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文言文的尝试

2015-05-30 06:18:44吕向春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5年7期
关键词:语感文言文课文

吕向春

文言作品经过历史筛选,许多诗文堪称精品,大多布局严谨、行文简洁、气韵生动、文采斐然。而且具有三个方面的功能:即认识功能——文化价值;陶冶功能——教育价值;发展功能——艺术价值。

由于文言文课文的特殊性,需要学生反复研读,才能做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新的知识的产生,是在对已有知识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实现的。因此,文言文学习需要学习活动和对活动过程的自我意识(自我反省和自我调节)的协调统一,即需要学生进行反思。所谓的反思,实际上就是行为主体对自身、对实践活动过程及相关的主体认识的再认识。就学生而言,是对本人的学习实践活动及其学习方法的重新认识。把它用于学习上则是反思性学习。反思性学习,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对学习活动过程的反思来进行学习。反思性学习不仅仅是对学习一般性的回顾或复习,还是深究学习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等,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的性质。

一、在朗读中培养语感

学过英语的人一定有这样的体会,学好英语最最要紧的莫过于培养良好的英语语感。文言文也一样。新语文教学大纲,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量,淡化了语言文字训练,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诵读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学习文言文的实际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方法。古人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以说,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一把金钥匙。教学文言文,就得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教师在教授时,要注意多读。一般来说,可分为“学前三读”,第一读:学读。即让学生自己根据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并注意句子正确的停顿和节奏。第二读:品读。即让学生在学读的基础上,熟练地朗读课文,从读中去感悟文章的大概意思,从整体上初步感知课文文意。第三读:诵读。即让学生深刻感悟课文意思,再根据文意来记忆并背诵课文。这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按部就班方能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让他们做到会读、会译、会背。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接受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纵观初中的三年教本,文言文的编排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特别是对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的七年级新生而言,朗朗上口、简单明了的文言文就颇受学生的欢迎。笔者在执教《论语十则》一文的时候,发现学生喜欢朗读“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等这些语意浅显的文句。笔者在教学时就让学生自主朗读,通过朗读体会句子的意思。对这些简单的语段来说,通过反复阅读就能明白意思,何况教师也不必花很多的时间进行逐字逐句翻译的传统教法。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二、在自学中引导学法

能朗读到会朗读,还只是文言文学习的一个基础。要理解文言文的意思,那就得翻译。传统教法中往往以教师的满堂灌为主要手段,很少让学生自主地去学。这种学法和教法,只能导致学生成为一台“复写器”“复读机”,死记硬背,三天忘记。没有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的确是不行的。文言文教学,也要该出手时就出手,该放手时就放手,做到收放自如,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首先,得让学生预习。一般来说,大部分的学生手头至少有一两本的参考用书,这也让学生能够在预习的时候得到一些帮助。所以,我们在布置预习的时候,一定要明确学生的任务,让他们能够有目的地自学。但是教师的督促也必须要紧跟上,即用小练习也好,上课时提问也好,一定要让学生自觉地去学,当然,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咨询同学或教师。那么在正式上课时,就能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学习的时候才不至于如听天书一样,脑中空空,什么都没有,甚至连自己掌握了多少也不知道。而且这种自主预习的方法也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的能力,让他们在没有教师的帮助下,也能够自主完成课文的学习。

其次,得让学生多说。通常,教师在教授古文的时候,往往以教师的讲为主,很少听到学生的说。新课程改革是让学生从沉默中觉醒起来,让他们能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课堂中解放出来,让教师成为配角,学生成为主角,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就让学生根据课文设置情景,并进行表演。一来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二来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课堂是学生的,就要让他们多开口,多提问,教师只能起到纠正和串联的作用。如执教七年级下的《夸父逐日》和《狼》,让学生先预习,再自由组合进行情节表演。当学生在台上表演时,台下的同学也不能空闲下来,他们的任务是找出表演者理解有误或值得商榷的地方,再大家一起来讨论确定正确合适的译文。这种方法既能活跃课堂的气氛,又能让学生加深印象,牢记所学的知识。

最后,得让学生反问。在语文文言文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的反思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水平,这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语文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的知识,把不理解的问题解决掉,这是最后一步的目的。让学生针对反思学习中遗留下来的问题反问,考虑到有的学生比较胆小,不敢当面提问,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选择书面提问或当堂提问。把反思的问题留在学校解决,不让问题带回家。

三、在温故中自主探究

随着学习的深入和难度的增加,学生循序渐进的过程也为他们积累了不少的文言知识和文言词汇,这对学习新的课文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例如七年级下的《狼》,学生用上述的方法学习之后,也遗留了不少问题,如“投以骨”,经过学生的讨论,最后确定为:这句是倒装句,应为“以骨投”,意思是把骨头扔给狼。又如“一狼洞其中”中的“洞”,意思是打洞,名词作动词使用。又如“其一犬坐于前”中的“犬”,经常解释成“狗”,但文章中根据上下文的联系,意思就发生了改变,即“像狗一样”,属名词作状语。了解了文意,并掌握了本文中的特殊词汇,那我们再遇见蒲松龄的《狼三则》中的另两则,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这说明,引导的方法能让学生自觉学习、独立学习、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这样就能提高文言文课堂的思维能力,使文言文课堂真正活跃起来。

对文言文来说,无论教师采用哪种教法,最终的目的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让人文情感走进课堂,让每位学生爱上文言文。

在古文教学中,教师应以生动的课堂气氛,丰富的古文化知识来吸引学生,并通过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展现中国文字的语言魅力。通过展示作品文化意蕴的深层内涵,让学生感受作品魅力,把他们带到文言文作品的优美境界中。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中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品位,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让中国的古典文学艺术光辉永驻。

★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兴一中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语感文言文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08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54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2:54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中学语文(2015年21期)2015-03-01 03:5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