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015-05-30 10:48费春城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邹韬奋桃花源创设

费春城

[摘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已经被广大教师教学所重视,然而如何让学生在一堂课中都能处于亢奋的学习状态却是个难题。侧重从阅读课的导入、阅读课中的教学、阅读课的结束三个环节谈谈具体做法。

[关键词]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拓展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10020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内驱力,是学生学习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的体会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心理期待情境,激发学生急切学习新课的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在其《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指出:“所谓课上得有趣,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趣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段话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一种让学生“感到惊奇甚至震惊”的心理期待情境,让学生带着这种期待去学习,以达到启迪学生智慧的目的。

如教学《狼》一课,笔者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从前有一个屠夫,傍晚卖完肉回家,在半路上遇到了两只狼。它们虎视眈眈,紧紧地跟在屠夫后面,而且越来越近……这位屠夫的命运会怎样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狼》所描述的内容。”这样,学生的心也就紧紧随着屠夫跳动起来,他们读完后终于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唉,总算脱险了……”但更多的学生是:“耶——真了不起,太勇敢,太机智了,竟然连劈两狼!”创设这样的心理期待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急切学习新课的欲望,而且帮助学生克服了文言文初读时语义上的障碍,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熟读了课文,基本把握了人物特点。

二、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深入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怀着心理期待,一口气读完课文后,心情逐渐平静下来,再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他们的学习愿望就没那么强烈了,甚至热情完全消退。如何才能让学生再生学习热情呢?笔者采取的办法是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的积极性。

如《桃花源记》一课,笔者从成语“世外桃源”引入,并让学生随着“渔人”的脚步进入课文,初步领略那“风景这边独好”后,为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入阅读课文,又创设以下问题情境:“我们已经初步领略了桃花源里幽美的生活环境,桃花源的美难道仅仅是因为它的景色宜人吗?看到如此令人神往的所在,渔人一定会进一步深入了解,那么他了解到比景象更美的是什么?”当学生了解到桃花源没有阶级、没有压迫,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睦相处的快乐生活后,笔者再问:“这样美妙的地方,一定会使我们有故地重游的欲望,可当我们随着渔人再访桃花源时会发现什么情况?说明了什么?这个世外桃源在那时存在吗?作者为什么会创造出这样一个美好的地方?”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一步步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认清那个社会的现实,从而更加热爱今天的社会主义制度。

三、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拓展学习的热情

教师在课文教学快要结束时,巧妙运用或意味深长,或悬念难消的教学用语,创设一种探究情境,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拓展学习的愿望。

如教学邹韬奋的《我的母亲》一课时,笔者抓住小结这一环节,有意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再学习的欲望:“同学们,《我的母亲》一课虽然就要学完了,但我们仍在为邹韬奋的母亲的不幸早逝而痛惜,为她的奉献精神所感动,尤其是她一边为邹韬奋被打竹板而唏唏嘘嘘泪如泉涌,一边勉强地说‘打得好的矛盾情形,以及夏天深夜流着汗为邹韬奋做鞋子的情景等仍历历在目。在此我们把阎维文演唱的《母亲》送给邹韬奋的母亲吧!”学生个个随声唱起来。歌曲快要结束时,笔者出示朱德所写的《回忆我的母亲》一文,并声情并茂地说:“你们知道朱德总司令为什么会成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吗?这一切都与他的母亲的关怀教育分不开。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朱德总司令写下了这篇《回忆我的母亲》,大家课后阅读看看朱德记叙了母亲哪些事,赞扬了母亲哪些品质?”创设教学情境,一次又一次激发学生,学生乐此不疲,不但拓展了学习,而且还进行了即兴写作。

课堂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纯粹的说教,单调的问题,直接的作业布置,往往并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極性,只有根据教学各阶段及不同学习任务的需要,相机地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有兴趣,教师教有信心,从而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陈剑平)

猜你喜欢
邹韬奋桃花源创设
走进桃花源
再造“桃花源”
《四季桃花源》独幅版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你,是我永远的追随
你,是我永远的追随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隐匿的桃花源
生命不息 著述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