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
摘 要:近几年,随着高校招生的扩招,高等教育人数规模迅速膨胀。预计201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749万,创历史最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高校毕业生还存在求职能力差、基本工作能力差、专业技能不足等就业能力不足的表现,严重影响了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就业能力不足不仅影响高校毕业生个人发展,也影响了劳动力市场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关键词: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07-0146-02
一、就业能力的定义及重要性
就业能力是指个人具备的获取就业岗位、维持职业和重新就业并在工作岗位上能获得优异成绩的各种素质。就业能力是在学习的基础上形成与个人心理相匹配的一种综合性能力。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就业能力主要包括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发展的能力。高校毕业生能力不仅是高校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体现,还是对高校教育资源使用效果的鉴定和社会对高校水平评价的重要标准。教育和引导高校毕业生提高就业能力,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增强就业竞争力,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脱颖而出;有利于高校整合就业指导资源投入,提高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水平;有利于用人单位参照合理的标准进行招聘,提高招聘工作的效率。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水平现状及原因分析
通过观察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可以发现,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整体上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不科学,缺乏对劳动力市场的充分认识,面对就业竞争时,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在校期间所学知识与社会脱节严重,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不足,专业技能缺失,与岗位要求的专业水平相差甚远;在求职时,对自己缺乏全面的认识,缺乏自我展示、自我表达的技巧,致使自身优势不能被用人单位所发现等。
1.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滞后性,导致多数高校毕业生基本工作能力不足。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既有总量的矛盾也有结构性的矛盾。高等教育存在专业设置结构不合理、教学与实践脱节严重、心理教育投入不足及就业指导水平低下等问题导致高校毕业生基本工作能力差,主要表现为:毕业生知识结构不能满足岗位需求,面对就业竞争缺乏敢于吃苦、乐观自信的态度,实践能力严重不足,工作中始终抱“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小”的态度,思想高度和心理素质不达标,适应新岗位的时间长等。笔者通过日常的工作发现,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沟通表达能力、团队精神、忠诚度等都非常看重,然而当前高校毕业生却在很多方面存在着欠缺。
2.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用人单位对于高校毕业生的标准越来越高。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本质致使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校毕业生要在短时间内创造效益。而当前高校的人才培养注重专业知识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没有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对于毕业生考核侧重于理论考试的分数,忽视了对高校毕业生学习能力的引导培养、忽视了实操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忽视了高校毕业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造成当前许多高校毕业生专业技能不足,无法适应岗位的要求,更导致高校毕业生即便再就业后,面对新知识、新变化、新岗位要求,学习能力不足,不利于个人的发展。
3.当前许多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只是在解决“燃眉之急”,许多毕业生还没有来得及对自己的生涯进行规划,就已面临就业问题。许多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缺乏系统性、专业性和个性化,没有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作为高校大学生培养的长效机制,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仅仅局限于毕业前的就业信息发布、求职简历制作及面试技巧掌握等,忽视了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心理指导,造成了许多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时常常手忙脚乱,缺乏合理的择业观念,不能准确把握求职机会,容易错失就业良机。不仅如此,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的滞后,还导致部分高校毕业生即使顺利找到工作,在步入社会之后,因为种种原因需要更换工作,在面对工作机会和工作岗位时,表现出发展的能力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就业能力不达标不仅与高校毕业生个人利益息息相关,还影响了劳动力市场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于就业能力不足的高校毕业生来讲,国家、社会、家庭给予其投入与其他人相比大致相同,但是国家、社会、家庭的收益却与别人呈反比,这是对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就是提高高校教育资源使用率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能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还可以促使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1.全国、社会、高校要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大学生品格养成以提升综合素养,培养德才兼备的新型人才。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非常看重高校毕业生的诚信、负责任、敢担当等优秀品质。因此高校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首要任务来抓,要树立“以德树人,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理念,加强对高校毕业生职业品德的培养,教育高校毕业生对工作要敢于付出、踏实认真;对企业要忠于职守、乐于奉献;对同事要和蔼可亲、助人为乐等。
2.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有所作为,将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作为一项战略性工作,努力为高校毕业生提高就业能力搭建平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是一项民生工程,对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政府应该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对于经济社会发展与劳动力市场资源合理配置的推动作用,努力构建科学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开发体系,为高校毕业生提升就业能力搭建平台。首先,各级政府要花大力气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和完善、便捷、开放的全国人才交流网站,定期组织就业见习和发布就业信息,制定科学、健全的法律法规,督促用人单位制定合理的用人标准和人才培养战略,规范高校毕业生的择业行为和用人单位的招聘行为,维护就业市场的诚信和稳定;其次,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挥政府指导、规范、调控、扶持和完善市场机制的功能,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取消地域性用工限制和行业性用人限制,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流动;最后,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为高校毕业生岗前培训、职业发展提供各种培训服务,不断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培养出一大批联系政府、高校与市场的中介组织,提高中介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其咨询、指导、监督、协调的功能。
3.高校要以劳动力市场需要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合理专业设置,不断强化高校毕业生综合能力培养,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强弱,不仅是高校内部支撑力和发展力的体现,还是社会评价其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能直接反映出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成为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之一。
首先,高校要转变办学思路,主动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变化,并结合这种变化优化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培养更多社会需要的具备扎实基本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能够“一专多能”的综合型人才,高校要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积极发展优势学科,根据学生自身能力、素质的不同进行“量体裁衣”,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确保每个大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适销对路”的复合型人才。
其次,努力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构建在校大学生与社会和谐互动和大学生基础知识和扎实社会实践相统一的平台,帮助大学生提高将专业知识转化为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积极搭建平台让大学生尽早接触社会,多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交流,鼓励用人单位给予提升毕业生实践能力的建议和意见。
最后,加大力度着眼于提高高校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将提升就业能力贯穿到大学教育的各个阶段,要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知识环境,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与人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能力开发活动,不断提高高校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创新意识、实践技能及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培养综合型、复合性高级专门社会人才资源。
4.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构建较为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首先,高校要配备专职的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就业指导人员必须具备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法学等专业知识,还应具有一定的就业工作经验,提升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细致性和实效性;其次,积极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进行“一对一”就业咨询工作,有利于毕业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并根据自己的能力优势和价值取向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最后,加强就业指导信息化建设和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引导,就业指导的信息化程度越高,就越节省人力、物力成本,推动实现高校毕业生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科学化转变。
5.强化在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建立和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和科学的择业观念。通过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大学生不断认识自己、合理自我认识、深化自我认识,从而正确评价个人兴趣、爱好及不足,在充分了解客观就业环境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要贯穿大学生培养教育的整个过程,并且每个阶段都有不同侧重点,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奋斗目标,每个阶段的目标要根据具体落实情况加以调整,引导大学生围绕每个阶段目标的需要去完善自己的各种能力,做到善始善终。
参考文献:
[1] 万茗,刘淑英.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对策浅析[J].职业教育研究, 2009(5).
[2] 夏建军,郭飞.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1(2).
[3] 孙长缨.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11).
[4] 李玉淑.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与培养探析[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
[5] 马小辉.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1).
[责任编辑:艾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