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素质与道德修养

2015-05-30 09:44:42向麓啸
课程教育研究 2015年7期
关键词:新生事物博学道德修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058-02

大凡学生,都知道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教师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他们传道,授业,解惑,待人真诚。当今社会,大肆提倡素质教育,旨在挖掘我们的潜力,启发我们的创新精神,发展我们的非智力因素。而素质教育实施者,又是教师。课堂,是教师的实施平台。

社会在飞速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符合时代潮流。而我认为,素质教育,语文是我们的必修课。那在素质教育中如何必修语文?如何获取高深的知识?又是横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轻而易举地掌握教材,甚至胜过教材,这是对优秀教师的起码要求。”当然,这是专家对优秀教师的要求。不过,有优秀的语文教师,对我们成长大有裨益。然而我们学生要熟悉教材,甚至超过教材者,又有几人?这里除了教师因素外,还有我们自身原因。

《中庸》不是说:“博学之,审视之,明辨之,笃行之。”把“博学”放在首位,可见博学之重要。如何才能博学?以我之愚见,应广泛涉猎文学作品。如“四大名著”,不能说精读研读,但也要有所阅读。看过《红楼梦》的,就知道,它简直是一部大百科全书。书中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园林,建筑,民风民俗,服饰等,蔚为大观。又如《红楼梦》黛玉教香菱作诗那段:香菱想作诗却又一窍不通,黛玉先教她王维的五言律诗,以进入诗情画意。再教她杜甫的诗一两百首,领悟诗文,增加她的阅读量,提高她的鉴赏力,培养她的想象力。结果香菱在博览,揣摩和领悟中学会了作诗。

如果我们没有遇上像黛玉那样的老师,难道就只能“坐以待毙”?因为我们有些语文教师,读书甚少,是个“二传手”,且不优秀该怎么办?

我曾经的初中语文教师,说到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她是这样告诉我们的:“这两句诗,蕴含着新生事物代替旧事物。”也许她是囫囵吞枣,照搬教参。当时我就纳闷,怎么就成了“新生事物代替旧事物”。这两句诗,明明告诉我们,看问题要全面,不能只看到沉船,更要看到千帆进发。就像我班有想学专业的,刚开始信心满满,等回家跟父母一说,邻居插嘴道:“你看某某某,本科专业毕业,现在还在待业,学专业有啥用?”这同学苦也,只好缄口。回校后,十有八九学不成。因为他家邻居看到了“沉舟”,却看不见千帆进发。换句话说,他们只看到病树,却看不见万木欣欣向荣(希望)。

碰上了“新生事物战胜旧事物”这样的老师,从教参到课文,鹦鹉学舌,我们该怎么办?这就要我们认真思考,广泛涉猎,开阔人文视野。如何才能开阔人文视野?博学之,要高度自觉,有钻研之精神。教师不是杂家,样样精通,因此我们要博学众长,广泛涉猎。博是专的基础,专是博的深入。只博不专,犹如蜻蜓点水,水过地皮湿。因此,我们在博学中,要看得懂,理得透。据我看语文,阅读分析能培养我们的理解能力,可在广泛“涉猎”中实践。写作是教我们智慧的创造,由“知识型”向“智慧型”转化。在写作实践中,能把知识运用自如,那就是语文能力。有了语文能力,如没有良好修养,也是不行的。知识可让人有涵养,但不认真自修,那也会有害于社会。例如云南高校马生杀人案,复旦黄生投毒案,都是自身修养不够,以致于害人又害己。

美国著名政治家本杰明·富兰克林曾说:“饮食可以随心所欲,但穿着却得考虑他人的印象。”从穿着考虑别人感受,其实也是一种修养,说成文化,叫服饰文化,文学作品比比皆是。如我们穿着端庄,有漂亮发型,就等于对他人礼貌与尊重。如果你衣冠不整,邋里邋遢,不修边幅,会引起身边人恶心。说得严重些,就是缺少知识和教养。

作为高中生,难免有些稚嫩,这更要我们加强语文学习,加强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除衣着文明外,说话言语也要得体。怎么才能做到言语得体?得体的语言,也是知识与涵养的体现。语言是一门艺术,切不可放弃一切学习机会。看新闻,可学播音主持的端庄,语速语音等。与老师交谈,可克服心理障碍。如果你反应迟钝,说话结结巴巴,甚至说了半天,拽不到主题,更谈不上随机应变精彩了。因此,我们平时一定要能说普通话,吐词精准,简洁明了;注意言语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和幽默感。这样,才能做到在不同场合随机应变。

书写,也能看出一个人的知识与修养。虽说现在是高科技时代,很多场合都是用电脑敲键盘。但我们高考,或今后工作中,还是要用书写,因此我们要讲求文字美。这不仅仅是让阅读者,看得真切易懂;也是给自身美的享受,心灵的陶冶。如板书布局完美,思路清晰,知识与修养便凸显出来。如果还注意色彩美和层次美,就更觉其不单调乏味。

总而言之,我们要与时俱进,赶上了“万众创业”的好时代。我们没有理由不加强语文学习,不加强自身修养的磨砺。我们不仅要有广博高深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尊重个性发展,大胆创新,培养自学能力。胸中有了丘壑,下笔才有神。胸中装有锦绣文章,口纳千古名句,才能有很高的阅读和鉴赏力,才算真正达到语文素质的提升,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作者简介:

向麓啸,男,湖南省洪江市人,黔阳一中高二(九)班学生。平日酷爱文学,勤于思考,善于质疑。

猜你喜欢
新生事物博学道德修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价值与教学改革探索
感慨新生事物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7:14
“互联网+”进程中政府面对有益新生事物的反应机理研究
物流科技(2019年8期)2019-09-05 02:48:08
博学的猫头鹰
幼儿画刊(2017年10期)2017-10-18 00:46:16
读经典,做个博学又多“材”的实力派
学生天地(2017年7期)2017-05-17 05:49:33
岭南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的应用
加强医院政工干部道德修养的思考
人间(2015年19期)2016-01-04 12:46:48
多识由博学博学以成道
前线(2014年9期)2014-10-20 03:55:11
浅谈微课在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