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依漪
摘 要:宫崎骏最负盛名的作品2001年上映的《千与千寻》,这部作品获得了第七十五届奥斯卡最佳长片动画奖和第52届柏林电影节最高荣誉“金熊奖”,宫崎骏的动画能从日本本土走向了世界,无疑是跨文化传播的一个成功的典范。他的作品具有极强的想象力,为人们展现的是一个个魔幻而又美丽的世界。他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真挚情感以及作品中所承载的日本特有的民族文化背景,还有关于成长、生存、自然的丰富内涵打破了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障碍,将他的作品推向了世界,走进了生活在不同角落里的平凡人的心。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千与千寻》;成长和救赎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07-0094-02
一、笔者心中的宫崎骏
“我认为创作动画就是在创造一个虚构的世界。那个世界能够抚慰受现实压迫的心灵,激励萎靡的意志,能化解紊乱的情感,使观者拥有平缓轻快的心情,以及受到净化后澄明的心境。”——宫崎骏[1]
笔者第一次接触宫崎骏的动画是在四年前,那时笔者刚上大一。被迫坐在桌前一遍一遍听写《魔女宅急便》的台词,然后翻译出来。在痛苦之中,竟渐渐被这部动画所感染。小魔女青春期的痛苦,那种在独立和依赖的夹缝中彷徨的浮躁心绪,难以抑制的焦虑和空虚感被真实地呈现在我眼前,勾起了笔者关于十四五岁“愚昧”期的回忆和情感上强烈的共鸣。在那之后我几乎看遍了宫崎骏所有的作品,他一直在努力地讲述着关于成长的故事,塑造一种成长的“实质感”。
宫崎骏就像一个充满了魔法的老爷爷,让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都能在他的世界里看着别人魔幻般的蜕变,似乎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触摸到了时光的纹路。可惜魔法老爷爷也会老去,宫崎骏已经72岁,他在带来了动画《起风了》以后,正式宣布退休。不过只是宫崎骏对衰老的一种妥协,他通过动画向世界所传播的爱和激励会一直延续下去。
二、《千与千寻》文本分析
《千与千寻》是宫崎骏最荣耀的作品,也是笔者最喜欢的作品。《千与千寻》在2001年搬上银幕,获得了第七十五届奥斯卡最佳长片动画奖和第52届柏林电影节最高荣誉“金熊奖”,这是一贯以强调艺术品位著称的柏林电影节第一次把最高奖项颁给一部动画片。
影片中千寻出场的镜头,她无精打采地躺在父亲的奥迪轿车里,正向新家驶去。这个10岁女孩儿身上的特点,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物质丰腴的时代,她在离“生活”最遥远的地方成长着,纤细懦弱,冷漠怠倦,所有美好的品性都在现实中隐匿。千寻的父母因为贪欲他们先踏入了异次元的世界,然后触犯了神灵被变成了猪,瞬间千寻落入了陌生残酷的现实中,她不得不无助而又笨拙地面对现实生活,在这个充满隐喻的世界中寻找着救赎之路。
在物质的世界里,她不过是个单纯的索取者,但是当她面对逆境,隐藏于体内的能量就开始苏醒,求生的意念,爱心的萌动,责任心的驱使,这些隐匿在小千寻弱不禁风、娇气懦弱外表下的顽强生命力开始迸发出来,她开始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在异次元的世界里,很多人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而迷失了自己,最终忘记了自己的名字。而千寻一直牢牢记着自己的名字,在经历千山万水之后终于帮白龙得到了重生,自己也从“千”变回了“千寻”,救出父母,重返人间。千寻用自己的纯真和平凡找到了回归的路,影片中的大部分人物都在经历了净化和反复之后,得到重生,回归了本然,并且这一切都只来源于平凡千寻的坚持和善良。从一个神秘的隧道开始,并以走出这个隧道为结束的千寻,她经历的是一个神话,可是她的成长却是真实的。
笔者在这个故事里找到了真正的自己,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娱乐”泛滥的社会,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孩子都追求不断的娱乐,以填补心灵的空虚。这些都使我们知觉淡化,天赋的创造力减退。
我们很大程度上都像10岁的千寻一样,但是我一直坚信我可以像她一样,一见之下不过尔尔,最终经历千山万水后发现原来我最原始的本性也有这样的魅力,让人为之所动。也许这也是这部动画能跨越过国界和文化差异,把一份原始的温暖带到每个人心底的原因。
三、《千与千寻》与跨文化传播
在宫崎骏谈到《千与千寻》时他这样说:“这是一个没有武器和超能力打斗的冒险故事,它描述的不是正义和邪恶的斗争,而是在善恶交错的社会里学会如何生存,学习人类的友爱,发挥人本身的智慧。千寻最终能回到原本的世界中,并非她打败了恶势力,而是由于她挖掘除了自身蕴涵的生命力。现在的日本社会越来越暧昧,善恶难辨,用动画来讲述生活的理由和力量,这就是我制作电影时所考虑的。[2]”宫崎骏的这段话解释一切,为什么这部看似平凡的动画不仅能在日本国内打破票房,它更在全世界激起了热潮,引起了世人的关注。物欲横流,善恶难辨,这些社会特点早已在全世界范围内普及了,并不是日本社会所特有。《千与千寻》的出现就像一泓清泉,流进人们日益干涸空虚的心灵。
除了思想上《千与千寻》可以跨越国界,带给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以心灵上的慰藉,动画中所显示的日本民族的特色也是一大看点,即东西方文化的大融合。故事发生的场所“油屋”——一个极富日本古典特色的浴场,但是在里面又有电梯,电车,还有很多现代垃圾的出现。这正是典型的日本的写照:一方面不断吸收西方文化,另一方面又保留着本国最传统的古典特色。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一个民族的文化展示了一个独立民族的特色和个性美。在今天,人们除了关注跨文化传播和共同文明的发展,对于陌生和传统独到的民族文化更情有独钟,可以说是捕捉一种民族性的情愫[3]。《千与千寻》可以风靡世界,与其独具匠心的日本文化背景的展示密不可分。
影片中有一句台词,至今都让我难以忘怀。「一度あったことは忘れないものさ、思い出せないだけで」,意思是:一度发生过的事并不会遗忘,而是一时间想不起而已。名字,在影片中是一个特殊的标志。当人们失去了名字,也就失去了记忆失去了自我,只会被女巫控制思维和行动。钱婆婆的这句话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千寻的回忆,也打开了小白龙的心。千寻是平凡而纯真的,也许她一开始遗忘了自己内心里最强大的能量,也因为这份平凡和坚持,她在一个暧昧,流光溢彩却又污秽不堪的世界里找到了真正的自己。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名字,也面对着强大的女巫。守住自我,即使平凡如千寻一般,也可以在迷失的地方重新找到方向,获得救赎,犹如重生[4]。“我明白人类心中最圣洁的东西,诸如奉献、自我牺牲之类的观念现在已经不流行。但是若问什么最能打动人心,还是一些单纯的东西。它不是从复杂之物衍生而出的,是世上万物最接近原型的那个部分,即使平凡如一颗小石头也都拥有这样的特质。”宫崎骏说[5]。
宫崎骏的动画不仅这一部带给无数观众震撼,《魔女宅急便》《龙猫》《哈尔的移动城堡》等作品也给很多人启示和抚慰。这些人群是不分年龄和地域的,因为成人也在成长,孩子也生活在焦虑和压力之中。
宫崎骏的所有作品似乎都是基于他对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的洞察,所以他的创作带有着明确的救治意图,很多人都可以在他的电影中寻找到精神上的抚慰和放松。在宫崎骏的意识里,也许惨剧正在眼前展开,但是他仍然会尽全力表现出其背后世界拥有的美丽。不管怎样都要活下去,这是宫崎骏一个永恒的主题。他希望自己的影片能够唤起藏在孩子们心中的坚韧,令他们有所改变。就像千寻一样,最终挖掘出自己“不被吞噬的力量”。他认为生存就是生命体在发展中保持平衡的方法,为了保持平衡,就必须做出一些努力。
笔者没有见过宫崎骏,也没有去过那个如天堂一般的吉卜力美术馆,甚至因为这位执拗的老人对中国的盗版状况不满,而我再也无法从大银幕上享受他奇妙的世界,笔者只是一个因为学日语的偶然契机而爱上他作品的一个平凡女孩。但仍然在他宣布退休时觉得有些伤感,因为笔者曾在他的世界里享受着快乐,森林的神秘,飞翔的奇妙,还有成长和梦想的魅力。
笔者在写作之前问过自己为什么选择《千与千寻》作为跨文化传播的论文题材,它是一个成功的跨文化传播的典范,他将普通的动画上升到了艺术人文高度。宫崎骏以情感纽带为基础,打破了不同背景文化之间的障碍,将不同的人们都带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在那里可以感受到心灵的抚慰和真实的情感。每一个爱上宫崎骏的作品的人,正是因为一种心理需要,需要一种文化和一种信仰来调节和治愈我心中的焦虑和忧郁。而宫崎骏的这些作品正好给了我们这样的抚慰,他所传达的爱和关于救赎的勇气,跨越了民族,跨越了日本海,深深植根在了笔者的心底。
参考文献:
[1] 秦刚.感受宫崎骏[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2] 冰炎.深邃内涵与超凡想象的完美结合——浅析宫崎骏的动画作品《千与千寻》[J].点击世界动画·作品评析,2002(3).
[3] 孙英春.跨文化传播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 李伟.救世者:从娜乌西卡到荻野千寻[J].三联生活周刊,2013(40).
[5] (日)宫崎骏.支菲娜编译.宫崎骏:思索与回归——日本的动画片和我的出发点[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4(3).
[责任编辑:传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