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水对人的重要性极高,甚至超过其他补给品。因此自我训练的重点就在于防止身体脱水,由于肌肉长期缺乏水分就有可能导致痉挛发生,所以在正确的时间下补充适量的水分,便显得非常重要。不过有一点请特别注意,饮水固然优于含糖饮料,但过多过少的饮水皆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正应了“凡事有度,过犹不及”之道理。
一直有“运动中猛然喝水会导致身体疾速猝伤,特别是喝冰水”的说法。不过随着科技的进步,有不少研究和论证正逐步推翻了最初的观念,运动前、中、后喝水的时间和量已是人们开始注意和探讨的课题,特别是初入运动之时。在活动过程中人们往往忘记要替身体补充水分,一旦人体水分的缺乏量接近人的体重8%以上,就可能对身体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就算我们没有进行剧烈运动,身体的水分仍旧会随着人的某些生理状态、行为而流失,特别是小便、呼吸和流汗,累积起来流失量可达到2500ml。这也是为什么学者甚或医生们呼吁,一天的饮水量须达到2000ml才能维持生物体正常的运作。由此可见就连在工作、走路、洗澡、睡觉等日常生活中,都能促使水分离开身体,那么可想而知运动期间水分流失的速度和量有多惊人。
在人体中水分的比重约占70%,这和地表被水覆盖之比例接近,就算不吃任何东西只喝水,人体还能存活至多6个星期。其中身体的总司令官——大脑内含的水分就高达90%,这表示水和人体是息息相关的。水不仅能加速新陈代谢、调解体温,也可维持身体环境平衡,所以说若想减肥就先从戒饮料、多喝水做起。
说白了人体内的水就是体液,体液的主要组成成分包含水和电解质,后者存在的意义比你我想像中的还要重要许多,举凡神经传导、肌肉运动,都需要电解质的存在才可运作,常见的以钠为主,钙、镁和钾等电解质都是人体内重要的存在元素。其中水分的补充则尤为重要,在非运动状态和运动状态下,该怎么补水,在什么时候补水会比较恰当都有讲究。
非运动期间
1 流失多少,就要补充多少
如果不是职业运动员,且身体并非处在不健康的状态中,如:中暑、发烧及腹泻等,一般来说补充的水量可依照体重去计算出适量的比例。研究显示,人感觉到口渴就等同于身体缺乏占体重比例约2%的水量。举例来说,一个60kg的人,如果身体缺少约1.2kg的水分,身体机能就会快速下降,所以务必随时随地提醒自己停下来喝口水。
2 放慢速度喝水
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母亲提醒小孩,喝水不要太快太急,其实是很有科学道理的,原因是这会造成肠胃和肾脏不小的负担。正确的喝水方式应该是一口一口缓慢饮用,且补充时机愈早愈好,从早上起床那刻就能开始。专家表示正确的饮水时间为清晨起床后、上午10点左右、下午3-4点、睡眠前1h及半夜起床小便后,特别要注意后2个时间段的饮水量无须过多,喝上2—3口即可。
运动期间
常见的错误是多数人选择运动后才补水,实质上此时人的身体已呈现干涸状态。以小编自身为例,记得第一次骑车40km左右,在这过程中只喝了2口水,回家休息时就觉得口渴强烈、十分疲倦、皮肤微微泛红且感到全身灼热。有经验的友人便告知,这就是身体缺水的警讯。而正确的运动补水方式可细分成运动前、中、后3个阶段,专家建议,运动前2h可喝下500ml左右的水;运动前30min再补充约500ml的水(视个人情况而定)。
以骑车这项运动来说,如果骑行100km,大概需要2壶水(一半运动饮料一半水),运动员应每隔10-15min内补给水分,千万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这样就来不及了!另外,偶尔发现不少骑友习惯在骑乘后来一杯浓醇香满分的咖啡(仅限黑咖啡),好处是提高代谢速度,但同时利尿的咖啡因也会将水分更快带离身体,所以并不建议选择喝咖啡来替代补水。
我们可以用目测的方式从自体排泄的尿液来判断,一般尿液的正常状态为淡色无臭,倘若在运动期间或者运动后发现排泄的尿液大量减少、颜色过深并带有浓厚的气味,就表示身体已严重缺水,须大量补充水分。以自行车骑行为例,运动后最好喝水喝到排泄的色泽变淡,才不至于缺水,这也是平常饮水的正确之道。若运动时间低于1h,单纯补充水分即可;若运动时间持续1h以上,则以运动饮料及水分同步补充最佳。
不过也请特别注意,饮水过量同样也会造成身体负担并影响运动效能。如果运动期间过于频繁地饮水,会减少血液中的钠含量,这也是为什么运动2h以上的人会有头晕目眩甚至昏倒的情况发生。不仅仅如此,饮水过量还容易产生尿意,有时候为了不停下训练的脚步,常常会选择憋尿,这不但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也会影响下一次运动时的心情。
喝水的好处很多,不仅是人体的基本需求,同时也是维持运动表现的重要所在,谨记喝水无论量多量少都不好。如果你还想知道怎么让自己随时保持在最佳状态?很简单,请拿起你的水杯,适时补充准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