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气质与角色的歌唱定位

2015-05-30 11:44刘述贵
北方音乐 2015年7期

刘述贵

【摘要】本文通过论述声音气质与歌唱的关系,阐明歌剧角色唱段与声音气质定位的重要性。通过作品分析强调在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演唱民族歌剧唱段所必须注重的角色分析与歌唱气质的定位与运用。

【关键词】声音气质;歌唱关系;角色与歌唱定位

前言

民族歌剧唱段的演唱是指导学生学习众多声乐曲目类别中非常重要的授课环节之一,它是集声音训练、艺术歌曲、民族歌曲、创作歌曲、古曲歌曲等声乐素养的集中体现。演唱歌剧唱段(西方称为咏叹调)需要通过训练有素、扎实稳固的声音基础和较高的文化素养才能表诉故事情节,刻化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情感等等。而歌唱的声音气质又与所表现的不对角色息息相关。如何指导学生通过对民族歌剧唱段的角色进行分析,如何通过声音训练、定位、把握角色的声音气质歌唱演绎是课堂教学必须研究的课题。

一、声音气质与歌唱关系

歌唱气质是歌者根据自己对歌唱作品内涵的理解,结合平日歌唱训练所获之发声状态和审美情趣有感而唱。它包含声音的虚实、线条的粗细、力度的强弱、声字的结合、情感的把握、语气的处理、乐句的连贯、旋律的起伏等等,它们的总体结合形成一种内在的声音气质。这种声音气质能传递给听者讯息,使听者即时感受到歌曲表现的情感内容是否到位,是否符合听者审美情趣。如歌剧《江姐》的《红梅赞》,声音应用如果是浅、亮、甜的音色歌唱,而没有一定的通、深、柔、扩,那么江姐坚定、智慧、高洁的人物形象就不可能生动到位。这种到位就是不同人物形象的“定位”,是人们对不同人物形象声音所共有的审美认知。如工人的声音形象粗犷、混厚、结实、铿将;军人的声音形象活力、饱满、阳刚;农民的声音形象明亮、质朴、热情;学生的声音形象清亮、活泼、纯朴等。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心境的人发出的声音形象、气质会迥然不同。另外,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历史、语言、风俗等等各不相同。人们对生活、情感等方面的抒发在歌唱的气质表现也有所不同。如新疆哈萨克、维吾尔族等,他们平时说话的习惯、讲话的语调和发声状态有着一种竖的成分,所以新疆的民歌演唱大多都有靠“美声”的状态,如《燕子》《在银色的月光下》《塔里木河》《吐鲁番的姑娘》,塔塔尔民歌《玛依拉》等唱这一类歌曲用“美声”的状态才会让人感到表现贴切,否则则不到位。甘陕民歌更有特点,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常年面朝黄土背朝天,自然环境恶劣造就的心理压力而磨炼出不屈不挠的精神,沟壑纵横造成听声容易见面难的现实造就他们性格坚强、坦荡,以至每每抒发必是毫无遮掩、直抒道白、高腔大调、淋漓畅快,如《搬船汉》《叫声哥哥你快回来》《桃花红杏花白》声音气质上直愣、敞亮、豪放等等。以上表述可以看出每一首歌有地域性、人物性、故事性、情感表现性。而民族歌剧正是包含了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事件等包罗万象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包含了艺术歌曲的创作手法、民族歌曲的风情韵味、不同人物的精神气质。有抒发情感之叹、有戏剧冲突之诉,如何表现要看演唱者如何去掌握、了解分析、理解体会运用什么样的歌唱状态、声音气质去表现,以达到贴切,得到大众审美意识的共鸣。我们声乐教学除了安排部分国外的歌剧咏叹调之外,更多安排演唱的是本民族歌剧的唱段,以达到锻炼学生扎实的掌握歌唱技巧,提升内心修养和演唱能力,有血有肉的表现,刻画人物性格与情感。

二、歌剧唱段与角色声音气质分析

声乐课堂教学一是指导学生寻找到符合他(她)自身嗓音条件下最佳共鸣状态;二是指导学生将掌握之发声状态运用到歌唱作品之中,作品有民歌、艺术歌曲、古典歌曲、西洋美声歌曲、创作歌曲,最让学生真正能得到锻炼的是歌剧唱段(称“咏叹调”)。因为唱段包含着鲜明的人物个性、故事性。有情感失落的悲戚、生活困苦的悲凉、亲人离去的悲伤或是重逢的喜悦、戏剧冲突内心的挣扎……等等太多。角色的分析、声音的定位是塑造剧情人物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曾在《伤逝》中扮演子君的殷秀梅,在剧中以她结实、明亮、柔和的音色和细腻的情感把握以及对旋律和语言的处理形成的声音气质,很充分、贴切地表现了有文化、有思想、敢作为的新进代女性子君为追求爱情勇于冲破封建枷锁所付出的生命之路。结实、宽厚的声音很好地表现出子君坚毅的性格个性,明亮、柔和的音色结合声音力度与旋律的起伏变化则更好地表现子君对自由爱情的憧憬向往以及矛盾冲突后的无奈与绝望,单从听觉上就能从演唱者的声音气质中在脑海里勾勒出子君坚毅、阳光、清丽、柔美的人物形象。扮演娟生的程志也是如此,程志是一位有着金属般辉煌的男高音,声音高亢、嘹亮、结实有质、接近英雄。但在饰演娟生一角中声音气质运用得相当好,音色的把握有明有暗,随着角色的心历路程与剧情发展变化得当,有追求幸福初获爱情的明亮轻松,有跌入低谷怯懦灰暗,恰如其分地把握从最初理想、热情、热烈到社会现实带来冲击后的忧郁、情感背叛的人物声音形象。但也有个别男高音饰演的娟生在声音的运用上气质过于深、壮、美,用英雄般的声音唱出情感背叛的心理变化,不合情理。

又如歌曲《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于》这首咏叹调由关峡作曲,来自歌剧《木兰诗篇》里的优秀唱段,旋律优美、刚柔相济,是主人翁木兰在剧中第二场《塞上风云》的唱段,很多专业歌手在音乐会和声乐比赛中都选择此曲演绎。有的歌手唱得甜、柔、美,乍听在大的线条技术处理上都有完成,但从角色分析、声音的气质把握上就会显出差异。如第一句“阿哥哥我的好哥哥”,有的年轻一线歌手运用了流行唱法的气带声,唱得柔媚难挡;有的歌手声净如洁,规范统一,但个性不足。而原唱唱得平实柔顺、情深意切,整首作品把握得当游刃有余,所表现的气质非常附合木兰智慧、刚毅中仍显女儿身的温存。平实中显气质,平实中见功力,这种功力是长年训练、经验和对作品的慢推细研磨出来的。课堂作品分析要和学生一起多试听一些优秀的、不同歌者演唱的歌剧唱段乃至全剧,让学生在视听过程中从内心感受不同扮演者处理作品的不同之处和产生的效果,真正在视听中揣摩成功演员从语气的处理、音色的运用、力度的拿捏、情感释放尺度的把握舞台上恰到好处的手、眼、身、法,体会感受它们结合产生的声音气质所带来维美的声音形象。

三、角色与歌唱定位运用

让学生在观念上了解声音气质的组成与重要性,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嗓音状况安排适当的曲目进行课堂训练。针对学生声浅、明、尖的状况可适当安排有一定深度、宽度的作品进行训练,这里说的深度、宽度作品不是指大作品,而是指情感深度,声音要求的宽厚度作品。如笔者根据一女生发声线条细、浅、靠前、亮、浮的情况考虑,安排了一首《曙色》进行练习。《曙色》是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中的唱段,安排此歌首先考虑到歌词中有较多的字母音为“o”,“o”母音的发声可让歌唱者对浅、白、亮的发声状态进行调整,容易让声音自然“放”下,在喉位“低”“稳”的状态下发声。共鸣以胸、喉、咽成分为多。结合口、咽、鼻咽的“叹”状打开,声音会明显有深、通、宽之感。其二,先择此歌可以让学生通过视频很好的去欣赏,从内在感受歌唱家富有功力的通、宽、深、明、实、柔的发声,加上清晰、干净的语气倾诉,简洁的动作表现和富于戏曲韵味的演唱整体构成的声音气质,歌颂出中华民族母亲饱经沧桑、自强不息的伟大形象。尤其是“抚摸着伤痕昂起头、吞咽屈辱心如火,走过长夜,走过坎坷,走进曙色”柔中带刚,感人致深,气质摄人心魄。该学生经过两个月的训练,声音有明显的改变,在音乐会上歌唱此歌已略显气质,较好地完成了二度创作。

在安排学生民族歌剧唱段时,要注重让学生从年龄、文化程度、人物性格分析演唱此歌角色背景。不能无论何首作品都唱出同一味道,泛泛地完成作品的强、弱、旋律、节奏的准确性。要特别注重声音的气质。江姐和刘胡兰是有区别的;林薇因和紫君是有区别的,很多人把刘胡兰《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唱得过于沉稳老练,把江姐《红梅赞》唱得过于甜美、明细,虽然唱段谱面的力度、强音都能完成,但就是缺乏共鸣的通、深、语气的突(出)、切(亲切),乐句的起(伏)、扩(展),带来的内在气质,而令人缺撼。所以声音的基本功训练一定要扎实,课堂声音训练要特别注重声音的结实度和通畅度,使声音有张力、在质感。如歌剧《再别康桥》中林薇因的唱段《一首桃花》,此歌是主人翁的真实内心读白。林薇因出生官宦之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留学海外,是建筑师和诗人。此人才华横溢、气质高雅。所以演唱此曲嗓音首先要具备一定的深度、宽度和柔和度。线条细明显不符。但也不能一味的过美、壮。演唱速度一定要稳,尤其前两句“桃花啊桃花”声音一定是意识在前,起音干净,声位准确。之后是声音状态的延续和保持。“朵朵露凝的骄艳”一句“朵朵露”八度跳跃须保持声位统一,“凝的”为闭口母音“i”,须有开度,“骄艳”多数女生会唱得靠前拉不住,挤、扁,与前面的音色不统一,失去音色的统一也就影响了声音气质形象。“看,那一颤动在微风里”“看”三拍要有气势,“那一颤动在微风里”有控制,稳而不僵、内心有起伏、强而不闹、弱而情深,这样才能将有极富修养的才女气质充分表现。

四、结语

“每首歌都是一个故事”,故事有人物、画面、事件、情感表现等等。不同个性职业、不同文化的人叙述故事声音气质一定是不同的,深度和感染度也是不同的。做为歌唱者就是要注重歌唱作品的细致分析,透过训练有素的嗓音发声,对不同人物角色、不同事件、不同情感表现,从声音气质上运用合理,表诉清晰。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人们所接受,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