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龙“复活”

2015-05-30 10:48贺中
青岛画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鸭嘴龙复活复原

贺中

清晨的海岸空旷而寂寥,一只巨型山东龙悠闲地在海岸上漫步……这是科学家描绘的7000万前山东地区的景象,如今,地球曾经的主宰者——恐龙家族再次在这片海岸“复活”。6月12日一8月30日,“巨龙重生——青岛龙归来ALIVE特展”在奥帆中心博物馆开展,世界顶级科学艺术家、“恐龙大王”赵闯团队“啄木鸟科学小组”精心呈现,高清恐龙复原画作、复原中国百年十大恐龙精美雕塑带您重返恐龙时代。

8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湖泊周围,一群长相特别的恐龙悠闲地啃着植物,不时发出呜叫呼朋引伴。它们身上有着艳丽的花斑,背部轻微隆起,像一排低矮的帆,更为奇特的是,它们脑门上顶着一只艳丽的“角”,古生物学家称之为头饰,就是这只“角”,让它们看上去就像传说中的独角兽——它们叫棘鼻青岛龙。

1951年,新中国第一具完整恐龙骨架化石一一棘鼻青岛龙化石在莱阳市吕格庄镇金岗口村出土,这不仅是我国发现的最著名的有顶饰的鸭嘴龙化石,更是新中国第一具完整恐龙骨架化石。之所以杨钟健把它命名为棘鼻青岛龙,是因为当时青岛是发掘现场附近最著名的城市,并且当年还在青岛的山东大学的地质系师生对青岛龙的发掘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以青岛城市命名的棘鼻青岛龙由此便与青岛结下了不解之缘。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汪筱林介绍,青岛龙的“角”是挖掘的碎骨补起来的,它并非中空,而是实心的,可以肯定它是一种新的鸭嘴龙,但头饰的形态还需要继续研究。至于这只“角”的作用,汪筱林解释一般鸭嘴龙的头饰如果是中空的,可以用来发声、与同伴共鸣,还有可能是呼吸通道,但青岛龙的头饰是实心的,更有可能是起到性别展示的作用。

如今,时隔65年,青岛龙首次回家。2015年5月的最后一天,青岛龙的骨架从北京中科院抵达青岛奥帆博物馆,技术人员让它以昂首的姿态“重生”于它的命名地。虽然它“出访”过多个国家,在国内却是首次离开北京地界展览。

除此之外,被誉为中科院镇馆之宝的“许氏禄丰龙”也来到了青岛,这是第一件由中国人发现、发掘、修复、研究、命名并装架的完整恐龙化石骨架,被称为“中国第一龙”。同样庞大的,还有世界最大的植食性恐龙之一的“合川马门溪龙”,肉食性恐龙“巨大诸城暴龙”、中国第一件较完整的翼龙骨架“魏氏准格尔翼龙”。另外,展现现场还有小盗龙、近鸟龙、圣贤孔子鸟等十几块板状化石、以及山东龙、中日蝴蝶龙等恐龙的龙头、脊椎骨,以及恐龙蛋、足迹等多种化石,每件都是精挑细选的“明星”展品。

从龙到鸟,赵闯的“恐龙复原史”

本次展览的视觉系统,得到了科学艺术创作与研究机构——啄木鸟科学小组的大力支持,这个小组的创始者赵闯是中国恐龙复原的先锋人物,他的古生物复原作品21岁便登上了英国《Nature》杂志封面,他与杨杨带领着小组做了一系列如“达尔文计划”、“伽利略计划”等向地球和生命致敬的作品。其中,“中国十大恐龙化石生物形象复原雕塑”在本次展览中同期展示,他还设计了一个从龙到鸟的特别展览。并现场放映以世界罕见恐龙胚胎化石“路易贝贝”为主题的还原恐龙灭绝的精妙短片,为观众打开科学与艺术结合的奇妙世界。

赵闯从7岁开始画恐龙,小学毕业时就自制了一本恐龙画册,21岁那年,还在读大学的他就接到中科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博士的邀请,画一个生活在1.25亿年前的哺乳动物——远古翔兽。如今,赵闯这个29岁的年轻人完成了逾千种恐龙和其他古生物的生命形象复原,用艺术的方法再现了科学研究成果,也在科学基础上进行着自己的艺术创造。

在赵闯的“恐龙复原史”中,最得意的要数复原赫氏近鸟龙。这只在辽宁建昌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带羽毛恐龙,比德国始祖鸟还早了1000万年,代表了鸟类起源一个重大的突破。让这么一具冰冷的化石栩栩如生,赵闯说至少花了4年时间。

在赵闯的笔下,恐龙等古生物化石这一摊摊“莫名其妙的烂骨头”,从岩石的平面里被梳理出来,搭成骨架,附上肉和皮毛,配上那个年代的植物和山水,还原成数千万年前的真实场景。这些色彩浓烈的画如同长焦镜头拍出的照片:霸王龙瞪着橙色的眼珠,牙齿间扯出唾液;中华龙鸟欢快地跳起,脚下是苏铁,头顶是蕨类植物。

这正是赵闯“画恐龙”的最大特点:真实。这种真实基于当今发表的所有论文,它们存于赵闯的脑子里。对着一篇刚刚打印出来的英文论文,他可在15分钟里勾勒出一只恐龙草图。

论文只是绘画的基础,赵闯还需要加上自己的想象。久而久之,他总结出了一套有序的科学复原方法。第一步是骨骼复原,之后是肌肉复原,最难的则是皮肤还原,包括恐龙的颜色、毛发、花纹等,则缺乏明确的科研证据,考验的是艺术家的“合理想象”。赵闯在细节上比古生物学家还较真。化石上没有证据的问题,古生物学家们不会去讨论,他却会花心思去想。他发现鸭嘴龙个头和霸王龙差不多大,但身上没有任何零件保护自己,不可能“长成肥猪,非常可口,跑得还慢”。就给它的脖子上设计了一圈穿山甲一样的鳞片。而2013年,新的化石发现,鸭嘴龙脖子上正是有穿山甲一样的鳞片,比赵闯设计得还要夸张,布满了整个脖子。

AR技術、机电恐龙打造互动乐园

AR(增强现实)技术是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展览入口设立超大LED高清屏,观众进入展区的第一关就是“进入”大屏幕,与一大波恐龙亲密接触;当观众将镜头对准报纸、门票、海报、志愿者服装或者任意一个位置的展览logo时,都会看到logo迸发而出;当镜头对准展柜内的恐龙龙头,这些埋藏在地下千万年的冰冷的化石将复原而“重生”,可任由观众360度欣赏;当镜头对准一张小小的图画卡片,卡片上的巨兽将秒变动画,不仅可以打斗、进餐,还可以在观众的指挥下呈现远古生活场景。

负一层设有机电互动乐园。在恐龙餐厅里,许多孩子正在喂那些目前中国最智能的机电恐龙,它们绝不只是简单地摇头摆尾,还能根据自身的不同种类习性,对孩子们提供的食物选择点头接纳或者摇头拒绝。在一块大屏幕前,一群孩子正七手八脚地用四块立方体拼组不同画面的图案,每当图案拼贴完成,大屏幕上就会出现一只不同种类的恐龙,引发周围一片惊喜欢笑。而在另一块大屏幕前,一幅恐龙时代森林中的小溪流边的场景逼真呈现,观众走进屏幕对面的固定区域,仿佛身临其境,能够“触摸”到画面里巨兽的脖颈。据说,所有进入场景者,都会据实呈现与大型食植恐龙的比例差距,而要实现这一按实际比例成像的技术是颇有难度的。

猜你喜欢
鸭嘴龙复活复原
温陈华:唐宋甲胄复原第一人
恐龙河谷:鸭嘴龙迁徙记(下)
浅谈曜变建盏的复原工艺
胆小的甲龙(上)
毓庆宫惇本殿明间原状陈列的复原
巨人复活转
鸭嘴龙奇遇记
黑足雪貂复活记
冷冻人复活后会怎样
被人痛骂后如何满血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