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春兰
《江南的冬景》处处显示着热烈。
第一段写北国的冬天,作者除了最后一句出现了“热闹”一词,其余都用叙述的语言,形式虽然朴素,情感却很热烈。“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大都知道”说明在北国过冬天的人当然很多,这里面有许多的人都知道的滋味,滋味的强烈感受得到了强化,而“围炉煮茗”“吃涮羊肉”“饮白干”等生活内容充满了让人联想的张力,人入境中,北国冬天的热烈刺激的会油然而生。雪深几尺,风大若雷的北国两三个月的蛰居生活,作者感受到的不是单调乏味而是“最有劲”,即便是对孩子们也同样如此。闲食“有的是”,热闹的节期接二连三,有了这些,想要孩子们不热闹都难!
南国的冬天和江南的冬天的不同也是强烈表达出的。闽粤的冬天原极和暖,和暖就没有了冬天的味儿,极和暖就太不像冬天了,“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着”,“不得不”表达的是强烈的别扭味儿,在乡人居住的篱落看得见“许多”的“杂七杂八”的秋花,这就更让人错乱了季节,不妥不屑的感觉很浓。
北国的冬天太热闹,南国的冬天太和暖,江南的冬天似乎应当是最“冬天”的,最“江南”的。
先看江南的花。江南冬天也有花,但花是一点一丛,远不是“许多”的“杂七杂八”,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花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这一点—丛的桕子,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的,以梅花类比,叶落之后的树的骨感出来了,冬天的味道强烈了。江南的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会感到凄清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长江一带,还可以看到冬至而不败的芦花,红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这里表达的寒冬不见肃杀却可以意外看到生机的喜悦!
雨中的冬天常常是萧瑟更加凄冷难耐,冬雨中的江南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繁忙的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长桥远阜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一幅淡淡的江南乡居水墨画给人的感受够不够悠闲?仅止于此,淡的味道有,冷的感觉也有。于是作者在画面中加上了几个喧哗的酒客,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加一味红黄月晕,这里喧哗的声音,红黄的色彩彻底改变了原有的基调,淡然转化为洒脱并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的大感慨了。
雪中的江南丝毫没有寒意,更多的是一种趣味。这一个层次作者展开联想,大量引入诗句来表达情感,充满了动感的情趣。“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彤云密布之时,诗人的喝酒的欲望变得非常强烈,跃跃欲试的情态跃然纸上。“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作者想象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酒香熏人醉,逗趣酒姑娘的想象又多了几分情趣。“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柴门虽然破旧,懂人的犬吠声多了几分人情味,风雪中的夜归人也许是为了踏雪赏梅,也许是酒酣而归,也许是晤友兴未了,犬吠助人兴。“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童趣童情扑面而来。
文中三次写到了散步,第一次放在写江南的植物之后,可以用来表达江南之冬,不但没有压抑人出去的欲望,明朗情调下的江南之冬却在引诱人们出去散步,那里有一带的芦花,有能保持三个月以上的红叶,还有点缀枝头可以乱梅花之真的雪白的桕子。后两次放在文章的最后。江南冬景无论是明朗的天气还是雨雪的天气,无论是曝背谈天的老人还是踏雪折梅的孩童,无论的多情的诗人作家还是乡居的农人,谁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乐趣,这样美丽的江南之冬,不是用来让人体会的,是催促所有人出去欣赏的,触摸的。所以,最后两次写散步,实际上是表达出作者已经情不自禁,太多的江南冬景只有走在江南的冬景中才会欣赏到,急切之情具体可感。
从全文来看,作者所写的江南冬景总体特征是淡然的,没有明艳的色彩,没有奇绝的构景,甚至没有一句强烈的抒情,但其中蕴含的感情却是涌动不止的,热烈澎湃的。
内容上采用多角度比照,北国的冬天外面是冰天雪地,但人们却是蛰居屋内,而且是热闹强烈,南国的冬天和暖异常,其实不能叫做冬天。唯有江南的冬天,既有冬天的味道,更有区别于其它地方的冬景,容易引发人心驰神往的冲动。
写南国的冬景,层次清楚,由实而虚。江南的草、叶、花,象水墨画一样的微雨中的江南乡村撩人眼,拨人心。而写到江南的雪,作者却是全部引用古人诗句,四处引用给了人巨大的想象空间,在想象中,你不会有丝毫的寒意,涌起的是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动人画面。如此的虚写,想象出的江南冬天的雪景更富有感染力。看到的美,想到的更美,于是最后热烈之情水到渠成地促成自己赶紧去散步赏景的行动。
★作者单位:江苏口岸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