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匈
马君武,广西桂林人。1905年冬,马君武自日本返国,任中国公学教务长兼理化教授(后任校长)。那时胡适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娃儿,来到上海投考中国公学,监考人正好是马君武。他给胡适出的题目是“言志”。胡适洋洋洒洒做了下来,马君武慧眼识珠,连声叫好,并预言此子若能刻苦努力,将来定成大材。胡适入学之时,马君武特地找他谈话,一番殷殷勉励,对胡适后来的长进,起了很大作用。当时的中国公学,实为革命派的大本营,很出了一些人物,如蒋翊武,辛亥革命先驱,被清廷捕杀于桂林;如杨杏佛,中国人权大同盟秘书长,国民党特务将他暗杀,鲁迅先生作诗悼云:“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当时中国公学革命气氛浓厚,学生们大兴剪辫子之风。马校长特别关照胡适,说他的志趣不在激烈斗争,而在做学问。大家不要为难他。这也应该算一个知人之明或者因材施教的例子吧。
为寻求实业救国之道,马君武曾两次负笈德国,获柏林大学工科博士学位。后来有人讹传其博士论文是以研究皮蛋为内容,说马君武钻了德国人不懂中国皮蛋的空子,糊弄导师,实属无聊云云,一时间,以讹传讹,“皮蛋博士”的恶谥满天飞。其实,了解内情的人都知道,他的博士论文是以研究关系中国国计民生的蚕丝的七种元素为内容,具有独到见解而获得学位的。留学期间,马先生翻译了《立体几何》《化学原理和有机化学》《矿物学》等自然科学论著,还翻译了达尔文的《物种原始》和卢梭的《民约论》以及拜伦、歌德、托尔斯泰、席勒、雪莱等人的文学作品。第二次回国后,即在《新青年》杂志上介绍黑格尔的《一元哲学》,并编辑出版了中国第一部《德华辞典》。真才实学,名重一时。
马先生穷毕生之精力,为教育事业奔波劳顿,出任过上海中国公学、北京工业大学、上海大厦大学、广西大学校长。泱泱大国,不乏名人,然当过四所大学校长者,当今之世,能有几人?
广西大学于1928年创立。1929年粤桂战事爆发,西大停办。1931年秋,广西省政府讨论恢复广西大学。会上竟有短视者发出谬论:广西不需要高等教育,广西的学生要上大学,完全可以到外省去云云。马君武力排众议,列举瑞士、比利时,地比广西小,人比广西少,然而别人都有十几所大学,广西岂能一所都没有?教育不倡,人才不济,何以强国强省!目光之远大,道理之深邃,反对派无言以对,座中人无不折服。最后省政府决定恢复西大,马君武立了大功!当年办学条件之差,今之人无法想象。马校长宵衣旰食,励精图治。建校舍,请名师,写校歌,站讲台,事必躬亲。有一次,马君武同地质学家李四光面见广西省长黄旭初,要求办一所科学实验馆。马君武乃民国元老,同盟会第一任秘书长,当年在日本组建同盟会前,与孙中山先生晤面,一个讲广东话,一个讲桂林话,互相不能沟通,最后以英语交谈。马君武任广西省长时,曾是黄旭初的上司,黄二话没说,应承拨款,遂使桂林雁山与西大校园一街之隔,有了一方科学家的用武之地。
1939年秋,广西大学改省立为国立,成为包括好几所学院的综合性大学,在全国也小有一点名气。外省学子前来求学的不在少数,甚至有从外省名牌大学转学而来者。由于马先生的多年经营,在中国学界一时竟有“北蔡(元培)南马(君武)”之说。
1940年8月1日,马君武先生积劳成疾,与世长辞。周恩来从重庆寄来敬挽:“一代宗师”,朱德、彭德怀的挽词是:“教泽在人”。马先生的墓茔今在桂林雁山广西大学旧址,马先生创办的广西大学,今已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南方教育重镇。校园里,马先生的塑像安静地站立着,向每一个走过他身旁的人投以睿智慈祥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