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誌等
那些年,我们看春晚,那些年,我们和家人团聚。春晚的记忆就是家的记忆。
西班牙电视台记者到我家“看”春晚
由于记者在新闻出版界工作多年,是圈中的“名人”了,西班牙国家电视台(TV Espanola)有一年春节时打算采访“京城文化人怎么过中国的农历新年”,记者作为“资深媒体人”被选中。
“TVE”采访“TVE”一那天,是年三十,西班牙国家电视台来记者家采访时,不仅拍了包饺子、准备年夜饭等年三十儿晚上的风俗,还拍了记者与家人高高兴兴地在家看央视春晚的场景,甚至让记者当场谈谈中国人为什么在这个日子非得要看这个晚会不可。
这里还有个小“插曲”,西班牙国家电视台的记者临走时,记者突然无意中发现,刚才面对记者的西班牙国家电视台的采访话筒上“台标”的外文缩写,竟然与当时“周刊”封面上的外文缩写是一样的,都是“TVE”。記者便跟那位记者开玩笑道:“要说还真是有缘啊!咱们两个媒体的缩写都是‘TVE,这次关于春晚的采访,不成了‘TVE的记者采访‘TVE的记者了吗?”并找出“周刊”把封面拿给他们看,当时,连西班牙国家电视台的记者都感到非常惊讶:天哪有这么巧的事儿!
回家时花炮残骸托底——由于每年春节的三十晚上记者家都是一大家十几口子人在一起团聚。而妹妹家的房子最大,所以基本上都是在她家聚。每次都是一些人打牌,一些人边聊天边看央视春晚,这已经成了记者家的传统了!而通常都是看完春晚后再各自回自己的小家,结果,记者常常是在大年初一的凌晨开车轧过街上狼藉的花炮残骸,伴着托底的“格楞格楞”声回家。
春晚中的张明敏竟然成了我的领导 马丽
1984年央视春晚,香港歌手张明敏一首《我的中国心》火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也让这位歌手一夜之间成为大家熟悉的人物。那个时候,正值改革开放的初期,这首歌人人传唱,妇孺皆知,即便是现在,只要一提起这首歌,50岁以上的人都能立即哼唱。让我没想到的是,就是这样一位著名歌手,在数年后竟然成了我的领导。那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的时候,当时我在一家与香港合资的公关公司工作。有一天,总经理突然宣布公司的董事长张明敏要来视察工作,紧接着,公司员工在会议室集台,总经理陪着一位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人走了进来,我一下子认出来:哎呀,著名歌星张明敏是我们的董事长!由于是近距离接触,我感觉他比电视里皮肤更加白皙,人显得也更有涵养。总经理请张明敏讲话,张明敏简短地说了几分钟,无非是大家都辛苦了,希望公司未来更好之类的话,不过这些话他说得很亲切,没有任何官话的色彩。
开完会以后,大家纷纷找张明敏合影留念,张明敏含笑——配合,人非常谦和。之后公司人员一起去餐厅吃饭,在吃饭的间隙,应大家的请求,张明敏现场清唱了一段《我的中国心》,连餐厅的服务人员也都赶过来听,唱完之后大家热烈鼓掌。这个时候,餐厅的服务人员也纷纷走过来要和张明敏合影,他都笑眯眯地满足要求,没有一点架子。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张明敏作为公司的董事长还来过公司数次,但我印象中他每次都是来去匆匆,有的时候连普通员工都见不到他,或者即便见至0也就是简单打个招呼。后来我离开了这家公司,但仍然在关注张明敏的动态,那一段与他成为同事的经历也成了美好的回忆。
《我的中国心》成了为山里孩子捐赠的标签 常江
从中央电视台1963年开始创办、播出的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至今,已经有30多年了。自从有了春晚后,我们全家人都会在大年三十的晚上,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之前,聚集到父母身边,热热闹闹地围着一个14吋的黑白电视机看春晚,在精神生活较为贫乏的那些年,一台逗乐又不失亲切感的晚会成为了全家团聚时的“硬莱”。后来,电视虽然换成了大彩电、背投,可是,对春晚的情结没有变,直到我的父母90年代末相继去世,全家团聚看春晚才成了心中的一种永远无法逝去的美好回忆。但是,现在想起来,由春晚引发的—件事,最让我刻骨铭心。
张明敏作为第一个登上央视“春晚”的港台歌手,他的一曲《我的中国心》,唱得很多国人流泪。记得春节后,正值春暖花开之际,我们喜欢搞摄影的6个伙伴来到山西,到当年的晋察冀边区拍摄、采风,当走到忻州的一座山里时,我们迷路了,苦中作乐的我们哼唱着《我的中国心》,无意中来到了一所破旧不堪的山村小学,正赶上学校的孩子们吃午饭,于是,就成了大家临时的拍摄题材。与孩子们经过了好长时间的沟通,才打消了他们胆怯的眼神。在这里上学的孩子,大多离家都非常远,没有交通工具,有的孩子上学要走半天的时间才能到学校,所以,大多数的孩子只有周末才回家。为此.他们要带上一周吃的干粮。没想到的是,当我们准备拍摄孩子们吃午饭的镜头时,我们惊呆了,孩子们拿着石头在校舍门前的青石板上用力地砸着硬邦邦的干粮(看上去黑黑的,像是地瓜面做的),然后再小心地捡起散落在地上的干粮碎渣放到碗里,用热水泡着吃。大惑不解的我问孩子:“这样的干粮还能吃吗?”孩子说:“好吃着咧,干粮如果不用风吹硬了,等不了一周就坏啦。”当时,我1门几个人都转过身去,大有心里都明白,流眼泪不能当着孩刊门的面。经过简单的协商,我们6人留下回程的路费,每个人把随身的200元钱(是当时4个月的工资)拿出来,包裹在一个纸袋里,上面写上“我的中国心”,然后,捐给了那所山村小学。
和父亲一起看的最后一个春晚 李雄峰
1997年的春节前夕,当我和朋友们—起相约准备动身前往西藏游玩的时候,父亲突然被查出肺癌,住进了医院,自己打算在拉萨看春晚的计划搁浅了。而那一年的春晚,成为父亲和我们看的最后—个春晚。
那天晚上时情景自己记忆犹新——过年了,医院里的很多病人都出院回家了,而刚刚做了手术不久的父亲被留在了病房里,成了少数几个要在医院里过春节的病人。医护人员非常的贴心,给父亲的病房装上了电视,并安慰还在与病痛折磨作斗争的父亲开心过年。好在父亲是个非常乐天的人,即便知道自己时日无多的时候,也表现出了老一辈人“人定胜天”的大无畏精神。
围着父亲的病床,全家人—起看着当年的春晚。让父亲开心的是,1997年的春晚,在歌唱节目中登台的艺术家,都是父亲喜欢的——彭丽媛、蒋大为、宋祖英、董文华、刘欢……尤其是听到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曲目的时候,父亲竟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尽管我们的内心都很伤心,可是为了哄父亲开心,我们也笑着给他打着拍子。不过,虽然父亲热衷的艺术家不少,可是真没从他们身上熏陶成五音俱全来。从他嘴里哼出来的调调七扭八拐地飘荡在空空的病房里,逗得看护他的护士们笑出了声。我也“嘲笑”着父亲:“艺术家们要是听到您老这么‘糟改人家的作品,非得气得坐地上不可。”父亲则开心地说:“他们要是知道一个快要死的老头还这么喜欢他们的歌,开心还来不及呢!”一提到“死”字,大家的心情一下子沉重了。我赶紧把话题往逗乐的方面引,跟父亲说:“您先好好养着吧,多吃点,怎么也得吃成刘欢老师那样吧?”大家笑了,欢乐的气氛又恢复了……
春晚结束了,看着还恋恋不舍盯着电视使劲看的父亲,我劝他该休息了。他意味涨地对我说:“希望我还能看到明年的春晚,而且不在医院里看……”我紧紧攥着父亲的手,给他打气:“一定会的!”然而,父亲再没能和我们一起看春晚。
小学时我曾上过河南台的春晚 程戈
每年的除夕和家人一起围坐在电视机前看央视春晚已经成了一种习惯,每当我看着电视机里播放的春晚节目时,总会想起上世纪80年代的一个春节,那一年我参与了家乡河南电视台春节晚会的录制。
当时我才上小学二年级,听妈妈说河南电视台要录制一台《合家欢》春节晚会,在春节期间播出,而我们家作为四世同堂的一个代表,也将到现场参与晚会的录制。听到这个消息,还没有上过电视的我当然是既兴奋又高兴。到了录像的那一天,我和妈妈、爸爸、姥爷、太姥爷一起走进河南电视台的演播厅。我穿了一件红色的毛衣,外套一件白色的羽绒背心,长发披肩;妈妈穿着藏蓝色的呢子外套,戴着一顶毛线编织的白色贝雷帽。这在当时算是很时尚的装扮了。
在我的记忆中演播厅并不大,里面的布置如同上世纪80年代的央视春晚一样,台下是一张张圆桌,桌上摆着瓜子、花生、水果等好吃的,还有一盆盆散发着清香的水仙花。观众们围坐在圆桌旁,每个人脸上都挂着开心的笑容。这台晚会请来的主持人是中央电视台的著名主持人沈力,当时堪称大腕的她一点架子都没有,特别亲切。录制前有一个简单的彩排,我需要跑到沈力的面前跟她说一句台词,大意是我的太姥爷曾经跟齐白石先生学过画,他也在现场,还带来了手书的篆字作品。那时还小,没有觉得紧张,很轻松的就完成了,记得当时沈力老师还夸我表现好,状态很放松。
那台春晚的其他节目我已经记不得了,只记得在我的引领下,沈力老师到了我家所在的圆桌采访了妈妈和太姥爷,太姥爷也当场展示了他的书法,—切都进行得很顺利。等到晚会播出的时候,我们一家早早就守在了电视机前,当看到屏幕中出现了自己和家人时,我觉得真是太神奇了,爸爸还拿着相机对着电视屏幕拍了照片,虽然不是很清晰,但记录下了我们一家难忘的春晚记忆。后来我去学校上学的时候,很多同学都跟我说在电视上看到我了,而我也第一次尝到了春晚带来的“明星效應”。
惊艳了青葱岁月的《相约九八》 白鸽
如果时光倒退20年,那我应该是住在教子胡同31号院里。那时候隔音不好,曲里拐弯的过道住着好多户,谁家有什么风吹草动都尽收“耳”底;那时候过年出去串门,谁家也不锁门;那时候过年比现在冷得多,可我们冒着大鼻涕泡也愿意跟小伙伴满胡同乱窜,半夜还爬到屋顶上放鞭炮、看烟花;那时候,家里没电脑、没手机,一家人围着圆桌嗑瓜子看春晚,却是一件简单又快乐的事儿。可如今的小朋友,想吃什么就有什么,再也体会不到过年时候等着家长抓一把糖,然后去抢大白兔的喜悦了。
我们是看着春晚长大的80后,春晚仿佛成了一个情结,解不开又放不下。于是我们一边吐槽,一边怀念。在我对春晚美好的记忆中,最难忘的要数那一曲《相约九八》,可以说惊艳了我整个青葱岁月。十七年前的王菲,和现在几乎没有区别,随性又前卫。明明穿着传统的旗袍,却在两颊刷了浓重的腮红,脑袋上还顶了两个“米老鼠”般的发髻,就是这样的独一无二。1998年,我上小学四年级,那时候内地乐坛流行田震、那英,大家对于唱功的标准认知就是浑厚。忽然在春晚听到王菲唱歌,才知道原来还有一种音色叫做“空灵”。按理说那英的嗓子比王菲厚实很多,但是合唱部分王菲的声音却突围而出,勾人心魄。高音可以欢快明亮直冲云霄,低音可以沉稳深邃直捣地心。至今仍记得那一句“歌声悠悠穿透春的绿色”,把我的心整个唱飞起来了。就在那一个字上收放自由的转音,犹如清澈见底的溪流,又如通透深邃的天空。
那一年,王菲涂着俏皮的“晒伤妆”把《红豆》唱到街知巷闻。也是那一年,我答应老妈每天写100个单词,最终换来了人生第一盘磁带——《唱游》。如今家里早没了录音机,可是那盘磁带还留着。有时候拉开抽屉,瞥见那盒泛黄的磁带,还会忍不住哼一句“有时候,有时候……”我想,这就是我对春晚的记忆。岁月朴素,人心温柔。
那年,火车上听春晚 伍其
2001年春节,是我和妻子结婚后第一次回四川老家,火车票很难买,我们最后只买到大年三十中午的车票。我们将在火车上坐近40个小时后才能到家。
这天的火车上人很少,一节车厢也就有四分之一的人,于是,我们的硬座变成了卧铺,随着一些短途的人下车,车厢中愈发空了,那些下车的人让我们羡慕,他们也许还能赶回家吃年夜饭。
令人意外的是,火车上的广播说,今晚将广播由电台直播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这是一个惊喜。伴随着轰鸣的火车鸣笛声,春节联欢晚会来了,火车上的所有人都竖起耳朵听,不管是听不听得清楚,那种节日的氛围终于来到了我们身旁,立马化解了我们不能在家过三十的那种失落。而这时,还有惊喜,列车员推来了饺子,每个人都有份,在热嘴腾的饺子还有春晚的声音中,车厢中的人开始相互祝福过年好了。在火车上,我听到了小品《卖拐》,听到了著名的“地上一个猴,树上骑个猴,一共几个猴”的脑筋急转弯。但是当时没有完全听清楚,直到回到家看电视重播,才又大笑了一次。
今天,谈春晚记忆,我的春晚记忆是零散的,是交织的,有饺子的味道,有火车的声音,有老迈的外婆的身影,连着荧屏中的《难忘今宵》,确实难忘。
女儿PK小彩旗 戴武
马年春晚,自冯小刚担纲总导演之初便引发我们一家人的无限期待,到大年三十春晚大幕拉开,应该说的确给我们—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要说对这台晚会的节目印象最深的,应该算是“小彩旗”的表演。记得那天,女儿一边刷着微信一边告诉我说:“今年的春晚有个小女孩会从开始一直转到春晚结束,我们在谈论她会不会晕倒在春晚的舞台上?”女儿的这个消息还真让我感到非常好奇,第一不加道这个女孩怎么个转法;第二不清楚为啥春晚搞出这样一个节目。然而,正是这个节目,创造了春晚舞台上最长表演时间的纪录。
到春晚开始,我们一家人一边盯着“小彩旗”旋转,一边谈论着这个节目。女儿说:“‘小彩旗的造型很不错。”妻子接过话茬说:“馨馨,你不是也会。”“当然會。不过我可不想晕倒。”说到这里,其他节目陆续登场,我们也就转向别的话题。随着演出进行,镜头里不时会再度出现“小彩旗”始终不变的旋转画面,到节目进行到2个小时左右,我们的话题又回到“小彩旗”身上。妻子说:“这孩子真不容易。”我感叹地说:“不知道她在底下要练多久呢。”听到我们对“小彩旗”的称赞,女儿忍不住说:“我也行!”随着话音一落,她走到客厅中间还真学着“小彩旗”的样子转了起来。见此情景,我跟上一句:“行,你和‘小彩旗PK,看看谁强。”说罢我们继续看节目。本以为女儿转几圈就会停下来,可是没想到她真的和“小彩旗”较上了劲儿,五分钟、十分钟,眼看就要转到二十分钟了,妻子有点不忍说:“行了,知道你行,别转了。”女儿也不答话,只是自顾自转着。没想到这一转还真就转了将近一个小时,直到额头上满是汗水,步伐有点凌乱才停下来。停下来的那一刻还不服输地撂下一句:“我要是好好练练,也能和她一样。”女儿虽然输给了“小彩旗”,可是在我看来,女儿不服输的态度比整台春晚都要精彩。
春晚是家的味道 朱亚芹
记者对读者于连进行了采访,她谈了自己的春晚记忆。
“这几年,大家一说到春晚二字,都会和吐槽画等号。但是在我心中,春晚意味着团圆,是家的味道。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嗑瓜子吃水果看春晚,有一种难得的惬意,所有的忙碌在这一天可以终止。所以尽管春晚近几年在大家心中的地位不再是独一无二,但有它在,就有一种对团圆的期盼。
“记得小时候,每到大年三十这一天,清扫院子、贴春联等等,一家人忙得不亦乐乎。到了晚上全家人坐定包一顿饺子,春晚是最佳伴侣,也因为电视荧屏上的节目都是欢声笑语。而且那个时候,初二满荧屏都是央视春晚的重播,好多节目是看了一遍又一遍,但难得的是从来不觉得腻,甚至能模仿小品的搞笑桥段。记得赵丽蓉老师的那一嘴逗人的唐山话学了很久,一张口就是‘忒好了。
“如今再回望小时候,会觉得信息很单一,除了走亲访友,最好的陪伴就是春晚。但是现在却再也不能像之前那样简单、快乐。春晚也似乎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不再是娱乐生活中的重点。但是对于我而言,结束工作回到家中,陪伴老妈看春晚,才是所谓的团圆,也才有过年的感觉。
“这几年春晚逐渐走下神坛,拉近与大众的距离,不仅在节目形式上改革,以更适应观众的审美,也引发了吐槽大潮。甚至有一段时间,有人建议取消春晚。春晚越来越亲民,是一件好事。在信息爆炸的当下,不再一家独大也实属正常。但是说实话,如果未来大年夜没有了央视春晚这道‘年夜菜,还真有点空落落的。
“也许有人会说,其他卫视也有春晚节目,而且更活泼更有看点,但是央视春晚真的是不一样,它陪伴着80后一路长大,承载着很多美好往事,是难以替代的关于团圆、关于家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