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相琴
教育即生活。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因而教育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理应是妙趣横生、趣味无穷、备受学生青睐的课堂。教师应该努力走出语文教学的误区,构建一个美好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发现语文的魅力,让学生把生活与语文学习水乳交融,让学生把语文课堂当成求知的乐土。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学生喜欢的课堂呢?笔者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思考。
一、构建生活的课堂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笔者认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拓宽教育教学的场所,让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出教室,走进自然,走向社会,融入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
教师应该努力沟通好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一系列可能的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的语文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增加学生实践语文学习的机会,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参与过程中亲身体验、感悟、思考。学生亲身体验并得到的感悟往往比课堂教育来得有效。而且生活也是学生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不竭源泉。
比如在讲解高中语文必修一“梳理探究”板块《奇妙的对联》一课时,我让学生课前预习,留心生活中的对联,进行搜集整理并思考点评。课堂上学生就课前预习情况进行交流讨论。如此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交流合作探究,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对联的基本常识,在点评的过程中也学会了欣赏对联。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创造,尝试创作对联。这堂课,教师让孩子们积极地走出教室,走近生活,再走进教室,回归生活,学生兴趣被激发,又学以致用。进而对对联产生了更加奇妙的情愫,也了解了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构建兴趣的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充分有效地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上融入优美动听的音乐、五彩斑斓的图画、具体形象的视频等,来创设一个趣味盎然的情境。学生进入情境,产生兴趣,产生联想,并积极思考,从而变“被动学习”会“主动学习”,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当下许多学生都非常喜爱音乐,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特点,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恰当地将音乐与语文课堂融合,让学生能够在快乐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而快乐的教育也必将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进而在兴趣的作用下激发起自主自觉的热忱。而且,音乐能够帮助同学们理解课文的内涵,在与音乐产生的共鸣中达到与课文作者思想的共鸣。
例如,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入林宥嘉演唱的《再别康桥》,以辅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或是记住诗歌的内容。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认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欣赏电视剧《红楼梦》中的相关片段,以帮助学生对名著中的人物有一个整体性的认知,并且从直观的形象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构建激情的课堂
生活需要激情,语文教学更需要激情。语文教师应该是个性情中人。所谓“情动于中而发于外”。一个教师要用自己的态度来影响学生,用发自肺腑的真情来感染学生,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积极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热爱。试想,当一位教师带着满腔的激情走进教室,他的课堂博学而有趣,生动且幽默,充满智慧与愉悦的光芒,那么,学习还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吗?学生还会两眼呆滞枯坐走神吗?因此,激情,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没有激情的课堂就像一潭死水,没有激情的课堂是难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其课堂教学效率也会大打折扣。
例如针对某些略微深奥、枯燥的经典名著,如必修四的名著导读之一“莎士比亚戏剧”,以及必修五的名著导读之一《堂吉诃德》等,可以让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自由节选其中的某个片段,来编排成一个个小戏剧。这样,学生在节选戏剧,审读戏剧,编排戏剧等一系列的过程中,不由自主地燃起了对戏剧表演的热情,同时也对相应的作品及其间的人物有了更为深刻的道理。这样的激情课堂,比教师一人在三尺讲台上苦口婆心地讲授效果要好得多。
四、构建对话的课堂
对课堂特征来说,教师应该彻底改变传统课堂的单一、专制、被动、封闭等特征,使师生能够在全新的课堂上平等地进行对话,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和互动,师生团结合作,交流探究,探索知识的无穷魅力,创设全新的民主、和谐、自由、开放的课堂氛围,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其个性得到张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得到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
教学是有知识经验的人与获得这些知识经验的人之间的交往。那么,语文教学就应该是在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的。新课堂要求我们从“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走向“师生对话论”,也正是体现了以对话为特征的教学,要求师生之间要有更多的沟通与交流。事实上,以课堂教学为媒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各自根据自身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进行心与心之间的对话,各抒己见,探究合作,从而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化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学习必修一“梳理探究”板块的《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时,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毕竟,学生作为更年轻的一代,是社会里面最新鲜的血液,他们是比教师更多的接触当今社会上活跃的新词新语以及各种各样的流行文化。越是接触得多,越是使用得多,越是实践得多,也就更有发言权。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理应进行亲切的交流、平等的对话,让语文课堂成为平等自由的对话的课堂。
★作者单位:四川泸州市合江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