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环节的思考

2015-05-30 09:39:06蔡珍珍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5年7期

蔡珍珍

内容摘要:提问是一门艺术,语文课堂上的提问技巧是一个语文老师文化功底的体现。有效的提问应该是以启发性为主的,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能力训练,在课堂问答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进步。鉴于此,笔者就个人的语文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语文可课堂教学 提问环节 思考和建议

一.提问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学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认识水平,了解他们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只有全面地了解后,我们才能有的放矢,我们的提问才能与学生的思维相碰触,从而掌握教学的主动权。因此设计提问的时候,我们既要考虑到学生的思维习惯,又要考虑到他们已掌握的知识内容和学习的兴趣所在。如在上《南州六月荔枝丹》一课时我先出示了荔枝的图片,然后提问这是什么。当学生答出荔枝后,我再进一步提问关于荔枝你们了解多少。由于学生平时对荔枝都不陌生,所以大家都各抒己见谈起自己所知道的荔枝的特点和相关知识。等学生热烈地讨论完后,我再适时提出一些关于荔枝的比较专业的问题,这样一来就一定程度上难住了学生,他们就自然而然地把注意力转移到课文里去了。一连串的问题,既激发了学生去关注身边事物的兴趣,又促使他们更好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其次,在课堂提问中,做到层次分明,难易相当,使每类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让中低层的学生也能在回答问题中体会到成就感,最终达到全面训练,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提问要有启发性和探究性

我们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能够对他们的思维产生一定的启迪的作用,有效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思想上的波澜,启发他们心灵的门户,点燃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如在上《离太阳最近的树》时,我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红柳树的悲剧让你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学生是感兴趣的,他们纷纷表示自己想到了藏羚羊、沙尘暴、白色污染等,于是,我再趁机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问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表示我们人类要顺应自然,谨慎合理地利用和改造自然,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共享地球,共同发展。此外,我们提出的问题还要有探究性。探究性问题是指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开拓思维的问题。我们在课堂上应该尽可能地多提此类问题,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我们提出的问题其一要能鼓励学生参与,让学生积极融入到探究性的学习氛围当中。其二要有层次感,有一个从易到难的衔接过程,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其三要有多种可能的解释或回答,让学生的思维不必拘泥于一个狭小的范围。如我在上《项链》这篇课文时,在结尾处提了这样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听了佛来思节夫人的话后,马蒂尔德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会说什么话?学生开始热火朝天地讨论,然后答出惊讶、伤心、痛不欲生、坦然等各种反应,说出“你怎么不早说?你把我害得好惨啊!”“算了,这对我来说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等各种话语。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激起了学生的思维碰撞,让他们每个人都有话想说,有话可说。

三.提问后要多予以肯定

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并不是每个学生的回答都是准确无误,符合我们的预设答案的。有些学生由于语文基础差或文化功底有限,对于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可能会不知所措,甚者错得离谱。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首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简单地否定他们的答案或者一味地批评,还有一些老师会有很浓重的“恨铁不成钢”的表情,这些都会对学生造成伤害,他们会觉得我真的这么差吗?一无是处吗?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充分地尊重学生,给予他们热情和鼓励,分析他们得出错误答案的原因,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明确了自己的错误,找到了问题的正确答案。这样一来学生如果回答正确了最好,即使回答错误了,教师仍然可以把他们往正确的方向引导。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多给予学生肯定和表扬,少给予学生否定和批评,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上是受到尊重的个体,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心,让他们首先有兴趣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其次才是有能力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综上所述,如何设计课堂的有效提问是一门需要我们语文老师不断探索研究的学问,我们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地总结自身的教学经验,丰富自己的课堂提问技巧,不仅知道怎么问,还知道问了以后可以让学生收获什么。而不只是营造一种很激烈的课堂问答的假象,所以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不但要有学问,而且要会学“问”,希望在这条探索的道路上与所有的语文老师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