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影片《千与千寻》是日本著名的动画大师宫崎骏的作品,而这部作品的影响无疑是巨大而深远的。关于影片的类型也是百家看法,而本文所要阐述的则是偏往现实主义方面。“人性”历来是讨论最为密集的主题,在本文中则主要从《千与千寻》的人性入手来分析,突出四个主要人物的性格所折射的现实,如汤婆婆的贪婪、千寻的纯真、白龙的善良以及千的勇敢等等,旨在让现实中被各种现实或者诱惑所迷失的人们回归最自然的本性和纯真善良。
[关键词]《千与千寻》;人性;善良;纯真;现实
人性,在百度百科的解释为:即人类天然具备的基本精神属性。这种属性与矿物元素的化学物理性质一样稳定,亘古不变,是人类社会的最基本规律。人类社会的一切,都是基本人性的映射。是在一定社会制度和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人的本性,并非只停留在“人之初,性本善”,而是会受到所处社会环境影响起伏变化。人性,是从根本上决定着并解释着人类行为的那些人类天性。
而《千与千寻》就阐述了这么一个凸显人性的故事:一个十岁的小女孩千寻,在与父母搬家的途中由于走错了路而误入一个离奇世界,而她的父母由于禁受不住美食的诱惑贪吃了本该给客人吃的食物而被施以魔咒变成了猪。千寻为了救她的父母在离奇世界中遭受种种事件,但是也得到了白龙、锅炉爷爷、小玲姐姐等的帮助,最终因为其不忘初心,而得始终。故事情节离奇复杂,但是却都与我们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甚至可以这么说,每一个故事情节都有它的寓意,都是我们现实世界中人性的体现。关于这些细节在后面的分析中笔者会详细阐述与说明。在影片中,所涉及的主要人物并不很多,折射的人性特点却纷繁呈杂,有汤婆婆的贪婪和利欲熏心,也有白龙的善良和身不由己,更有千寻的胆小厌学和转变为千之后的勇敢机智以及善良,当然也有青蛙的贪婪和河川主人的知恩图报,等等。在这些纷繁的性格和人性的优缺点面前,本文主要从几位富有代表性的人物来着手,借以说明人性的纷繁和折射的现实世界以及在现实世界中不要迷失自我。
一、千与千寻
在《千与千寻》中,千和千寻是同一个人,而宫崎骏之所以把两个名字运用到一个人身上,自然也有其深意。在现实世界中,千寻是一个胆小、厌学、害怕一切危险事物的没有经历过苦难的小女孩,她甚至认为一朵花不叫做花,而一束花才是花,既单纯又可爱。而在离奇世界中被汤婆婆夺走名字被称为千的时候,这时候的小女孩已经与先前判若两人。千勇敢勤劳,不怕困难,敢于坦诚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内心的最真实的情感,善良,淳朴。但与千寻同样的人性光辉就是她从未忘记自己是谁,也从未忘记自己从哪儿来,并且依旧保持着那份童真与自我。在这个离奇世界里,在千身上发生了诸多事件。她遇到了好心帮她的白龙,并且在白龙受伤遭遇危险的时候,奋不顾身不惧危险也要救白龙。其中有无脸男用金子对她的诱惑,有汤婆婆的威胁,有未知途中的未知事件,而千的台词却是:“我还有事情,白龙有危险,我要去救他。”善良的千的人性光辉在这里体现无疑。同时我们可以折射到现实生活中的友情,当然也有不少人认为那是爱情,在这里我们并不详解这个问题,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总会遇到一个人,他曾无悔地帮助我们,然后我们也会不求回报的去帮助他,这就是人性的美好,而友情爱情之花也由此绽放。宫崎骏先生安排的这个片段,无疑也是想告诉人们在这个忙碌甚至迷失自我的世界里,还有这么一种纯真的感情值得我们去珍惜,去发现。
另一个展现千的人性特点并且折射现实的就是河神的那一段。河神由于浑身臭味刚开始被误认为是腐烂神,在离奇世界中每个人都对他避而远之,甚至连小玲姐姐端的食物在他的臭味中被腐烂。河神完全失去了他本来的面目,直至在洗澡过程中,千发现他身上的异物大家合伙把异物拔出来时才发现原来这个所谓的腐烂神是河神。而在这些异物中,我们不难发现都是工业时代的废弃物,等等。这也正象征着我们现实生活中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和污染导致大自然对我们的报复,这里体现的就是河神身上的臭味。而自然的污染还是得靠人类自己去拯救,在这里体现的就是千与离奇世界中大伙的一致齐心拔掉河神身上的刺。对大自然的保护自然也会得到大自然的馈赠,即河神刺拔掉后留下的金子以及汤婆婆对千的赞赏。这里体现的就是千人性中保护世间万物的一面,也旨在警醒现实世界的人们保护自然爱护自然,寓意深远可见一斑。
再而就是千童真拒绝诱惑的一面。这个方面的事例其实是一直贯穿着整部影片。从一开始千寻的拒绝美食的诱惑以至于没有被变成猪,到无脸男两次给金子时的拒绝之举以及坚决自己的立场让汤婆婆试图把她变成动物的阴谋破产等,这些都无不体现千不为诱惑所吸引而迷失自我的一面。在现实世界中诱惑总是太多,经常可以看见许多人为了权力和名誉而不可自拔甚至与父母家人朋友反目成仇的场景。或是拒绝不了美食的诱惑而一口一口吃成了胖子;或是拒绝不了金钱的诱惑而成为一切向钱看的金钱奴隶;或是拒绝不了权力和地位的引诱而成为利欲熏心的工具;如此等等,比比皆是。在这些纷繁的诱惑中,人们失去了自我,迷失在物欲的世界,甚至忘记了自己姓甚名谁。这就恰如《千与千寻》中一直强调的名字问题,其实也是在折射无论何种情况下都不要忘记自己的名字,不要失去自我,而这一点,在千身上就散发出耀眼的光辉来了。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千的守信和诚实。在影片中我们不难发现,白龙受伤后,千得知归还印章后就可以救白龙,因而尽管一路上诱惑众多,但她始终没有忘记遵循锅炉爷爷所交代的要归还印章给钱婆婆。并且在归还的时候,也能诚实说出自己所到来的目的和印章上被自己踩掉的东西。钱婆婆有一句话:“千寻,真是一个好名字,要好好珍惜它。”钱婆婆的话从另一个角度来阐释的话,也就是说千寻善良、不忘本真、坚持自我等,她身上的这些人性光辉一定要一直保持。当然除了这一部分,千寻还有一句话表现了其善良可爱的一面。无脸男吞噬离奇世界中的人,千不怕被吃掉的危险,一路引导无脸男离开,其中就有这么一句:“快点来,我在这里。”话虽平常,意义却深远。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这样的大公无私,为了人民牺牲自我的英雄,这里,我们可以说是宫崎骏先生在赞叹他们身上的人性魅力。
关于千寻身上的人性闪光点其实数不胜数,在本文中就暂列举以上几点。而人性正如百度百科的解释一般,即人类天然具备的基本精神属性。硬币有正反面,人性自然也不都似千寻一般只有美好,在影片中,自然也有折射人性中贪婪恶毒等的一面,而汤婆婆就是这么一个典型例子。
二、汤婆婆
汤婆婆恐怕算得上《千与千寻》中最具反面代表的人物了。无论从其外貌还是体型特征,或是从其内心品质和行为表现来看,她都算的上一个地地道道的反面角色。而她这些反面性格也恰好折射出了人性中黑暗丑陋的一面。在外形上,汤婆婆完全符合众多人眼中的巫婆角色,五官丑陋变形,身材肥胖巨大,声音粗鲁而尖锐。从内心或者从人性的角度上来说,她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只在乎利益、贪婪无比的老太太。在《千与千寻》中有诸多片段可以作为例证。在河神带着一身臭味来澡堂时,汤婆婆为了利益可以让小千一个小女孩面对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只是为了能够赚到客人的钱财;更有白龙在为她卖命后奄奄一息之时,她认为白龙对她已毫无价值而欲抛弃这个对她已“无用”的“废物”;她把那些违背她甚至是稍微触犯她的人变成猪或是其他怪物而毫无悲悯之心;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向观众展示着汤婆婆贪婪利欲熏心的一面,同时也将人性的缺点暴露无遗。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如汤婆婆这样一般的人,他们追逐名利,崇拜金钱,为了一己之私不惜出卖一切亲人朋友。无可厚非,现实生活中自然也有贪婪无度之人,手中已经拥有不少金钱或者地位或是名利,却往往学不会满足,贪得无厌。这和影片中折射的汤婆婆的人性有何差别!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汤婆婆也有自己所在乎的东西——那就是她的孙子。她的母性以及温柔悉数给予了她那个调皮的孙子,这不得不说她还是有人性中美丽的一面,这也恰好说明人之初,性本善这个人性的道理吧,不管多么贪婪多么凶残恶相之人,内心深处总也还是存在着一处善良之地。宫崎骏先生的用心之深终归在于唤醒人类人性中最原始最自然最本真的一面,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善。
如汤婆婆般的角色在《千与千寻》中并不少见,如为了金钱而被无脸男吞掉的青蛙,因为贪吃而被施以魔法变成猪的千寻父母,等等。这些人在离奇世界中也存在,艺术源于生活,因而在现实世界中也自然存在。只是幸好,宫崎骏先生在最后以一个相对圆满的结局来揭示人性虽有弱点,但只要领会到了并且能够更改,结局也依旧圆满。
三、白龙
白龙在《千与千寻》中其实算得上是一位复杂的人物,而这复杂的人物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亦有其缩影。白龙从本性上说是善良的,他帮助幼小的千寻,想带她逃离这个离奇世界;他保护千,不让她被汤婆婆变成动物或者被吃掉;在千遇到困难时,也是白龙在保护她,诸如此类,贯穿在影片中。但同时白龙也有身不由己的一面,他不得不做汤婆婆的下属帮助其做各种坏事,成为汤婆婆牟利的工具。白龙的结局怎样,宫崎骏先生并没有直接展示给观众,但白龙有一句话:“我终于知道自己的名字了,从此以后我不会再为汤婆婆干坏事。”这也多少暗示了自我的回归让人意识到本性的重要。在这部影片中,白龙从一开始是不记得自己的名字的,所以他被汤婆婆控制,并成为其帮凶。这在现实生活中也反映了人性的弱点,因为一些无可奈何的事而丧失了自我,尽管本性善良却有时不得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做一些自己不愿意去做的事情。这类人在日常生活中甚至在我们的身旁就数不胜数,然而剧情让白龙找到了自己的名字,也就是本性,使其清醒地认识到了自我人性中脆弱的环节从而获得重生。这又不能不说是在劝慰现实世界的人们勿忘自我,寻回本真,重新自己新的人生。
当然,影片中借助白龙的形象不仅仅只是呈现人性中无可奈何的一面,更多的也呈现了人性中注重情感、善良、睿智、沉着稳重的一面。白龙在救助千的过程中的机智、在一直帮助千的过程中呈现的情感以及帮助汤婆婆夺印章时表现的从容都是对人性的一个完美展示。
影片中也有对其他人物人性的显示,锅炉爷爷、小玲姐姐、钱婆婆以及宝宝等人物,这些人物或表现人性的善良,或表现人性的自私等,但总体来说,影片的寓意和对人性的揭示具体而全面,深刻且真实。
宫崎骏先生通过对千寻不平凡的经历的描写,旨在希望我们的人类能够找回自己的纯真和本我,不论在任何环境和条件下,一定不要迷失自我于各种物质或权利中。这部影片对人性的呈现确实纷繁复杂,但最终的归宿还是在劝诫人们发挥人性的光辉,克服人性的缺陷,尊重善待他人。
[参考文献]
[1] 何玉燕.童心是一盏灯——解读宫崎骏动画片《千与千寻》的哲学追求[J].法制与经济,2006(07).
[2] 禹志云.自然人化与人性的复归[J].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99(03).
[3] 陈瑰丽.纷繁背后的纯真与深邃——谈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人文精神[J].美术大观,2008(08).
[4] 张金凤.千与千寻古老文化的追寻[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07).
[作者简介] 刘丽黎(1980—),女,湖北老河口人,硕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动画媒体。
电影文学2014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