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教育的秘密是什么?对青岛实验初中而言,是搭建课堂教学与学校文化的有力桥梁,在师生成长之间注入“快乐基因”。多年来,学校坚守“人本立校、快乐育人”的办学理念,构建崭新的三维学校课程体系,让课程成为师生追逐快乐体验的跑道。
国家课程校本化,彰显快乐教育特色
学校坚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性和认知的差异,在必修课领域中,我校努力开展国家课程校本化工作。将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为研究性学习课程。以行动研究为方法,以生活为主题,从初一开始即给学生养成科学探究方法和研究司题思路,为其他学科的学习融入了诸多方法和操作技术。《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指导手册》的开发与利用,解放了课堂、开放了视野。将学科课程进行学科内部和跨学科的资源整合。教材的整合能力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语文课借德育活动契机渗透传统文化和传统诗词的影响。在升旗仪式时,创设“我们的节日·经典诗词诵读”系列活动。介绍传统节日文化,吟咏经典诗词。思品学科把心理课程、生物课程和语文学科的内容进行了整合,开发出了“学生青春期教育”综合课程。
地方课程系列化,拓展快乐教育领地
地方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对于学生了解社会、构建全面的知识结构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校将《传统文化》、《人生规划》《环境教育》《安全教育》课程做了适度的整合,与国家课程进行了课时统筹安排,减少教学内容上的重复、确保落实有效,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基础上,针对青岛市地域特点,将蓝海教育、国防教育等纳入课程资源范畴。同时加强社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构建社会实践大平台,为学校的教育、课程资源寻求更广淘的空间。
开放的课程是与家庭、社会相通的,语文学科结合《传统文化》开设地方课程《走近名家名作》,老师们充分利用身边的“名人故居一条街”资源,组织学生走进老舍故居——“老舍·老舍博物馆”。故居里的资料、信札、影像、互动设备让学生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了老舍及作品内涵。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美术课堂我校苏美荣老师把美术课堂搬到美术馆、周边的德国风情建筑群,海边写生,充分发掘了地方教育资源。
学校课程特色化,搭建快乐教育平台
在选修课程的设置上,学校力求所有的课程目标均由“关注知识”向“关注学生、关注生活”转化,充分考虑学生需求,尊重和满足学生的个性差异。
选修课程模块发展学生个性。每个年级有近20门选修课程,共分为自然学科、人文语言、技术实践、艺术体育等四大门类,学生自主选择,每周二下午在初一、初二级部全面开设。坚持外请教师、内部培养教师相结合,采取“选择+组合”的走班制方式,打破班级界限,对学生群体的融合及班级间交流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我校成立朗诵社团,在校领导的牵线搭桥下,与青岛市朗诵家协会取得联系,聘请协会会长以及电台电视台部分主持人为我校的客座教师,对那些学有所长、有朗诵天赋的学生进行专家指点。
选修课的开设使学校变成了一个“成长乐园”,让学生感受校园生活与文化的乐趣。多家国家级和地方报刊《青岛晚报》分别以《快乐育才,让无涯学海乐做舟》、《学朗诵练螳螂,中學开起选修课》、《小记者对话加拿大省长》、《初中生办管乐演奏会》为题对我校开设校本选修课的情况进行了专题报道。
十多年来,实验初中以学校文化建设为支点,以课程改革与创新为推动力,构建了多维度的校本课程体系。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最适合他们的教育,就是遵循教育规律,润物细无声: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我们坚信,只要坚守“人本”和“快乐”的育人理念,坚持推进学校课体系建设的发展,实验初中的理想之舟必将乘风破浪,直济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