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毓宗
几年前,“开心农场”风靡网络,令无数成人和孩子着迷。而位于成都市最西边的全兴小学,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最真实的“开心农场”。他们在农场里辨识蔬菜、除杂草、捉害虫。不仅如此,他们还养殖孔雀、山羊、白兔、火鸡,甚至烤蛋糕、种果树……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生产劳作,孩子们都体会着、实践着、收获着,劳动教育的种子就在这小小的校园里生根发芽了。
全兴小学于2009年直属金牛区教育局,87%学生为外来务工随迁子女。为了让他们更好的适应城市生活,能够自信、从容、乐观、有尊严的成长成才,学校结合自身实际,从2010年开始探索和思考环境育人,修建了“三园两馆一房”,提出了“和而不同、百善孝先、求真践行、各美其美”的办学理念,积极思考“构建图书馆中的田园学校”的办学目标。同时,在认真开展国家基础课程的情况下,着力探索集《田园印象》《礼仪环保》《营养膳食》于一体的《田园实践》课程,让学生们在劳动实践中亲近自然、健康成长、开拓创新,收获幸福和自信。
把劳动教育融入学科
从开辟田园起步,全兴小学制订了以“田园教育”为核心理念的发展规划,通过“田园课程”将劳动教育渗入到各门学科之中,学生得以劳动、观察、学习、测量、写生、赏析。
枣林、橘园、梨园、柚子林、农场、荷塘,这是全兴小学的“兴雨田园”,可谓是“年年有收获,季季有花香”!待到收获季节,红了樱桃,黄了枇杷,满园桃李,笑声回荡于园间。从2010年12月起,每一棵果树,每一处农田,学校都将它们分给了每个班级,除草、浇水等日常工作都由孩子们完成,一年级的孩子也不例外。每天早上,孩子们来到学校时,都会很自觉地到农场和果园去看看,瞅瞅有没有需要自己帮忙的地方。回到家里,孩子整理思绪,把当天的劳动过程和感受都记在了班级“农场日记”里,还有的孩子给日记配上了美丽的图画。
在满目葱翠的校园里,另有一片空地被命名为“荒园”。它保持了建校初期的模样,杂草丛生,还有几块嶙峋的石头。其实,这一设置有着深刻的教育意味,目的是告诉我们的孩子:人生如田,如不打理,则废如荒园。只有劳动,才是伟大的防腐剂,只有劳动,才可以托起孩子们的梦!
让劳动教育焕发活力
如何将占学生总人数较多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培养成未来的新市民和“身体健康、心理阳光、遵守规矩”的小公民?在这方圆21亩的园地里,全兴小学校展开了一系列积极的探索。
《田园实践》课程散发着泥土芬芳,具有生命气息,富含着劳动的美,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例如,五年级把数学课开在了食堂,孩子们在食堂师傅的指导下学习包饺子。刚开始,孩子们遇到了各种问题,总是把握不好馅儿的量或捏皮的度。经过多次实践,孩子们包饺子的技术大幅提升,一个个漂亮的饺子在他们手中诞生!“中午我们有饺子吃啦!真开心,回家我还要在家里包饺子给爸爸妈妈吃!”一个小男孩开心地说。在劳动之后,孩子们进入数学“统计”单元的学习……
传统课堂中,学生等级的优良中差取决于学生的学科成绩以及课堂表现。但在《田园实践》课程中,孩子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特长。
将劳动教育渗入生活
对孩子来说,学到哪些知识、习得哪些技能或许并不重要,而在他们心底播下一粒什么样的“种子”更为重要。正因如此,全兴小学的教师们通过实施《田园实践》课程,在孩子们的心田里播下了美好的劳动种子。
我们的校园四季有花,四时有果,师生们雨读晴耕,教学相长。从翻土到播种,再到除草、收获,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一步步体验劳动的快乐。我相信,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学习,比仅仅在教室里看着课本、读着书要直观得多。例如,《营养膳食》课程非常受孩子们的欢迎,在教六年级炸红薯饼后,六(4)班学生陈诗宇举一反三,回家后主动下厨,给爸爸妈妈做起了土豆饼……
墙里开花墙外香。学校的课堂相对来说是有限的,而课外、校外是无限的。学校要先把校内课堂做强,然后把校外课堂做大,在两者之间架起走向未来的能力桥梁。全兴小学校的“田园教育”是尊重儿童生命生长规律的教育,是劳动教育的体现方式。在这里,我们尊重孩子们的生命生长过程,让孩子们观察树木、花草、麦苗,还有蔬菜等的生长过程。在阳光照耀下,他们与动植物们一起慢慢长大。
如果说教育是一片田野,那么學校就是一片田园。在全兴小学,《田园实践》课程为孩子们提供了有劳动、有精神、有科学和有梦想的教育。孩子们有田野的视野、有田园的幸福,每一颗“种子”都有生长的养分和时空。
(作者系四川省成都市全兴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