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鑫 常昕
摘要: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跨文化传播变得日益频繁。作为大众传播媒介载体的影视动画,必须广泛参与世界范围内的跨文化传播。而电影《功夫熊猫》正是好莱坞对中国文化的一次完美的吸收和借鉴,它在如何对待、发掘、使用我们的民族文化以及如何与流行文化相结合上,给我们上了轻松而极有意义的一课。在跨文化传播的背景之下,本文以《功夫熊猫》两部电影为例,对中国的动画电影应该如何参与跨文化传播进行深刻剖析,从而探索如何在坚持民族气质的同时使中国的动画电影在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中走向国际。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中国文化元素;功夫熊猫
绪论
在文化全球化、跨国媒体和消费主义等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动画电影的跨文化传播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在跨文化交流中,任何一个民族文化只有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结合本土文化的优势,才能在全球化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现在在行动本土化和思考全球化的背景之下,跨文化传播中最具典型的事例就是《功夫熊猫》,这部影片对丁如何将中国元素进行跨文化传播做了很好的注释,既将中国文化的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体现了出来,又将西方个人对美国的幻想实现了,这也是选择这部动画为例研究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原因。
本文的研究日的不在丁动画电影本身,而在丁动画电影的国际传播规律与经验,从跨文化传播视角分析中国动画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如何应对,从而寻找适合中国电影文化乃至中国文化产业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传播路径,树立正确的动画电影跨文化传播观。
l 丰富的背景及现状
2008年5月,一部名为《功夫熊猫》的影片一上映就席卷了全球。在这部以中国功夫为主题的美国动作喜剧电影当中,充斥着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然而2011年《功夫熊猫2》的上映,除了再一次取得轰动效果外,更具有深度和广度地采用了中国元素,使电影更具有中国韵味的同时,引发了人们更深刻的思考。
电影《功夫熊猫》是一个以中国元素作为框架、由美国精神支撑的故事。他并非单纯的效仿或者改编经典,而是将中国的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了影片当中。众所周知,在制作《功夫熊猫》第一集的时候,工作人员就大量地学习了中国文化,编剧用了整整8年时间来制作,他们也找来中国古代文化学者当顾问。在制作《功夫熊猫2》的时候电影制作人员包括演员实际来到中国大陆,亲眼看到这里的风景、古代建筑以及各种细节。美术指导雷蒙季巴赫说:“虽然我们在制作第一集的时候参考的都是二于数据,但是却能够得到中国观众的肯定,很多人都问:‘你们来自美国,怎么能画得这么逼真?这是对我们最大的赞美。我必须说,我真的很热爱中国文化,当我们从源远流长的中国艺术中得到创作灵感,并且以最真实的元素作为参考,呈现出来的画面就连中国人都觉得很逼真白然。” 有媒体评论,这部历时两年半有余的《功夫熊猫》是梦工厂有史以来最具中国风味的一部动画大片。整部影片都被贯穿了浓郁的中国元素。无论是建筑还是服饰,包括饮食和民俗风情,中国元素被贯穿在这部影片的方方面面。这些场景、这些画面,在充分展现好莱坞大气的影像视觉效果之余也让观众多角度地感受到了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然而如此之多的中国元素,并不是简单的堆砌拼贴,而是被娴熟的运用,堪称中国文化与美国英雄主义的完美结合。
2 多元化的文化内涵
两部影片中,中国元素是一个外壳,我们所应该看到的是美国人对丁中国的认识过程。影片用美式幽默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很好的文化嫁接和融合。以往,好莱坞动画中经常都会出现如此好吃懒做朐无大志的角色,但是这部影片却给了这样一个角色一个崭新的内涵。用之前的种种恶习来衬托其后的高大英雄形象。“反其道而行之”的设计是这部电影得以成功的重要因素。传统意义上,肥胖且较为笨拙的熊猫是难以跟武林高于相提并论的。而影片中的熊猫阿宝尽管来自中国,但是其行为、语言等各方面都趋向西方化。
除了对中国文化的借鉴应用,在《功夫熊猫》中充斥着中国民间偶像的身影。了解中国电影的朋友很容易从中看到成龙、周星驰、张艺谋等人的影子。但是他们并没有被单一的模仿,而是与好莱坞模式进行了很好的配合,这种结合让观众对影片更加期待。
3 《功夫熊猫》给中国电影人的启示
《功夫熊猫》是一部极其具有中国特色的影片,但是为什么却不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制作的,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我看来,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好莱坞文化。“美国是一个包罗世界各地移民,却又形成了统一文化的国家,长久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一个‘熔炉……美国社会又是多元文化的典型。许多人仍然保持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语言。文化的大集合的社会背景虽然无法避免冲突但是更难以避免文化的融合,因此社会文化背景造就了美国人对丁文化提取的欣然。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异国文化对丁他们来说就像一面利器,也正如我们所见,很多好莱坞电影都引入了中国文化元素在其中。所以我们也不难看出:《功夫熊猫》在美国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民族的文化性质所致!而从中不难体会到这种广泛意义上的文化传播,也给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新的力量。
当然,中国也不乏挖掘中国题材的导演。许多导演都胸怀万丈,要讲述一个不一样的中国,可最后总是以一种错误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十分瘪的故事、一个令人怀疑的东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昵?原因在丁很多导演都只想着冲击国际大奖,他们的期待观众是西方观众,所以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人物设计等方面都加入了西方的元素并且做了些改写。结果昵?西方观众觉得除了故事背景是东方的以外没有什么新奇的地方,而对丁这些没必要的改写,他们同样也失去了中国的观众。 《功夫熊猫》的成功,引发了中国电影人对自己文化和历史的反思。看过《功夫熊猫》后,导演陆川说:“我发现对丁这些大洋彼岸的创作者而言,我们熟悉的文化不再是一种束缚创作的沉重包袱,而成为一种最为鲜活和有力的滋养。”好莱坞对中国元素的展现和对中国资源的利用,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王志敏说,“中国元素拥有巨大的市场价值,这是一个对国产电影有利的因素,说明我们的文化得到认同;但同时,中国影人应该不断提高社会洞察力和艺术创造力,充分利用和深层挖掘中国文化资源发展中国电影。”中国电影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文化资源,拍出具有民族气派和时代特色的中国电影。
4 结论
在这个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新时代,面对文化多领域的交融,不参与其中,就会变得缺乏牛机缺乏活力。如今大部分低质量的国产动画和优质的国外动画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在文化的发展历史中,信息的多元化和文化的流通性才能真正地给艺术作品注入流动的血脉,才能真正地使得他们带着民族的朝气蓬勃发展。因此,文化的发展不是故步白封,它要随着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不断进步,但是也不能强制不同文化非正常嫁接,它只能在交流融合的过程中慢慢融合相互转化,这样才能做出真正的好作品。当我们看到好莱坞电影的成功的时候,就已经明白,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需要我们各方面人才共同去努力,无论是在民族的文化事业还是在我们面对文化传播的思想上都应该向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