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淄博鱼盘装饰纹样的线条美

2015-05-30 19:51郑曼曼
艺术科技 2015年8期
关键词:装饰纹样线条

郑曼曼

摘 要:淄博釉下青花大鱼盘是淄博文化一大独特的文化现象,盘中所绘鱼的图案,演绎继承了当地极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成为了淄博瓷业的符号化图像。鱼纹样不仅是中国“八吉祥”图案之一,而且有着特别的美好寓意。淄博鱼盘装饰纹样在人们的智慧写意下,线条流畅、质朴无华,透漏出一种原始的稚拙和野逸的情趣,将鱼盘的实用价值与观赏价值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关键词:淄博鱼盘;装饰纹样;线条

淄博位于山东省中部,是齐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古城之一。山东淄博是我国重要的陶瓷产区,其陶瓷业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北方陶瓷之都”的美称,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陶瓷集散基地。淄博釉下青花大鱼盘最早产于明代淄博西河窑,于清代传入福安窑。之后,其他地区也开始纷纷仿制,产量极大,在清末民初时期达到鼎盛,所以到了后期,青花大鱼盘则成了淄博一大独特的文化现象。盘中所绘鱼的图案,线条简洁流利而又不失饱满,栩栩如生。这种表现手法,不仅演绎继承了当地极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也成为了淄博瓷业的符号化图像。

1 鱼纹纹样的含义

纹样是另一种形式的文字,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不同地域的纹样具有不同民族传统风格。以鱼的形象作为纹样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仰韶半坡文化时期,据史料记载,人们之所以在器皿上绘制鱼纹样,是出于对鱼的信仰和生殖崇拜。从古至今,人们一直视鱼为吉祥物种,赋予了多种美好的意义,并将这些美好的意念凝结在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中,在各种物体中塑造了不同的鱼纹样。鱼纹样是中国“八吉祥”图案之一,“八吉祥”图案所代表不仅仅是一种吉祥的含义,同时也有一层禅意。在佛教里,认为鱼眼可以透视混浊的泥水,可以作为超凡脱俗等的象征。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在延续鱼纹样的吉祥含义,多以“鱼腹多子”、鱼“余”谐音等民俗观念更为推崇,所以每逢春节家家必须有鱼。在此基础上人们创造出了很多丰富多彩的以“有余”为主题的吉祥纹样,如淄博釉下青花大鱼盘中的有些鱼盘的纹样则是取其“年年有余”的含义。

2 鱼纹图案线条的形式法则

淄博釉下青花大鱼盘是淄博文化一大独特的文化现象,从明代延续至今。在人们的智慧写意下,鱼盘纹样的线条流畅、质朴无华,透漏出一种原始的稚拙和野逸的情趣,鱼盘的实用价值与观赏价值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鱼纹图案多采用线条绘制,辅以点面,纹样线条装饰美感的表达归因于形式美法则的应用,即是對线条的变形是其程式化来呈现线条的美。鱼盘中纹样线的装饰采用了整齐划一、回环重叠、韵律节奏等形式美法则。

(1)线条的整齐划一。细数一下淄博釉下青花大鱼盘大概有三百多种纹案,大致可以分为单鱼纹饰、双鱼纹饰以及金鱼纹饰。但是所有纹饰几乎都有一个特点就是鱼身为线条规整的网格状,鱼鳍为规整的放射状线条。线条的整齐划一不仅可以显现出鱼纹饰的拙朴可爱,而且还可以与鱼形的弧线形成对比,给观者一种豪放却又不失小节的视觉新鲜感,把鱼盘纹饰的魅力发挥到最大。

(2)线条的回环重叠。鱼盘最动人之处莫过于它典型生动的艺术符号,即青花鲤鱼纹。通观三百多种图案,着色的鱼纹图案占极少一部分,大部分为单色。由于鱼实体圆润,在图案表现手法时采用了流畅的曲线回环重叠,使得鱼盘纹饰的画风结构不仅严谨,层次分明,而且轻松活泼,清新秀丽。行云流水间的寥寥几笔勾画出一条条活泼生动的大鲤鱼,形象自由奔放,拙朴而又不失可爱,线条的回环重叠在鱼盘的纹饰中发挥到极致。

(3)线条的韵律节奏。节奏韵律是线条装饰的生命之所在,它不仅可以展现所绘物体的韵律感,也可以使其富有生命充满情趣,就像具有乐符的魅力一样。例如,淄博大鱼盘中青花“多子多福”鱼盘的图案形式,采用回旋变化的放射性线条以及单个或多个圆点的或大或小、或聚或散、或长或短、或粗或细分布,形成了充满生机的鱼纹图案,给观者十足的律动感。

3 鱼纹图案线条的审美情趣

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域会产生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装饰纹样在不同地域时代的发展演变下,也有了其独特的民族装饰韵味。它是在劳动人民对事物主观认识下,所提炼出的一种或抽象或具象的表现形式,这种形式的表达也同时反映着审美的理念和趣味。淄博纹图案线条的审美情趣便是尚“简”、会“意”、重“神”。

(1)尚“简”。“简”即简化,就像我们在描摹一个物体时,以轮廓线来概述其形,使其得到简化,强化线的运用。淄博釉下青花大鱼盘最动人之处莫过于它典型而完美的线条形象。据史料记载,大约清代中晚期,当地窑工在吃糖醋鲤鱼时得到灵感,随手在一件硕大粗笨的套盘上画出一条姿态上跃、首尾相接、近乎圆形的鲤鱼形象,于是诞生了淄博近代陶瓷史上的第一件大鱼盘。由此可以看出,窑工的随手而画,图案必然是简单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简化的图案延续下来。鱼盘简练的形体主观而夸张,畅快的笔触线条自由而奔放,充分展现出淄博窑工丰富的艺术想象力、表现力,展现着当地民众醇厚、朴实、率真、粗放的品格与个性。

(2)会“意”。“意”即“以形写意”,陈龙海曾在《中国线性艺术论》中写道:“在我们描述象外之象、言外之意、味外之旨、弦外之音时就必须诉诸最具有抽象、单纯、自由特性的线条,在阴阳向背、刚柔并济、长短参差、浓淡枯润等的辩证统一和变化多端的线条中,借助于精骛八极的想象去体味大千世界生生不息的节律,去感悟人类的生命态势与生活情趣。在最纯净、最抽象的线条及其程式化中,用心去触摸深不可测的‘意,从有限之‘象通达‘无限之境。”[1]观看了淄博的鱼盘,我们不难发现,鱼盘的纹饰整体偏于写意,行云流水的寥寥几笔便勾画出一条条活泼生动的鱼儿游于盘间。这种硕大而又变形夸张的鱼体浑身布满了大大小小、粗粗细细的圆点和线条的鱼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笔明确而肯定,充满着自信,整件作品给人一种豪放大气之感,把鱼儿的意境与盘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从有限之“象”通达“无限”之境。

(3)重“神”。“神”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神秘的,神妙的,不可预测的,它是属于抽象的自由的。重“神”的审美倾向,必然会使艺术得到一个质的提高,如精神风貌的展现,情感节奏的韵律等等,那么线条将会是最好的表达,可以在艺术中“逍遥游”。淄博的鱼盘可以戏称为“三无”产品,无名称,无作者,无落款,即便是如此,它几乎将中国鱼艺术的所有文化内涵纳入其中。在三百多种鱼盘纹饰中,有这特别多的寓意名称,如“鲤鱼跃龙门”、“富贵有余”、“多子多福”、“合家团圆”、“喜事临门”、“和睦美满”等等。智慧的人们采用不用的线条及装饰元素来呈现不同的鱼纹饰,用“神”在传达寓意,使得淄博大鱼盘在艺术上有一个很大的飞跃。

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域会产生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装饰纹样在不同地域时代的发展演变下,也有了其独特的民族装饰韵味,它是在劳动人民对事物主观认识下,所提炼出的一种或抽象或具象的表现形式。淄博釉下大鱼盘之所以会成为一种艺术符号,归根到底是其装饰纹样中对鱼文化的一种行云流水的线条表达,回环复叠、节奏韵律感的线条很好地阐述了鱼纹饰的“简”、“意”、“神”,使得鱼盘的画风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在粗犷豪放的磅礴中也不失轻松活泼、清新秀丽。

参考文献:

[1] 陈文海.中国线性艺术论[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78.

[2] 朱和平.艺术历史与理论研究[M].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

[3] 安立华.山东大鱼盘[M].五行图书公司印行.

猜你喜欢
装饰纹样线条
线条的秩序美
以纹样观西南民间蜡染艺术之审美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烧脑的线条
彝族“耶玛”的形式美特征