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伟坚 陈东
【摘 要】 目的:观察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颅内动脉瘤患者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开颅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良好率为63.33%,优于对照组3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死亡率3.3%,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0.00%,显著低于对照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术在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并发症发生发生率及死亡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血管内栓塞;开颅手术;颅内动脉瘤
【中图分类号】R743.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3-0104-02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由于脑血管发生异常改变所导致的瘤样突起,肿瘤一旦出现破裂将导致患者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如治疗方法不当或治疗不及时最终将可能造成患者发生残疾甚至是死亡[1-2]。因此,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应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改善患者的治愈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颅内动脉瘤患者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8~79岁,平均年龄(47.9±3.8)岁;Hunt-hess分级为:Ⅱ级14例,Ⅲ级12例,Ⅳ级3例,Ⅴ级1例;其中前交通动脉瘤14例,后交通动脉瘤13例,基底动脉瘤2例,大脑中动脉瘤1例;对照组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7~79岁,平均年龄(48.2±3.6)岁;Hunt-hess分级为:Ⅱ级13例,Ⅲ级13例,Ⅳ级3例,Ⅴ级1例;其中前交通动脉瘤15例,后交通动脉瘤12例,基底动脉瘤1例,大脑中动脉瘤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分级、病变部位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对患者进行常规麻醉后经股动脉进行穿刺插管,将6F导引管放置于椎动脉或是颈动脉,随后对患者进行全身肝素化,并在对患者瘤体大小位置确定后选择合适的弹簧圈开始置入术。将微导管置入动脉瘤内,将铂金弹簧圈解脱并缠绕于瘤体内部,在确定栓塞位置效果满意后进行解脱,将导管撤出,保留导管鞘6h后拔出,进行常规加压包扎等处理。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开颅手术治疗:选择翼点入路进行手术,在将患者侧裂进行充分暴露后经过侧裂池和颅底各个脑池将患者脑脊液放出,随后将其额叶、颞叶牵开,将患者动脉瘤与周围组织分离,并在显微镜下将患者颅内动脉瘤夹闭[3-4]。所有患者均需于术前术后泵入尼莫地平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