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两岸“话更投机”?

2015-05-30 15:30崔泾
中国广播 2015年7期
关键词:广播节目新媒体

崔泾

【摘 要】本文以《华广快乐EZGO》节目“两岸热点话题”板块为例,分别从话题的选择、话题的表述方式和话题性节目的多种表现手段运用等方面,讨论在两岸关系新形势下,两岸主持人共同主持的广播节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和新思路,以及在新媒体条件下节目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广播节目 对台传播 话题选择 表述方式 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华广快乐EZGO》节目开播四年多以来,以每周一期的频次,讨论了有关祖国大陆和台湾两百多个热点话题,涉及经济、文化、民生、旅游等多个领域。什么样的话题能引发台湾听友的兴趣,什么样的内容能引起台湾听友的共鸣,什么样的节目能收到预想的对台传播效果,一直都是我们重点考量的。

一、话题的选择

近年来,得益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背景大趋势,两岸交流的各种渠道、各项活动都有持续的进展,可供节目选择的话题范围很广,但是怎么选,需要通盘考虑。

从时机来看,一个广播节目进入台湾南部电台,直接面向台湾南部民众,逐步让台湾中南部民众接受、认可并且固定收听,需要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节目形式和内容。在入岛落地的第一个半年,《华广快乐EZGO》节目以两岸民众喜闻乐见的吃喝玩乐话题为主,以此拉近双方的距离。当节目运行走上正轨,开始拥有一定的台湾听众群之后,话题开始转向两岸社会民生热点,从2012年起,每期节目都访问相关的新闻当事人,有了嘉宾和受访人士的参与,整档节目更加多元化和专业化。两岸交流互动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关于两岸经贸、旅游、文化、教育交流等各方面话题都有不少亮点,关键是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和切入点赢得台湾听友的关注。

《华广快乐EZGO》节目运行到第三年时,在准确把握两岸热点、适时有效吸引台湾听友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2013年快乐联播网的收听调查结果显示,《华广快乐EZGO》节目全年得票率最高的两个话题分别是围绕大陆热门综艺节目《我是歌手》以及淘宝“双十一”网络购物节展开的讨论。不难发现,和发生在台湾岛内的新闻事件相比,台湾听众更想听到的是以大陆为新闻主体同时台湾也参与其中尤其在两岸交流的创新领域中取得突破的话题。这样的话题既新颖活泼,符合节目轻松的定位,易于获得台湾年轻受众的青睐,互动性也更强,这类话题成为我们与台湾年轻听友沟通交流的一条捷径。

对任何一个节目来说,创新都尤为重要,入岛落地的节目更是如此。两岸交流最终不可能忽略政治,我们的节目也不可能永远回避两岸政治话题。从2012年起,我們开始有意识地在节目中涉及一些和两岸政治交流相关的内容。有些经贸、民生话题事实上和两岸政治动向密不可分,如果在节目中避而不谈,反而让人觉得生硬,不如坦然面对。例如2014年2月,第三届“北京特色周”在高雄开幕,知名的庆丰包子铺带去了红遍大陆的“主席套餐”。两岸美食交流早已有之,而这次带去的“主席套餐”却不太一样。节目中我们访问了引进大陆老字号美食的台湾河边餐饮企业负责人,让台湾企业经营者自己来说他们策划引进“主席套餐”的初衷和考虑。事实上,虽然这份套餐冠了“主席”的名,但主要还是由于它的原汁原味、物美价廉受到了相当多高雄民众的欢迎。很多民众知道这份美食背后的故事也并不介意,并且乐见两岸美食交流的同时能有更多的民意交流。再比如2014年9月,华艺广播公司主办了“2014台湾高校社团负责人长三角经贸文化研修行”活动。虽然叫作“经贸文化研修行”,但其中不乏与政治相关的一些试探性沟通,比如组织参加活动的台湾同学们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并邀请部分同学在节目中谈他们的参访感受。因为确实很受震撼,触动了他们的家国情怀,他们从年轻人的角度,从上学时的历史教科书说到纪念馆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有的同学明确表示回到台湾后再看到日方对相关历史问题的表态,自己将会有完全不一样的看法。这样的节目虽然触及到政治但又不是有意为之,既接地气、有说服力,又能够以小见大,后来台湾听众的反响也表明,他们对这样的话题并不反感,相反还都比较关心。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节目这方面的内容填补了台湾岛内节目的一部分空白。

虽然随着两岸关系发展,两岸间真正负面的新闻已经不常见了,但由于两岸民众的相互了解和认识还不够深入,近年来还不时出现一些容易引起歧义的新闻话题。比如2014年11月的“茶叶蛋事件”,台湾有学者在电视节目中称大陆百姓收入低消费不起茶叶蛋,这其实是一个“冷饭新炒”后引发的话题,主要折射出的是两岸在相互认知上的欠缺,以及沟通的渴望。我们的节目对这个话题并没有马上贸然跟进,原因有三:第一,虽然“茶叶蛋事件”是个轻松的话题,主持人聊起来也会比较搞笑,但每周话题的立意和论点仍然是我们的第一考量。尽管这个话题在大陆的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但台湾网友的反应却相对淡定,如果我们煞有介事地花上一整期节目的时间来大书特书,会有点小题大做。第二,作为一个已经运行三年多的节目,一直都在向台湾听友传递大陆各方面信息,客观地说,收听过我们节目的台湾听友,是不可能认为大陆民众消费不起茶叶蛋的。第三,这个话题当然可以在我们节目中出现,但以什么样的形式则是需要一些构思和技巧的。后来我们在当月底的节目中,在讨论两岸年轻人“报考公务员”的意愿逐年升高的话题时,以调侃的方式提及不久前的“茶叶蛋事件”,把这件事看作两岸交流发展过程中一个小插曲、一场小玩笑,不值得特别当一回事,只需要鼓励大家眼见为实,邀请台湾听友有机会多来大陆走走看看就够了。

二、话题的表述方式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觉得两岸主持人共同主持、共同讨论的节目形式,在交流的过程中会有一些交锋或者观点上的碰撞。事实上,在运作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两岸之间还是“相互理解”“求同存异”的时候占了大多数。有些观点可能台湾的民众并不赞同,但他们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通常会表示理解,当然这需要主持人必不可少的表述、恰到好处的解释和引导。这个节目中主持人的角色责任重大,台湾听友往往会从大陆主持人的观点和表达中间接地感知大陆。所以,我们希望我们所说的能够让台湾听友听得清、听得懂、听进去,这其中涉及到传播理念问题。

由于这档节目直接面对台湾民众,这些年我们针对“对台传播”以及台湾听友的心理特点进行了一些粗浅的调研。目前大陆的学术界或者说传播业界在对台传播理念方面至少持两种观点:第一种是“拒绝迎合”,认为迎合就是一种讨好,节目中如果传递过多的迎合意味将有损大陆方面的形象和自信,歪曲了我们对台传播的本意,也容易造成大陆听友的反感。第二种则是主张“迎合式引导”,认为态度更重要,我们的工作有时体现在节目传播之外,如果我们的节目能对引导台湾民众心理调适的目标起到一定作用,那么迎合一下也无妨。而我个人认为,所谓的“迎合”不能一概而论,要看是形式上的迎合还是精神上的迎合,或者说用“迎合”这个词有时并不恰当,都说“两岸一家亲”。如果说我们有一点小技巧或小策略可用的话,也是在一个大家庭的范围内,寻求适合双方的经营之道,让两岸之间话更投机、人更投契、心更相通。这些年我们主张的是把“迎合与否”先放一边,以“内容为王”,重点在专业和创意方面着力,通过采访新闻当事人、主持人穿针引线、新闻背景搜集等,把每个讨论的话题说深说透。一档节目所承载的传播意图需要简单明了,如果负担太多,扣上太多的帽子,反而会成为不能承受之重,无法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另一方面,在每年的年度收听调查中,都有台湾听友针对主持人的表现提出意见和建议,比如语速略快、有时顺口使用大陆用语听不太明白、或可以再活泼一点等,我们也在持续的改进中。有人提出,大陆的节目主持人在这个节目中是不是应该多靠近台湾腔,这一点我持保留意见,这个节目的一大特色就在于两岸主持人语言上的对比,也折射出两岸尽管语言相通,但一些詞汇和习惯用语还是有所不同,仔细聆听会发现很有意思。对主持人来说,一开始也可能会受困于主持风格、话题驾驭能力、临场应变等细节,但时间长了就会发现,真实和真情应该是主持这档节目的核心,坦诚相待的交流才能擦出更精彩的火花。

三、话题性节目的多种表现手段运用

在《华广快乐EZGO》节目四年多来的制作过程中,我们通过多方尝试,形成了目前相对稳定和受到听友肯定的话题讨论模式。尽可能多方位地呈现新闻事实、新闻背景,同时搭建一个多方讨论交流的平台,汇聚新闻当事人、业内人士、民众的观点,综合运用记者采访、电话采访、请嘉宾进播音室等多种手段。接下来我们还将通过微信、脸书(Facebook)等渠道接受听友意见的反馈,进一步增强互动效果,使整个节目朝可听性和服务性并重的方向发展。我们希望在这个平台上,在涉及台湾民众尤其是年轻群体切身利益的各民生领域开辟新路,为台湾民众答疑解惑、寻找机会,充分挖掘节目的服务功能。

(作者单位:中国华艺广播公司)

(本文编辑:莫玉玲)

猜你喜欢
广播节目新媒体
论微博、微信在广播节目中的作用
广播节目创优策划探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试析戏剧广播节目的创新之路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
浅议广播节目中背景音乐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