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贵
[摘要]惩戒也是一种教育,是教师依法对学生不合规范的行为施以否定性的制裁,是以促进其合规范行为的产生与巩固的一种教育。作为教育手段之一的惩戒,它与体罚有根本的区别,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但惩戒教育也要讲究艺术,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了解惩戒的代价和风险,把握好教师惩戒的权限,并遵循有关的原则施教,发挥惩戒教育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教育惩戒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10095
通常大家谈起对学生的教育,都会提及所谓的“激励”、“赏识”、“包容”、“相信”学生等方式方法,以达到增强其自信、激励其斗志,进而使其出现“点石成金”的变化,至于具体做法前人之述备矣,就不再做累赘叙述。笔者现就近几年大家所关注的惩戒教育谈几点体会,就算是引玉之砖吧!
一、惩戒与体罚的区别
首先有必要对惩戒和体罚加以辨析,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把二者混为一谈。其实在教育中,惩戒是“通过给学生身心施加某种影响,使其感到难受或羞耻,激发其悔改之意,从而达到矫正的目的”的一种教育手段;体罚则是指“施加惩罚使学生身心感受到痛苦,以促使其为避免痛苦而改正错误”。从目的上看,惩戒是为了帮助学生真正认识错误,悔过自新,重在教育改过,使其“不愿”犯错;体罚则侧重于使学生惧怕皮肉之苦,从而“不敢”犯错。
二、惩戒教育的必要性
惩戒本身亦是一种教育——挫折教育。 惩者,以正其心也,教育的本质就是“正其心”,使其全面发展。我国教育界有“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一说,强调惩戒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目的是教书育人,便有了此说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惩戒教育”与“鼓励式教育”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而已,我们没有必要谈“惩戒而色变”。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每个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调皮、捣蛋的学生会出现,优秀的学生也会出现;针对学生的失范行为采取的否定性制裁,是一种合理的他律手段。响鼓还需重锤敲,一直在和风细雨中成长的孩子,会受不了一点点挫折的,有时必要的敲打,也有利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获得心灵的修复。
三、惩戒教育有效、可行的条件和要求
1.教师要有爱心
有人说过,爱是教育的生命,爱自己的孩子那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才是无私。教师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辉煌的事业,应该用爱的言行书写人生、诠释教育。因此,在进行惩戒教育时,要怀着对生命的敬畏,用爱融化学生心底的坚冰、滋润每颗稚嫩的心田。
2.社會的支持和家长的配合
教育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仅靠学校很难完成,还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家长的配合。家庭、学校、社会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应该,也不能够出纰漏或问题,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任何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对学生的教育,进而影响到学生身体、心灵的成长。在当下倡导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鼓励式教育成了教育的主流,而与主流相“背道而驰”的惩戒教育略显势弱,更需要家长的支持和社会的配合。
3.惩戒时出发点正确
惩戒教育意在教育,而非惩戒,因此,实施惩戒的时候应该对事不对人。教育者要怀有“治病救人”的态度来完成惩戒,不能把惩戒作为一种发泄,更不能凭借一时冲动而完成。教师实施惩戒的出发点只能是学生违背相应纪律规范的结果,而不能凭感情用事,采取随意性态度,更不能是出于私心报复。在惩戒与过失之间,要有必然的联系,而不要涉及与过失无关的学生的个人特征及过去的经历。
4.惩戒时要适度
教育是讲究分寸的,无论是何种惩戒,绝不能以牺牲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代价是实施惩戒的底线,应适当为佳,过之或不及均不能取得理想效果。我们反对那种不是“宠”就是“惯”的畸形保护式教育,但更反对那种对学生进行“暴晒”、“撞墙”、“刺字”、“罚跪”等损害身心健康的狂风暴雨般的教育。
5.惩戒时要可接受
在惩戒过程中要注意惩戒的可接受性,教师采取惩戒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学生,使其改正缺点和错误,而个性的千差万别使得惩戒的使用要把握实际的操作性,要对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做深入的了解。惩戒前还要追问:这个孩子的性格特征怎样?这种惩戒适不适合这个孩子的性格特征?这个孩子能否积极配合完成惩戒行为等。
6.惩戒要讲艺术
惩戒其实是门艺术,动辄让孩子写检查,一遍又一遍地写,写多少多少字以上等,诸如此类,采取简单的方式解决问题,其实是教育的下策,如果写检查就能收到教育的效果,也未免太简单了,选择一种有效的惩戒方法,更是教育的艺术。
综上所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学校、年级,调皮捣蛋的学生都是客观存在的,尽管他们人数不多,但教育工作是不可避免的问题。他们的成长须和风细雨的教育引导,但也离不开严格的惩戒。教师不能因为诸多负面信息的狂轰滥炸,因噎废食而放弃对学生的教育。教师应明知学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辛勤的工作,决非一蹴而就,需要不断地开拓探索前进,不断完善和提高。
(责任编辑斯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