次北京两会之前还是有一些准备的。他说,这一次BRTN报道北京两会有一个节目叫《直播两会》,桂哲不但做这个节目的编导、策划,更要担负起这个节目的主持工作。与此同时,他还是市人大报道的对接人,要与市人大的相关领导、会议组的工作人员以及BRTN工作团队进行沟通。所以,这次桂哲是全方位地参与报道北京两会,充分体现了全媒体主持人的工作特点。

在这些工作中,最难的、最具挑战性的是什么呢?桂哲说,主要还是主持工作。他说,虽然自己是学播音主持专业的,但真的到了那个大玻璃房子里去采访的时候,还是备感紧张。比如说,有一次要采访市政协委员刘岩,刘岩本人是舞蹈演员,因为一次事故导致下身瘫痪,她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桂哲采访的话题是“舞蹈课如何纳入课业当中”,由于事先准备不够充分,双方之间的谈话场一直没有建立起来,桂哲感到很着急,虽然问了五个问题,他后来才发现其实只是一个问题。而对方在回答第一个问题的时候,其实已经把后几个问题都回答完了。怎么办?这个时候,桂哲灵机一动,充分利用新媒体与网友互动的优势一由于是网上直播,同时在与网友互动,桂哲便把在线网友的问题拿过来请刘岩委员来回答,这样便能够让访谈继续下去了。虽然采访进行了十几分钟,但桂哲对自己并不满意。他说,主要还是因为自己经验不足,今后再去采访重量级人物的时候,自己会提前多做一些准备,这样就会取得更好的效果。采访结束之后,桂哲觉得心里有些难受,嘉宾是一个这么有故事的人,结果被自己采访成了这样,后来和同事们总结这次采访的时候,大家认为桂哲不够专注。也确实,那段时间,桂哲非常繁忙,又要联络采访嘉宾,又要联系后方的编辑,而在采访过程中,对嘉宾的故事比较关注,而对于话题本身的注意力不够。

有了这次采访的经验后,第二天,当桂哲再次去直播采访的时候,就预先有了—个半小时的准备时间,心情彻底安静下来了。这天他采访市人大代表刘峰,聊的是水污染的话题,由于在前期磨合得很充分,所以桂哲感到自己走上直播台之后很自信,在与嘉宾交流的时候,那一种谈话场很容易就建立起来了。这次节目很成功,桂哲事后看到节目的时候感觉也很满意。这件事给桂哲的启发是,做事情一定要专注。

报道两会,累并收获着

桂哲告诉记者,整个北京两会报道的过程很辛苦,他和同事们每天都是在夜里12点以后才能结束当天的工作。除了去采访、做节目直播,还要有编辑、剪片工作,所以整个战线拉得很长。即便如此,每天夜里12点工作结束后,报道团队的老师还会给大家讲怎么编片子,这其中需要注意哪些细节,如果遇到问题应该怎么解决,这些都令桂哲很感动。桂哲感觉,这次报道北京两会,大家不仅仅是在一起迎接挑战,更是—起在进步。

那么,这次报道两会,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呢?桂哲说,最深的感受就是累并收获着。上会7天,每天都要有一场直播,需要自己去找选题、找嘉宾、联系场地,这些准备好之后还要去主持,节目播出以后还要去总结。整个过程确实很累,但在这个过程中收获颇多。那么,在这次两会报道中,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有哪些特色呢?桂哲说,他们这个团队与北京电视台新闻频道都在报道两会,有分工有合作。相对而言,新闻频道更注重大会重要节点与流程性的报道,比如开闭幕式等,其报道更全面更权威;而BRTN的两会报道则充分发挥新媒体与网友互动活跃的特点,其中与代表委员访谈的直播节目,很好地在网友和代表委员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除了直播,BRTN还有一个叫“微访谈”的节目,就是通过自身的新媒体平台,把网友的问题带给代表和委员,然后再由代表和委员为网友们答疑解惑,特别是一些政策如何贯彻落实等。桂哲说,这些都是BRTN在报道两会过程中做得有声有色的产品和节目。

承担报道两会的重任有什么感想呢?桂哲说,首先感到很幸运,能够如此年轻就承担这样的重任,同时也对自己有信心,因为新媒体赋予了自己这样的机会,背靠新媒体,在报道手段上拥有特殊优势,心里也非常踏实和有底气。其次,这次BRTN报道团队一共有30多个人,大家非常团结,互相鼓舞。桂哲说,去年报道两会自己只是一个跟随者,问的问题也都很简單。但这一次不同,前期做了很多准备工作,采访报道中能够与代表委员深入交流,感觉到由一个跟随者逐渐成为了真正的参与者。

刘然:小记者完成了一次大采访

毕业于播音主持专业的刘然,曾在陕西电视台实习,就在她即将决定留在那里工作时,接到了BRTN面试的通知,于是她便赶回来参加面试,未承想还真的通过了。刘然一直感觉新媒体是未来媒体发展的方向,所以也一直很看好,加之有这样的机会,便很愉快地留在BRTN工作了。

采访到杜德印主任。感觉很开心

作为刚出校门的新人,刘然从来没有过报道北京两会的经历,这一次参与BRTN两会报道的团队,对她来说是第一次。这一次刘然是负责北京人大会议的“微访谈”以及“直播两会”节目,不过因为人员紧张,在政协开幕的时候,刘然也去政协报道组帮过忙。

在整个两会报道这几天的工作当中,最让她难忘的是她采访到了北京市人大的杜德印主任。那是在1月26目的时候,杜德印来BRTN参观,本来当天刘然没有什么采访任务,直播也由另外一名同事来完成。可临到杜德印主任来的时候,刘然被临时叫过去,领导交代说要让她去问杜德印几个问题。当时刘然有点儿发怵,因为杜主任来参观,北京电视台赵多佳台长陪同,有这么多领导在场,规格这么高,自己能行吗?采访不到位出了问题怎么办?她顿时有点紧张,但转念一想,风险与机遇是并存的,如果能把这次采访做好了,对自己来说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

在杜德印主任来了以后,刘然勇敢地走上前,向杜主任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您如何看待新媒体在报道北京两会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没想到杜主任说自己还不太了解,要参观完再回答这个问题。刘然心里一凉,以为这次采访就这样结束了。没想到,在参观结束之后,杜德印主任说,刚才那个小记者呢?我来回答她的问题。刘然赶紧边说“小记者在这儿”边冲了过去,完成了对杜德印主任的采访,这让刘然感到很开心。

主持三次直播。一次比一次好

在两会开始之前,刘然曾经采访了一些市民,请他们说说自己对两会的期待。有一些市民说出了一些很特殊的情况。有一个老人,在接受刘然采访的时候谈到这样一个话题,虽然现在自己有医疗保险,但遇到大病的时候这些医疗保险给的钱就不够用了,需要自己再添一部分,虽然只有五六万,但对于他来说就是一个负担。这个老人得了脑梗,需要做手术,其中做支架的费用是自费的,由于感觉负担不起,因此这个手术一直没做。老人的这番话让刘然有很深的感触,这个话题后来在BRTN两会报道的直播中涉及了,刘然希望我们国家的医疗保险制度能更加完善,也衷心希望这个老人能早一些治好病。

毕竟这是第一次参加北京两会的报道,所以刘然也遇到了一些尴尬的时候。在她主持第一次直播的时候,虽然在主播技巧和经验上刘然并不缺乏,毕竟在陕西电视台的时候曾经做过一些直播节目,但是这毕竟是北京的两会直播,她感受到了一定的压力。加上当天的嘉宾回答问题很快、很简单,刘然预先准备了五六个问题,没多久就回答完了,这就需要刘然现场来想新的问题。而到了第二次直播的时候,刘然采访一个人大代表,说的是清洁能源的话题,为了避免上一次现想问题的尴尬,这一次刘然事先做足了功课,查了很多资料,但恰恰是这一次的直播是她两会期间主持的三场节目当中最差的,原因在于直播时她一直在想着自己整理的资料,一直在考虑自己下个问题,并没有认真倾听关瑞利代表的回答,所以直播的时候她与嘉宾的对话场没搭建起来。刘然问了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结果代表嘉宾只回答了一句:是这样的,当时刘然脑中一片空白,因为她以为这位嘉宾会说很多的内容,但直播是不能停下来的,好在她准备充分,迅速进入下一个话题,总算把这场直播进行完了。有了这两次的经验教训,到了第三次的时候,直播的话题是关于老北京文化的传承,刘然预先准备了PPT文件,是一些北京传统地方的新旧对比,现场播放了很多照片,看着这些照片,刘然还没有问问题,当天的嘉宾、一位在北京居住了30多年的政协委员就打开话匣子说了起来,所以那天的效果非常好。

除了自己亲身经历,她还有意识地学习北京电视台其他主持人的直播经验,所以收获还是很大的。刘然这次采访两会自己最大的感受是,这一次的经历很特殊,充分感受到了媒体人快节奏的生活,她相信明年再参加两会报道,自己会做得更好。

葛亮:感受到了新媒体报道的特有优势

才来BRTN不到一年的主持人葛亮是位90后,记者采访当日恰逢葛亮25岁生日,他浑身散发着年轻人的朝气和活力。他大学毕业之后就来到了BRTN工作。怎么会选择来这里做主持人呢?葛亮说,因为自己很年轻,喜欢一些最新鲜的事物,尽管在大学里学的专业也是播音主持,但他更喜欢去深度一些新的东西,对新媒体一直非常感兴趣。

与书法家委员成为朋友,直播顺利进行

说到这次参加BRTN报道北京两会的工作,葛亮说,自己主要负责“直播两会”以及“微访谈”,再有就是前期对市民的一些采访。对于葛亮来说,让他感觉最难的是对两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采访。因为在此之前他完全没有接触过这些代表和委员,所以自己的内心还是感觉很有压力的,心里没底,有点发怵。不过,既然已经接下采访任务就得完成,葛亮比较喜欢“串”人大和政协会议的各个组会,尤其是政协会,听各位代表委员在会上都说了些什么。他说,能参加这样的小组会并进行采访机会实在难得,因为这种记者证的发放是很严格的。参加小组会的时候,葛亮便暗中观察这些代表委员的提案。通过会议前期不断的观察、不断的听,葛亮对于如何报道两会稍微有点底了。

葛亮说,有意思的是,一般的传统媒体采访两会小组讨论的时候,都是带着任务的,比如说必须要采访到哪一位代表或委员,但新媒体则不必。因此,他在这些小组“串”的时候,只要发现有意思的提案就会找到提案人进行采访。葛亮采访的第一位政协委员是书法家田伯平,当时他参加小组会的时候,发现田伯平正在给同组的委员写字,葛亮站在边上看了四十分钟,然后说,田老师,您的书法真不错,连一位领导都点赞了。田伯平谦虚地说,这只是我多年的积累而已。于是两^就聊上了,这一聊都很开心,慢慢两人成为要好的朋友,田伯平也愉快地接受了葛亮的采访邀请,就这样,他顺利地“搞定”了第一位需要直播采访的嘉宾。两天后,一次以“书法如何进入中学课堂”为题的直播采访如期进行,由于事先沟通得很顺畅,所以葛亮主持的这场直播进行得很顺利。

从老百姓的角度提问题。内心放松许多

参加这次北京两会的报道,葛亮感觉无论是自己还是整个团队都比较兴奋,也很敬业。每天凌晨一两点钟才休息都是很正常的事,而一天做七八个“微访谈”也不足为奇,有的时候甚至做十几个,并且这些“微访谈”做得还很有质量。那么,每个代表委员所关注的问题、所提交的提案都很不一样,作为主持人在与他们对话的时候,如何能够很快和这些代表委员对上话呢?

说到这个话题,葛亮有点小得意地说,在上学的时候他就兴趣广泛,喜欢关注很多领域的事情,自认为是一个“万金油”,而为了录制节目的时候顺畅,葛亮在找到被访的嘉宾后就和对方聊天,至少要聊10分钟,把这个代表或委员想要说的内容或提案都弄清楚。那么作为主持人如何与嘉宾对话呢?很简单,就是把自己还原成普通的市民,由于会议开始之前葛亮已经对京城的普通市民做了很多次的采访,这些普通百姓来自各行各业,对现实对社会都有自己的看法或困惑,所以对百姓的感想和诉求都很清楚,以老百姓的角度来提出问题,葛亮就内心放松了许多。

葛亮还透露了一个有意思的事情,过去他是属于喜欢热闹一些的人,所以在说话的时候如果兴奋了会手舞足蹈,比如第一场采访田伯平的时候,因为觉得和对方已经很熟了,所以话说到兴奋处的时候,他竟然不自觉地“手舞足蹈”起來。当他在回看这期节目的时候,还是觉得自己当时的表现不够沉稳。第二天他在采访另外一名主持人、也是北京政协委员张泽群的时候,状态就好了很多。葛亮注意到,在小组会的时候,张泽群关注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传统媒体的收视率问题,另一个是关于设立“市民卡”的问题。葛亮觉得“市民卡”这个话题更好,因为相比前者这点离老百姓更加贴近,事关每个人的生活便利,于是在准备阶段他帮张泽群找来了能找到的各种卡,不但有公交卡,还有小区的门禁卡、超市的积分购物卡、老人乘车优惠卡、银联卡等等,花花绿绿地摆在桌子上,——解释这些卡的用处,并说这些卡已经成为城市的“壁垒”。同时葛亮还找来了香港“八达通卡”的资料一并来对比说明,整个节目就显得生动而有张力。

猜你喜欢
葛亮委员
图片报道
作家葛亮:《瓦猫》敲碎了匠人精神的滤镜
2021全国两会委员代表说
省政协委员抗“疫”书法选
基层党支部纪检委员如何开展工作
“文学芯片”与文学的传承
鸢起之时何处往
——关于葛亮研究的总结与思考
谜鸦
跨国绑架犯南京服刑记
免费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