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童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问题日益凸显,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是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必由之路。自1996年,原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宣部、元国家教委联合提出创建绿色学校的倡议,全面推进中小学、幼儿园环境教育工作,绿色学校创建历史已近20年。
提到绿色学校,很多人会想到成片的绿化,节约用水、用电,材料的循环利用等等,其实不尽然。所谓“绿色学校”,是在实现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在学校全面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纳入有益于环境的管理措施,并不断地改进,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一切资源和机会全面提高师生的环境素养的学校。
绿色学校的评估标准包含了指导思想、组织落实、环境教学、社会实践、环境文化、环境管理、创建成效、特色加分等多个方面,而从分数占比上看,更侧重环境教学、创建成效和是否具有学校特色。作为绿色学校创建活动的试点省份,广东省绿色学校评选的核心标准就涵盖了前面提到的各个方面(见右图)。
绿色学校的申报具有层级性。被推荐的学校必须获得地级以上市宣传、教育和环保行政部门联合命名表彰的市级绿色学校称号,方有资格申报省级绿色学校;而获得了省级绿色学校称号后,才有资格申报全国绿色学校称号。
在笔者看来,绿色学校创建评选为的就是以评促建,敦促我国幼儿园、小学、中学、中等师范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等环境教育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创建、发展,一批又一批的绿色学校牌匾被发出,未获评的学校积极创建,而已获评的学校管理者更应该思考:以评促建的目的是否真的达到?在环境教育工作中是否坚持不断改进?彰显绿色学校特色如何让这牌匾名副其实?
广东省绿色学校评选的核心标准:指导思想明确,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落实国家环境教育方针有措施、有做法;创建工作扎实,有组织领导,有创建计划,有落实制度,有经费投入,有培训学习,有档案管理;渗透教育课程化,在搞好课堂渗透基础上,开设环境教育专题课、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用环境管理的理念进行校园管理,开展环境安全教育,实施污染减排,开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校园建设;环境文化氛围浓,倡导生态文明,校园环境育人功能显著,宣传教育手段多,活动丰富多彩;环境教育科研氛围浓,探究性、研究性学习好,师生关注并监督身边的环境问题,环境保护综合实践成效突出;学校、家庭、社区互动效果好;师生环境素养高,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创建特色明显。
特约点评
梅杰(廣东省广州市铁一中学校长助理):
“绿色学校”强调将环境意识和行动贯穿于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和建设的整体性活动中,鼓励师生共同参与学校环境教育活动,最终提高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环境素养,应该说这个教育永远不会过时,而且会越来越重要,但是学校在创建过程中和创建挂牌后,是否把环境意识教育和环境素养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这才是最重要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绿色学校创建本身应该赋予更丰富、更生动、更接地气的内容和评价标准,应该成为公民教育的必修课,纳入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全过程。同时,还应该和垃圾分类教育、低碳节约教育、户外教育、志愿者服务等教育和创建活动相整合,真正让师生学会如何从自己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关心学校环境到关心周围、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心世界,并在教育和学习中学会创新,并积极实践。
世界环境教育与中国环境教育时间轴(截至2012年)
1948年
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UCN)会议上“环境教育”一词在国际上首次出现。
1972年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斯德哥尔摩会议)强调通过跨学科的方式在正规和非正规教育中、在校内和校外的各级教育中进行环境教育,成为全球环境教育运动的发端。
1977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苏联的第比利斯召开了政府间环境教育会议,发表《第比利斯宣言》,为全球环境教育的发展构建了基本框架。
1991年
丹麦最早提出了创建“绿色学校”建议。
1992年
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是环境教育发展的新起点。
1994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提出“为了可持续性的教育”。同年,欧洲环境教育基金会(FEEE)首次提出了一项全欧“生态学校计划” (Eco-Schools)。
1996年
中国原国家环保局、中宣部、原国家教委联合提出创建绿色学校的倡议,并将上海、广东作为“绿色学校”创建活动的试点。
2003年
中国教育部颁发实施《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
2009年
中国环境保护部宣教中心正式启动国际生态学校项目(Eco-School,ES)。
2012年
中国环境保护部和教育部联合发出通知,决定建立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深入开展环境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