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王冬梅
【摘要】一直以来,对于歌剧舞台艺术与声乐表演情有独钟,对其用心研究,本论文将以莫扎特歌剧及其代表作品《女人心》为中心,对它的音乐特点、特色,故事情节,人物特点等方面的独特个性分析,以达到独特,先明,内容明细的可行性报告。对声乐及歌剧表演方面的研究以及歌剧片段作品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莫扎特;歌剧《女人心》
本论文属于声乐歌剧表演专业中的美声演唱与表演范围,主要以“歌剧舞台艺术与表演”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它在其领域内所包含的技术课题及独特的个性,对分析部分音乐家的代表作品及其音乐特色,作品内人物特色分析进行研究,对它纳入教学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进行初步探讨。
一、莫扎特生平
1756年,莫扎特出生在奥地利一个宫廷乐师的家庭里。父亲是当时风云一时的小提琴作曲音乐教育家,他留给给莫扎特非常完美的音乐天赋。因为父亲的培养使得莫扎特成为人类的音乐鼻祖。
在莫扎特6岁的时候,父亲为使儿子的有更好发展,便带着他游遍欧洲各国,他和父亲及姐姐安娜实行了三年半的音乐巡回演出。他去过维也纳、巴黎、米兰、佛罗伦萨、罗马等许多地方。莫扎特在这过程中认识了许多音乐家,巴赫的儿子约翰·克里思蒂安·巴赫。莫扎特的演出每到一个地方都有不小的轰动,奥地利维也纳皇帝曾经专程邀请他进宫演奏。莫扎特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和认可,被称是“上帝赐予的音乐神童”。
二、莫扎特的音乐特色及歌剧特色
(一)莫扎特的歌剧咏叹调奠基了德国本民族的咏叹调形式
在莫扎特时期之前,意大利的歌剧红遍全部欧洲,许多国家撰写歌剧的音乐风格和体裁等全部是意大利形式,语言是意大利语。莫扎特对此感到不理解,非常气氛,他曾在大声疾呼要:“认真的像德国人一样思想,像德国人一样行动,说德国话,并用德文唱歌!!”;一次在和朋友聊天时,莫扎特表达了:“写部德国歌剧,是我多年来最炽热的愿望,可以从德国舞台上把意大利的统治赶下去。一个内在的声音在告诉我,亲爱的上帝就是为此而特地把我送到这个世界来的!”。的确是这样,莫扎特在为德国歌剧的发展做了巨大的贡献,他因此称为“德国民族歌剧的奠基人”。
(二)莫扎特的歌剧里提炼融合了众多国家的创作技法
莫扎特的歌剧咏叹调同时借鉴了很多国家的音乐风格,比如在“唐璜”中的咏叹调‘香摈之歌,运用的是降B大调,土耳其音乐常见的调性,歌曲中上行和下行的三度音程,这首咏叹调具有浓烈的土耳其音乐风格。在“女人心”中因为剧情的发展需要以及烘托歌剧的异国情调,其中使用了很多具有土耳其和阿尔巴尼亚音乐特点的元素。
三、喜歌剧《女人心》的诞生与辉煌
莫扎特所在的时代,是喜歌剧辉煌之时。在这段期间,他和剧本作者达彭特一共一起写过三部喜歌剧,最后一部就是在1790年完成的“女人心”。“女人心”是莫扎特的作品中极为有特点的。这是一部简单的作品,包括作品的里角色和故事情节都极为简单。这部作品是很精致的一部歌剧,剧中包含了大段大段的重唱来推动这个剧情。维也纳在那个时期上演的大量意大利歌剧中,“女人心”是重唱比例最高的作品。
莫扎特大胆的描写了当时社会展现出来的问题,崇高的音乐,悲惨的作品,那时的人们丝毫没有了对彼此的信任,即使是生活了一辈子的伴侣。但是莫扎特用这部歌剧让人们平静,他以诙谐有趣的风格调调在讽刺那时的人们,描写人物上以剧本作家的形象来控制了自己的情绪,才得以刻画的人物的稳定。
回想“女人心”的遭遇命运,它与费加罗婚礼有着密切的关系。剧名就是来自‘费第一幕时伯爵和苏珊娜,巴西里奥的三重唱中,歌词“每个女人都一样”,巴西里奥当中的震音音型出现在“女人心”的序曲当中。莫扎特期待此作品可以延续‘费当时的成功和票房。
可是“女人心”的命运必定坎坷的。虽然在首次演出得到了成功,但是在1791年时的首演,刚五场就因为约瑟夫的病世在2月20日终止,大剧院因此哀悼,直至4月才开始重新演出;6月至8月,女人心重返舞台,但是喜歌剧已经大不如从前受欢迎,在维也纳的黄金时代随着约瑟夫的去世而告终,达彭特被解雇了,新任的剧院经理又偏爱正歌剧,‘女人心不得不因为种种原因而草草收场,直至莫扎特去世前,也没能见到此歌剧给他带来的成功和经济上的收益。
参考文献
[1]叶松荣.欧洲音乐文化史论稿—中国人视野中的欧洲音乐 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8.
[2]廖叔同.西方音乐一千年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10.
[3]蒋理容.古典音乐欣赏—人物篇.南海出版公司,2004.4.
[4]杨燕迪.莫扎特歌剧重唱中音乐与动作的关系[J].音乐艺术,1992.
[5]蒋一民.音乐美学[M].人民出版社,1991.
[6]李醒尘.西方美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7]丁毅译.西洋著名歌剧剧作集[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9.
[8]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 [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9]张前.声乐表演艺术论稿[M].中华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10]李维渤,赵庆闰.著名西洋歌剧咏叹调250首字对字译词[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11]赵峰.意大利歌剧的音乐成就[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11,23(5).
[12]陈睿.尽善而近美—从演唱歌剧咏叹调《啊,我感到》看声乐作品的艺术表达[J].南昌高专学报,2011,2(93).
[13]赵倩.莫扎特歌剧《魔笛》中帕米娜的咏叹调分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