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梅
摘 要: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资金向教育方面大幅度的倾斜,高校财务工作增加了许多新内容,高校的财务管理也面临新的挑战,特别是新《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颁布,迫切需要搭建更加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来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使财务工作与高校的教学、科研实现同步发展。该文阐述了内控控制的涵义、目标,分析高等学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 在借鉴相关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高校自身特点及财务工作新形势,提出了构建高校内控体系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现状 思考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3(a)-0183-02
1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
1.1 内部控制的涵义:
财政部印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于2014年1月1日执行的纲领性文件明确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从静态上讲,内部控制是单位为了防范和管控经济活动风险而建立的内部管理系统。从动态上讲,内部控制是为实现控制目标而应对风险的自我约束和规范的过程,更是一个全面的、动态的、与时俱进的过程,它需要全员参与,它不只是制度,更是行动。
1.2 内部控制的目标
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的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目标是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2 目前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的现状与问题
2.1 对内部控制认识不到位,内部控制建设的主动性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完善治理结构、建立科学化、精细化预算管理机制、完善经费使用内部稽核和内部控制制度,建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制度等多项战略目标及工作任务”。尽管我国高校管理者的风险意识较以前有所提高,但仍有一些单位负责人缺乏风险管理常识,对内控的目标认识不到位,没有认识到内控体系是改善高校管理系统、促进高校发展的需要,甚至有的高校管理者不懂内控的五目标和五要素。个别高等学校的内部控制建设的主动性差或执行混乱,管理无章,没有明确的内部控制范围,内部控制风险防范意识淡薄。
2.2 内部控制建设的执行力不强,手段不足,流于形式。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颁布,现在高校一般都有内部控制制度,但内部控制制度文字描述性东西较多,清晰的标准化工作流程和配套表单缺少。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依然还停留在上层管理层面,主要表现为职能部门或工作小组的管控行为,表现为计划,制度,组织成员的总结。未能真正达到全员化、规范化的推进和实施,也没有定期的内部控制评估,缺乏配套性评估指标和相关考评管理办法等问题,从而导致内部控制体系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2.3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未能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文化传承是大学主要功能之一,它首先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氛围,是一所大学特有的包裹于每一个人的浓厚的一种气息,简而言之是一种大学气象,它是学校浓缩于办学历史的底蕴沉积,它是全体师生共同恪守的基本信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等,体现为学校特有的风尚总和。校园文化是有效提高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的重要条件,直接影响到高校内部治理环境的质量。但是有些高校没有意识到这点,他们认为高校内部控制只和高校的财务部门有关,并没有将其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所以内部控制体系未能真正融入到校园的文化建设中来。
2.4 财务管理控制弱化,内部监督职能缺失
目前高校的内外部经济活动日趋复杂、频繁,高校拥有的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各类资产规模逐渐加大,相对于杜绝腐败,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高校的各级部门要有清醒的经济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高等学校相关的监督、奖惩、责任追究等配套制度还不完善,如何协调好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极其重要。
3 加强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的对策思考
3.1 规范经济活动运行流程,推进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制度化
首先,在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要建立起由单位负责人任组长的内部控制领导小组的核心作用。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的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建立健全高校内部控制机制,包括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监督实现有效分离,权责对等;建立领导班子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相结合的议事决策机制、岗位责任制、内部监督等机制。二是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包括管理制度、操作手册。建立健全单位“一把手”的主要责任,确保内控规范施行取得实效。以单位文件形式下发内部控制规范贯彻实施方案。要变被动内控为主动内控和自觉内控。使风险管控理念深入人心,为构建全方位的内控监督体系奠定思想基础。其次,为更好地对高校经济活动进行计划、指挥和控制,核心问题是授权审批和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高校通健全和强化内部组织机构,制定和执行恰当的程序,从程序上注重岗位、部门之间制约、制衡,对各项业务必须经过授权、审批、执行、检查等程序,对于大额资金使用、大宗物资设备采购、重要人事任免、重大工程招标等的决策审批与执行,应当设计更加严格的、制度化的处理程序,并建立多层次考评结合的内部监督机制,以利于事后审计评估。
3.2 不断完善会计信息化以实现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现代化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会计信息系统的普及运用,高校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环境发生了深重大变化,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但是任何信息系都不是无懈可击的,制度也不可能是天衣无缝。因此就需要加大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改造或新增投入,不断完善与《内控规范》相适应的信息系统,将《内控规范》要求尽可能嵌入信息系统,从而实现对各类业务和活动的自动控制。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加强内部控制,将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管理、建设项目管理、资产管理、合同管理等主要业务控制流程嵌入到信息系统中,纳入统一管控体系中,健全制度规范,完善流程控制,强化业务衔接,注重信息共享,形成联动机制,实现财务和业务的有机结合,保障各项工作协同高效发展。
3.3 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全方位推进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内部环境是高等学校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的基础。根据《规范》规定,“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单位经济活动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覆盖经济活动所涉及的各种业务和事项,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控制,不存在空白点”。内部控制规范是一个“大内控”,并非“小内控”。所谓“大内控”就是“全面、全员、全程、全方法”。“全面”就是指单位内部和各项业务活动都必须制定规范的内部控制办法和措施。“全员”是指内部控制,人人有责。在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在内部控制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内控制度的学习培训,将高校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引导和激励全体员工,增强员工的认同感和使命感,便每个员工自觉成为高校内部控制系统的执行者、维护者。“全程”是指每项业务的发生,从决策、审批、执行、监督,到保管、记账、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控制,任何一个环节的缺陷或漏洞都会给单位带来巨大风险。“全方法”是指内部控制的方法涵盖了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内部授权审批控制、预算控制、归口管理、财产保护控制、会计控制、单据控制、信息公开等,这些控制方法并不是单一的,而是有机结合的,形成一个控制体系。
3.4 实行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加强高校内部控制的内外监督
内外监督是内控规范的要素之一,也是《内控规范》得以贯彻执行的重要保障机制。在新形势下,切实做好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工作,是加强财务监督的根本途经和基本手段,是提高学校治理能力的重大举措。由于高校财务信息涉及到面广、敏感性高、导致高校财务信息透明度不强、主动性较差。高校应统一思想,加强领导,落实措施,进一步明确财务信息公开的范围、内容、形式。建立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机制和管理体制。由于高校财务信息涉及到高校的方方面面,高校财务处难以单独掌握所有的信息。因此建立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组织管理体制应由财务处牵头,将涉及到财务信息的重要部门如校办、人事处、设备处、国资办等部门组织起来,成立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时时监控、及时核查、整改反馈、跟踪问效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机制,使《内控规范》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中切实有效执行,并持续发挥作用。同时《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规定:“高等学校应依法接受主管部门和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强化财政、审计、专业机构和社会公众对内控执行效果的监督,不断完善内控制度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政部(财会[2012]21号)[Z].
[2] 杨艳玲.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杭州财会,2007(6).
[3] 陆文斌,颜瑞阳,吴杰.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问题探讨[J].会计之友,2014(9):82-85.
[4] 李丽丽.强化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研究[J].时代经贸,2014(6):120.
[5] 赵玉琳.集团公司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创新措施[J].会计之友,2014(2):83-85.
[6] 王宝庆,王弘毅.行政事业单位推进内控规范若干问题认识[J].会计之友,2014 (6):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